微信掃碼分享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步伐和土地流转速度的加快,农村劳动力向城市集聚,劳动力短缺问题愈发凸显,导致劳动成本也越来越高;且劳动力中女性的比例逐年提高,传统繁重的施药方式面临挑战。 尤其是在农药减量增效的持续实施推进下,能提高农药利用率、减轻工作量,让施药方式轻便化的省力化制剂迎来发展良机。 撒滴剂、漂浮粒剂、展膜油剂、水表面分散颗粒剂(U粒剂)、微胶囊剂等省工省力化功能性制剂成为近年
《农资与市场》传媒 2021/11/9 10:30:42
和行业朋友聊天,他们说,现在行业还是在低水平上竞争。 没有一家龙头企业的销量能占总销量的10%,更别提30%了(一般行业龙头企业销量能占全行业30%,可以判定此行业已进入良性发展状态)。 所以,无论是头部企业还是发展中企业,大家都在忙着做产品的创新,一些头部企业老产品增量较难,就想用新品的增量来置换企业的增量和占有率;中小企业用局部市场的胜利来确定自己特定区域市场的位置,用专业
《农资与市场》传媒 2021/11/9 10:23:55
2021年农资市场经历了行情大举上扬,可谓惊险纷呈,一时之间涨声一片,截止到2021年10月份,预测继续大涨的声音依然存在,这只能说是对行情变动的本质缺乏认知。 按照行情大起必有大落的原则,很多人更想知道何时是行情跌落时间,是否一落到底,这可能具有更强的诱惑力和参考价值。笔者依据2021年肥料市场行情发展状态,试图预测2022年的肥料市场行情,为大家提供一些思路和想法,仅供农资同仁们参考
刘为国 2021/11/9 10:16:28
苹果是我国重要的水果之一,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苹果生产国,苹果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世界50%以上。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的苹果总产量为4406.6万吨,比上一年增加3.90%。 苹果产业快速发展,生产集中度逐年提高 随着苹果产业的快速发展,我国苹果生产集中度逐年提高,陕西和山东两个省份苹果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一半,前五大省份苹果产量占全国的四分之三。2020年苹
一亩田 2021/11/9 10:09:55
10月29日,磷复肥会期间,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农业绿色种植与土壤改良分会成立大会暨2021中国绿色种植与土壤改良发展论坛在江西南昌举行。 为耕者谋利,为食者造福。 农业绿色发展是整个经济社会绿色发展的基础,也是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万物土中生,土壤是粮食生产的核心,也是地球生命的基石。随着不断增长的农业粮食体系、工业体系的需求,以及日渐增长的人口,土壤出现严重的
《农资与市场》传媒 2021/11/9 9:44:08
为了实现生产者、彤彤市场、消费者三者的可持续互动,彤彤市场在农产品的价格管理、作物品质、内部良性竞争和品牌塑造上采取了以下办法:设立了大量的品尝区,消费者可以通过品尝来决定购买哪个农户的农产品;设定最低基准价格(同一品种限定最低价格),避免价格战 ;以品牌(质量)取胜,提高商品附加值,增加利润。 用“价格”调控“品质” 首先由彤彤市场和签约农户共同组成蔬菜和果树委员会,委员会由
《农资与市场》传媒 2021/11/9 9:16:16
从年初到年尾,原药涨价令人焦虑和不安。短期来看,产品的高价运行还将持续一段时间,长远来看,价格终究会回归理性,但很难回到原点。在此次涨价潮中,绝大部分化学农药都有不同程度地上涨,但是对一些生物农药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受原药涨价影响相对小,它们基本没有涨价或者涨价不明显。在此次涨价潮下,希望这部分农药品类可以抓住机会,迎来属于它们的春天!笔者尝试盘点一下值得关注的几款产品,希望这些不错的农药品类让越来
《农资与市场》传媒 2021/11/29 10:10:07
在全球农药杀菌剂单品排名的榜单上,吡唑醚菌酯一直都是姣姣者,自上市以来凭借防病保健以及卓越的效果深受用户青睐,成为仅次于嘧菌酯的新一代“杀菌王”。此次涨价潮下,吡唑醚菌酯原药价格翻倍,洗牌加剧,吡唑醚菌酯企业寡头效应能否形成?市场上能否出现几个大单品?这些我们都将拭目以待! 准确地讲,吡唑醚菌酯这两天的价格稍微下降,但不影响这一年来它在涨价中的优异表现,目前近30万/吨的价格
《农资与市场》传媒 2021/11/22 10:35:39
化肥什么时候才能降价,经销商要不要冬储?这是今年萦绕在大家心头和口头最热的话题。11月份过半,在煤价企稳的大背景下,钾肥之外,尿素、磷肥为代表的原料价格持续下跌,复合肥价格小幅回落,高烧的肥市开始有逐步降温。尿素:气头企业相继停车,日产下滑预期持续加大截至11月17日,山东区域中小颗粒主流出厂报价在2450-2500元/吨(下调20-40元/吨);河南区域中小颗粒主流出厂报价在2480-2550元
《农资与市场》传媒 2021/11/18 9:14:51
有人说,中国农业和日本农业整整差了50年,中国农业赶上日本农业至少还需要50年。也有人说,中国农业和日本农业的差距,用20年,甚至是10年,就能赶上来。 不管到底差了多少年,中日两国农业有差距是不争的事实,日本农业真的是超过我们很多年。当我们还在为绿色食品而努力时,日本农业已经从绿色、健康产品向机能性(功能性)产品过渡,强调通过农产品的食用而达到人体的最佳状态,而非仅仅强调农产品本身的健
《农资与市场》传媒 2020/1/6 14:38:29
2019年对农药行业而言,注定是不凡的一年。 2019年是大“变局”的一年,农药市场寒风凛冽,从农药负增长、环保督察不达标限产关停,到上游原药价格一度暴涨,再到下游经销农药必须持证上岗、国庆限产、兼并重组……农药企业和经销商都可谓度过了 “惊心动魄”的一年,农药行业整体门槛也进一步提高,企业两极分化进一步加速,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产品营销越来越难做,苦辣辛酸尽尝。但在河北威远生物化工有
《农资与市场》传媒 2020/1/6 14:34:03
“2019可能是10年里最差的一年,却是未来10年里最好的一年。”这是今年多数农资人的年度总结,尤其是众多肥料行业人士的心声。不论2019年是好是坏,大家都认为2019年必定是变化最深刻的一年。 2019年肥市虽低迷,却相对稳定 就像云南云天化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易宣刚所言,从宏观经济上看,2019年经济环境受到中美贸易摩擦影响较大,农业尤甚,农产品价格整体偏低,是“寒冬”无疑
《农资与市场》传媒 2020/1/6 14:26:49
经过近五年的发展,农业无人机行业早已进入深水区,没了早期的喧嚣冒进,更多的是潜心深耕。进入2021年,农业无人机的应用更是从农药播撒、肥料饲料播撒、农田测绘等场景,向增产增收、减肥减药助力环境可持续发展等方向转变。 持续进阶,市场规模四年增长14倍 近几年,农业无人机在农林植保领域应用越来越广泛,市场规模进入“井喷”期,成为农民进行田间植保的“新宠”。 当前,农业无人
袁静娴 2021/10/7 14:44:32
今年上半年,我国农药市场异常活跃,尤其是除草剂行业。以草甘膦、草铵膦、敌草畏为代表的大宗产品价格一路疯长,进一步助涨除草剂行业的回暖。今年可谓是这个“大块头”的牛年,属于它的牛市到来了。 黄磷突破6万元/吨,“双草”继续疯涨 国庆前后,“能耗双控”,环保督查,导致黄磷暴涨,进一步引爆农药市场,“不报价不接单”成为了业内的常态。局部范围的停限产,导致原材料、中间体的紧缺,引发了更
《农资与市场》传媒 2021/10/7 14:36:25
秋季肥后期,市场没有出现集中补仓的火爆行情,企业价格涨跌两难,走货推进整体缓慢。具体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是近期各地降雨天气影响秋收秋种进度,基层销售尚未全面启动,经销商补仓热情不够;第二,原料近期震荡波动,市场心态不稳,存在恐跌情绪;第三,肥料价格居高不下,从工厂到经销商到零售商均不想库存过多,市场以消耗现货为主。 多重因素累积,秋季小麦肥后期也难起大浪,从以下几点可以一窥后市运行状况。
《农资与市场》传媒 2021/10/7 14:36:34
过去50年,全世界依靠肥料和农药,实现了作物产量的大幅度增长,创造了绿色革命,不仅喂饱了快速增长的人口,而且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化肥功不可没。 我们不是要否定化肥,只是提出另一种解题思路,在未来全球人口依然会增长,水土资源约束日益趋紧,农业面源污染加重,农业生态系统退化明显,水土资源管理、生态补偿等体制机制还不健全,传统理念支撑的种植天花板已现,我们该如何解决? 突破困境,
《农资与市场》传媒 2021/10/7 14:17:12
当熟悉的东西变化了,曾经的优势不再了,我们该怎么办?2020BAA万商大会,给我们响亮的答案和清晰路径——与这个时代共鸣,不懈进取,创造价值,收获“苟且红利”。信息不对称!即便是在信息高度透明的今天,这个行业仍然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好产品和种植者之间、种植者与种植技术之间、种植者与收购商之间还是互相找不到。万商大会恰恰就是打造了这样的一个精准的对接平台,让万商互链、产销协同。为什么要举办BAA万
《农资与市场》传媒 2020/8/13 17:10:59
即使艰难,仍有很多人和企业坚定地发出了自己的声音。 这些声音中,总有一些话语,引发思考,总有一些金句,深入人心;这些声音中,有人听出了大实话,有人听出了凡尔赛,有人听出了人间清醒,但这些金句,带给行业的启示,远不止于此。 我的对行业未来的趋势理解是用户需求多元化,企业要生存和生长就需要关注并满足用户多元化的需求。——云南云天化农资连锁有限公司总经理 翟树新 2022年
《农资与市场》传媒 2021/12/16 9:16:13
《农资与市场》传媒 2021/11/30 15:38:53
中国人的水果摊上,向来都是东西混搭。 本土的枇杷、蜜桃、柿子和枣儿,外来的西瓜、葡萄、苹果和石榴……轮番登场,平等共存。然而,每到初夏,荔枝登场,总是在水果店里占据C位。 荔枝被誉为百果之王,在中国的栽培和食用历史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汉代。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足见古时的荔枝是多么受欢迎。 荔枝盛产于我国南方,与香蕉、菠萝、龙眼一同号称
《农资与市场》传媒 2021/7/22 9:5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