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掃碼分享
要说近几年,在全球杀虫剂市场最受瞩目的农药品类,一定是双酰胺类杀虫剂。 双酰胺类杀虫剂是继新烟碱类杀虫剂之后,持续受到市场关注的一类杀虫产品,也是近年来增长最快的一类杀虫产品,最具市场发展潜力的杀虫剂品类之一,凭借独特的作用机理、出色的产品性能,快速在市场跑马圈地,尤其是在鳞翅目害虫防治领域已经建立起了强大的市场统治地位,目前已经成为杀虫剂市场四大重要产品类型之一。 而从全球销
《农资与市场》传媒 2023/6/18 9:55:41
进入6月,随着小麦由南向北收割陆续进入尾声,夏季肥也逐步进入扫尾阶段,除尿素受需求拉动有小幅反弹以外,由于需求支撑乏力,化肥价格整体仍然呈现下行趋势,肥市整体还是不温不火的状态,利好难寻。 进入6月,国内尿素市场涨跌互现,主流地区一改之前的跌势,出现不同程度的反弹,其中涨幅最大的区域是以辽宁、黑龙江为代表的东北市场。 根据尿素网数据,截至6月5日,国内尿素价格普遍上涨10—11
《农资与市场》传媒 2023/6/18 9:50:22
作为我国主要煤矿产地之一,焦作的初期发展离不开煤炭。如今的焦作人喜欢一分为二,把过去比作“黑色”,把现在比作“绿色”。 向绿色经济转型的过程中,背靠云台山的修武县似乎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在到访之前,笔者对修武的印象也仅仅停留在有美丽的云台山,实地见了才知道,修武的“绿”,不仅“绿”在山上,更“绿”在农田里。 全国小麦亩产“天花板”如何造就? 位于太行山脚下的修武县
《农资与市场》传媒 2023/6/18 9:40:10
毋庸置疑,“土壤修复”始终是农资行业的热点所在。在此背景下,土壤调理剂也始终是特肥品类中热度不减的子品类之一。 土壤修复市场呈现指数级增长 2016年环保部发布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显示,我国土壤污染总超标率为16.1%,农用耕地土壤点位超标率为19.4%,污水灌溉、化肥、农药、农膜等农业投入品的不合理使用,导致我国的土壤恶化形势日趋严峻。 进入“十三五”以来
《农资与市场》传媒 2023/6/18 9:35:43
特肥大田化,这不是一个新的命题,而是特肥发展到现在的大势所趋。 就像农资与市场传媒营销专家冯卫东所言,特肥市场经过了10年的发展,特肥从业者对种植者进行了10年的市场教育,已经取得了初步成功。现在的特肥,已经从幕后走到了台前,从弹性需求变成了刚需。从宾川的葡萄,到河南的小麦,都能看到特肥的使用,看到特肥提质增产的效果。 尤其是前些天,笔者去驻马店参加北京金必来丛枝菌根真菌在小麦
《农资与市场》传媒 2023/6/4 10:10:37
葡萄,是大家喜食的一种浆果。 葡萄可以鲜食,汁水丰厚,味道酸甜可口,品种多样,颜色各异,夏天“风窗冰椀谁消暑?记百颗,堆盘处”多美妙。南北朝的沈约在西征时惦念家乡,“昆明当欲满,葡萄应作花”,小小的葡萄亦可缓解乡愁。 葡萄可以酿酒,古人不仅讲究酒的色泽“遥看汉水鸭头绿,恰似葡萄初酦醅”,还讲究饮酒的器具,“葡萄美酒夜光杯”。 …… 而今,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
《农资与市场》传媒 2023/6/4 10:05:50
进入5月,夏季玉米肥市场正式进入传统上的旺季,肥市本该是热火朝天的场景,但实际情况却是国内肥料市场整体并没有大的起色,“疲软”依旧。 这主要是因为,进入5月,氮、磷、钾原料价格还是处于集体下行的态势,没有止跌的迹象可寻,上下游都被低气压所笼罩。 尿素价格何时止跌,牵动着所有农资人的神经。 有业内人士分析称,尿素拐点或将出现在五一假期之后,会迎来止跌企稳。截至5月8日,
《农资与市场》传媒 2023/6/4 9:55:22
小麦是我国的第二大主粮作物,全国种植面积约3.6亿亩,是农资厂商争相竞逐大田市场的核心作物,农资市场容量巨大。立夏之后,江淮、江汉冬小麦开始处于抽穗盛花期,黄淮、华北、西北东部等地逐步进入扬花灌浆期,也正式进入小麦赤霉病防控的关键期,防控周期要持续到6月上旬。 赤霉病防治新型药剂更迭加速 跟往年相比,今年小麦赤霉病的发生态势依旧严峻。 据气象部门监测和专家分析,今年4
《农资与市场》传媒 2023/6/4 9:50:22
截至4月28日,国内肥料、农药板块多家上市公司相继披露了2022年年报和2023年一季度报,集中在春天交出了答卷。 从数据来看,跟往年相比,今年这份答卷可以说是“冰火两重天”。 如果用一个关键词来为2022年的化肥、农药上市公司年报作结,“火”一定最为贴切,因为多数企业的业绩数据都是骄人的。 笔者对27家化肥上市公司和35家农药上市公司2022年年报进行了集中梳理。2
《农资与市场》传媒 2023/6/4 9:45:18
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卫星遥感、北斗导航…… 当最古老的行业遇上最新的科技,有点火星撞地球的恍惚感,但是用数字技术武装起来的智慧农业真的给了农业更多的想象力。 种植者并不一定非要面朝黄土背朝天,不一定非要辛苦劳作“锄禾日当午”,也可以很写意:查看手机客户端,就知道土壤数据(土壤的温度、湿度、肥力情况)、大气环境数据(空气湿度、湿度、大气压、二氧化碳等)、作物生长数据(叶绿素
《农资与市场》传媒 2023/6/4 9:40:42
随着规模化种植的发展,助力产量和品质提升的特肥产品越来越受到市场的关注和追捧。 一个大规模的专业种植公司、几个超大规模的种植大户给特肥企业带来的销量和市场影响是极大的,甚至能创造出千万级乃至上亿元的销售神话…… 究竟多大的种植规模算是规模化种植?规模化种植背景下,特肥营销怎么做?如何选好产品、技术定位? 国内规模化种植发展速度加快。近年来,随着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土地流
《农资与市场》传媒 2023/4/22 10:25:58
笔者今年出差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今年中小企业会更不好干,未来三年会是一道坎儿。没被新冠打败,被行业自身打败了。 能轻易赚到的钱没有了,原材料成本逐年上涨,居高不下;销售难度高,业绩增加慢;有产品没品牌,要么用利润换增长,要么要利润没销量。 没有成本优势、没有技术优势的中小企业会越来越难过。他们将陷于两难局面:价格没优势,产品没优势! 为什么会这样? 虽然化
《农资与市场》传媒 2023/4/22 10:20:35
马铃薯是全球重要粮食作物,是战略物资。 马铃薯属无性繁殖,无需授粉,容易种植;饱腹感强;营养丰富且全面;地域适应性强,耐寒耐旱耐贫瘠,易出芽;吃法多样,煎炒烹炸蒸;化肥农药残留少,对身体影响小;易保存,易食用;单产高。 但是,我国马铃薯产业面临着诸多问题,比如育种效率低、土传病害严重、成本上升、种植户风险大等。 如何改变现状?答案就是品种+技术(脱毒质量)+成本+产量
《农资与市场》传媒 2023/4/22 10:15:54
我国草莓总产量世界第一,但单产和品质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上升空间。特别是安全品质成为制约消费需求的突出问题,草莓产业亟待绿色生态转型和健康可持续发展。 目前,我国草莓种植面临着健康育苗难、连作障碍重、病虫害加重、抗药性增加、成本增加等问题,这些问题导致我国草莓种植出现单产不高、品质不高、农残风险大等现象。 “草莓种植要筑牢三道防线,免疫抗病健苗肥果。从健康土壤、无病种苗
《农资与市场》传媒 2023/4/22 10:10:13
进入3月份,进口车厘子相继退出市场,素有北方“春果第一枝”美誉的国产大樱桃开始甜蜜登场,并一跃成为早春水果市场中的“价格之王”。 都说车厘子贵,但是国产大樱桃的高价一点也不输进口车厘子刚上市的价格,也是属于吃不起的“贵族水果”代表。 “稀缺性”造就昂贵“身价” 据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价格行情数据,3月上市以来,产自大连瓦房店的美早4J级(特级)国产樱桃,批发价高达
《农资与市场》传媒 2023/4/22 10:05:02
草莓产业看中国,中国草莓看江苏。 江苏省是我国优质草莓主产区之一。近年来,江苏省把以草莓为代表的应时鲜果作为乡村产业的重点来培育。截至2020年全省草莓种植面积达到30.2万亩,全省13个地级市均有栽培,产量超过50万吨,生产规模居全国第4位,种苗和鲜果总产值近100亿元,种植户亩收入可达2万—3万元。 江苏草莓看溧水。溧水是江苏省的草莓种植重点区(县)之一,全区设施草莓种植面
《农资与市场》传媒 2023/4/22 9:55:04
药肥这一品类自从上世纪80年代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在我国已经有了40多年的发展历史。在“肥药双减”、人工成本不断增长的大背景下,药肥的发展潜力被一致看好。根据测算,我国的药肥市场可达1700亿元,是农药市场的3倍。 但是被寄予厚望的药肥目前并没有承载起来自各方的殷切期待,市场规模仅为50多亿元,仍然面临着“将飞未飞,似起未起”的尴尬处境。 由于没有针对性的权威标准规范,药肥这一品
《农资与市场》传媒 2023/4/22 9:50:20
2023年,磷矿石“涨”字开场。 2月下旬开始,贵州、四川、湖北、云南等磷矿石主产区相继调涨磷矿石价格,拉开2023年新一轮磷矿石涨价大幕。 价格扶摇直上,高景气度延续 国内磷矿石这轮涨价周期确切地说,是从2022年春节后开始的。 2023年以来,四川省南部、云南省大部来水偏少八成以上。在此背景下,2月下旬云南省开启第三轮大规模限电,对部分黄磷企业下发《关于
《农资与市场》传媒 2023/4/22 9:45:25
建设农业强国是2023年的关键词。 据报道,未来5到10年,仅高标准农田、设施农业等投资需求就有近15万亿元。而高标准农田和设施农业的建设都需要智慧农业来助推。 当下,一场以智慧农业、智慧植保、绿色种植为表现形态的农业智能革命已经到来。 智慧植保是智慧农业和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 智慧植保让病虫监测更精准,让病虫防治更高效。 这些年,我国智慧植保快速
《农资与市场》传媒 2023/4/22 9:40:49
2023年,引发农药行业高度关注、最具市场爆发力的产品除了氯虫苯甲酰胺之外,就是丙硫菌唑了。尤其是随着近年来我国小麦赤霉病高发态势的加重、土地流转及集约化程度的提高、施药方式的加速变革、无人机喷雾和大型机械化喷雾的普及使统防统治的面积逐渐扩大,施药人员综合素质提高,丙硫菌唑对人体危害风险基本可控,其使用范围逐渐扩大,属于它的风口期已至。年销售额超12亿美元的全球第二大杀菌剂在全球杀菌剂领域,丙硫菌
《农资与市场》传媒 2023/4/17 14: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