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到期在即,溴氰虫酰胺国内市场风口将启
要說近幾年,在全球殺蟲劑市場最受矚目的農藥品類,一定是雙酰胺類殺蟲劑。
雙酰胺類殺蟲劑是繼新煙堿類殺蟲劑之后,持續受到市場關注的一類殺蟲產品,也是近年來增長最快的一類殺蟲產品,最具市場發展潛力的殺蟲劑品類之一,憑借獨特的作用機理、出色的產品性能,快速在市場跑馬圈地,尤其是在鱗翅目害蟲防治領域已經建立起了強大的市場統治地位,目前已經成為殺蟲劑市場四大重要產品類型之一。
而從全球銷售額和市場熱度可看出,氯蟲苯甲酰胺到期后,“一母同胞”的溴氰蟲酰胺也具有很大的市場空間,備受市場和廠家的關注,屬于它的市場風口期即將開啟。
溴氰蟲酰胺,也叫氰蟲酰胺,是美國杜邦公司繼氯蟲酰胺之后成功開發的第二代魚尼丁受體抑制劑類殺蟲劑,于2012年上市。
在理化性質上,溴氰蟲酰胺與氯蟲苯甲酰胺兩產品結構高度重合,只是苯環上的氯換成了氰基。在毒性上,溴氰蟲酰胺對鳥類、魚類和哺乳動物、環境都非常安全,美國環保署將其作為“低風險”的農藥予以登記。
在作用機理上,作為氯蟲苯甲酰胺的姊妹產品,溴氰蟲酰胺的作用機理跟氯蟲苯甲酰胺一樣,都是魚尼丁受體殺蟲劑,主要激活靶標害蟲體內的魚尼丁受體,而魚尼丁受體被激活后,可釋放橫紋肌和平滑肌細胞內貯存的鈣離子,可在幾分鐘內引起害蟲的肌肉運動調節紊亂、麻痹,使害蟲快速停止取食,最終死亡。
陜西標正作物科學有限公司殺蟲劑產品經理胥前進介紹,溴氰蟲酰胺與氯蟲苯甲酰胺最大的差異性在于,除了具有氯蟲苯甲酰胺良好的滲透性、傳導性、化學穩定性、高效殺蟲活性外,還具有更好的內吸性,同時具有胃毒和觸殺作用,殺蟲更徹底,可部分用于對于康寬產生抗性的作用環境;適用作物更廣泛,殺蟲范圍也更廣泛,既可以有效防治鱗翅目,又可以防治半翅目、雙翅目和鞘翅目害蟲,尤其對薊馬、白粉虱、煙粉虱等刺吸式口器的害蟲活性更高,是一個比氯蟲苯甲酰胺更加優秀的殺蟲劑產品。
溴氰蟲酰胺的內吸性十分顯著,施藥后,可以經由作物木質部傳導,并分布于全株。所以,通常情況下,果樹、蔬菜上可以直接噴灑溴氰蟲酰胺或者用溴氰蟲酰胺進行灌根,甚至可以直接用溴氰蟲酰胺進行種子處理和土壤混施,都可以達到良好的殺蟲效果。
溴氰蟲酰胺適用的作物非常多,可用于蔬菜、玉米、甘蔗、谷物、果樹、棉花、大豆、水稻等。可防治煙粉虱、白粉虱、稻縱卷葉螟、二化螟、三化螟、薊馬、蚜蟲、美洲斑潛蠅、豆莢螟、瓜絹螟、棉鈴蟲、甜菜夜蛾、菜青蟲、果蠅和甲蟲等害蟲;同時,還可防治蠐螬、地老虎、二點委夜蛾等地下害蟲。例如可在玉米播種前,用40%溴酰噻蟲嗪種子處理懸浮劑,按照藥種比1:200—300的比例進行拌種,可有效阻止地下害蟲的危害。
2010年,溴氰蟲酰胺開始在我國登記試驗,富美實開展的田間試驗表明:溴氰蟲酰胺對主要的粉虱有非常優異的活性,包括B型和Q型煙粉虱等;蚜蟲取食溴氰蟲酰胺后,會快速停止為害行為,其排泄蜜露和繁殖受到影響,減少煤污病發生以及病毒傳播。同時,經過藥劑處理后的作物長勢健壯、葉片光亮,具有提高作物產量的功效。
在銷售額上,氯蟲苯甲酰胺憑借絕佳的用戶體驗和市場美譽度,創造出了一個又一個銷售奇跡,連續10年銷售額突破10億美元。而溴氰蟲酰胺也憑借殺蟲譜和良好的內吸性在全球果蔬市場廣受用戶的認可,銷售額也是逐年遞增。公開數據顯示,2013年溴氰蟲酰胺全球銷售額為0.20億美元,2014、2015年全球銷售額均為0.45億美元,2016年全球銷售額攀升至0.80億美元,2017年后銷售額保持穩定增長,2018年全球銷售額增長到1.05億美元,2019年增長到1.20億美元。2014—2019年復合增長率為21.7%。而杜邦曾經預計,公司溴氰蟲酰胺的年銷售額峰值將突破5億美元。
從2021年以來,國內氯蟲苯甲酰胺的登記熱度與產能擴張就異常火爆。2022年8月13日,氯蟲苯甲酰胺在中國的專利化合物到期后,國內更是開始大量生產,尤其是今年氯蟲苯甲酰胺的產量和登記都迎來了井噴式發展。在此背景下,溴氰蟲酰胺自然也成為富美實最佳的第二大發力大品,也吸引業內不少企業把目光聚焦到溴氰蟲酰胺,其在中國的化合物專利 (CN100441576C)也將于2024年1月20日到期。
2012年9月,美國杜邦公司94%溴氰蟲酰胺原藥、10%溴氰蟲酰胺可分散油懸浮劑在我國取得臨時登記,2014年獲得我國正式登記。2015年10月20日,瑞士先正達作物保護有限公司正式登記了40%溴酰·噻蟲嗪種子處理懸浮劑福亮(20%溴氰蟲酰胺+20%噻蟲嗪),是中國登記的第一個能夠同時防治刺吸式和咀嚼式口器害蟲的殺蟲種子處理劑,登記作物為玉米,防治對象主要是玉米的二點委夜蛾、小地老虎、甜菜夜蛾、黏蟲、草地貪夜蛾、薊馬、蠐螬,使用方法是種子包衣和拌種。
截至2022年,富美實在全球超過50個國家登記注冊了溴氰蟲酰胺制劑產品,覆蓋大豆、谷物、水稻、油菜、棉花、果蔬等多個作物板塊。尤其在水果蔬菜的植保應用上,溴氰蟲酰胺以其廣譜型和高效性,獲得了廣泛的認可,其標簽作物登記多達20余類,遠超中國或印度企業常規殺蟲劑登記的作物品種。
目前富美實溴氰蟲酰胺在全球有倍內威?、沃多農?和維瑞瑪?三大品牌,有超過80個國家的200多種作物使用。
2013年5月,倍內威10%溴氰蟲酰胺可分散油懸浮劑在中國市場上市,主要登記于瓜果蔬菜、馬鈴薯、咖啡豆、柑橘與梨果等作物,主要用于莖葉噴霧,也是目前國內雙酰胺類產品登記作物和防治對象最多的殺蟲劑。
2015年5月維瑞瑪19%溴氰蟲酰胺懸浮劑在中國上市,登記防治番茄、黃瓜、辣椒上的薊馬、甜菜夜蛾、煙粉虱、瓜絹螟和美洲斑潛蠅等,施用方法為苗床噴淋。
中國農藥信息網顯示,截至2023年6月5日,國內共登記11個溴氰蟲酰胺產品,包括2個原藥、4個混劑和5個單劑;主要有懸乳劑、可分散油懸浮劑、種子處理懸浮劑、餌劑、懸浮劑、水分散粒劑6種劑型;混配成分有丁醚脲、吡蚜酮、三氟苯嘧啶和噻蟲嗪4種。可以預見,溴氰蟲酰胺在明年專利到期后,會和氯蟲苯甲酰胺一樣,在國內獲得的登記劑型更加豐富,如顆粒劑、水分散顆粒劑和超低容量液劑等。
目前只有富美實(上海)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和美國富美實公司在國內登記了溴氰蟲酰胺原藥。陜西標正作物科學有限公司是唯一登記溴氰蟲酰胺相關劑型的國內公司。
陜西標正作物科學有限公司殺蟲劑產品經理胥前進表示,標正2018年獲得23%溴酰·三氟苯登記,登記作物為水稻,防治對象主要為二化螟、稻縱卷葉螟、稻飛虱。2019年1月4日,標正聯合杜邦公司 (現為科迪華),歷時五年研發,做了數百個田間試驗,推出了三氟苯嘧啶+溴氰蟲酰胺的雙專利化合物殺蟲劑產品勤田助?,在以江西、湖南、浙江為代表的華南稻區表現優異。該產品共有三大核心價值體現:一是省工、方便、安心。一次施藥,輕松解決稻縱、二化螟、稻飛虱,減少混配的麻煩,可以適用于多種噴霧機械,防治稻飛虱不怕爆發式發生。二是對比農戶自防,能夠顯著增加分蘗數、千粒重,處理區平均增產16.9%。三是綠色環保,對施藥者安全,在魚蝦田也能使用。
今年4月富美實(上海)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化工區廠工藝優化及新建環保裝置項目在上海市生態環境局獲批。該項目位于上海化工區 F5 地塊舜工路 39 號,擬在現有廠區內新增 1 套 3-甲基吡啶母液回收裝置,設計處置能力 7500 噸/年,不新增主體生產設備,依托現有 J1、J2 生產裝置擴產。建成后,現有 J1 生產裝置產能由1100 噸/年氯蟲苯甲酰胺增加至1800 噸/ 年氯蟲苯甲酰胺,現有 J2 生產裝置產能由900 噸/年溴氰蟲酰胺或2400 噸/年氯蟲苯甲酰胺增加至1200 噸/年溴氰蟲酰胺或 4200 噸/年氯蟲苯甲酰胺。
當然,近幾年國內也有不少企業開始對溴氰蟲酰胺的應用和制劑相關專利進行布局,筆者了解到的有利爾化學、山東友道化學、六夫丁等。
2022年8月,濰坊市生態環境局對山東友道化學有限公司綠色植保產品連續流安全生產項目(一期工程)環境影響報告書做出審批決定,并在網站上進行了公示。該項目總投資 37665 萬元,建成后可達到年產1000 噸氯蟲苯甲酰胺、500噸溴氰蟲酰胺等原藥及中間體的生產規模。
雖然說2024年1月20日溴氰蟲酰胺在國內的專利保護期到期,國內企業對溴氰蟲酰胺應用和制劑相關專利的布局也在加速,但這并不能整體打破富美實為溴氰蟲酰胺在原材料、中間體、原藥、制劑應用中打造的牢固的專利體系,國內企業要想商業化溴氰蟲酰胺產品,還面臨著巨大的困難和準入壁壘。
農藥行業獨立咨詢師秦恩昊老師在溴氰蟲酰胺專利布局的文章中分析指出,富美實公司為溴氰蟲酰胺打造了貫穿原材料、中間體、原藥、制劑應用的專利體系。雖然溴氰蟲酰胺的化合物專利CN200480002991.1(氰基鄰氨基苯甲酰胺殺蟲劑)將于2024年1月到期,但是,除了化合物專利外,富美實還就該化合物的生產工藝和中間體及其制劑產品構建了完整而嚴密的專利保護體系。比如專利CN200580025385.6(鄰氨基苯甲酰胺無脊椎害蟲防治劑混合物的制作方法),此專利作為組合物專利,將大部分與溴氰蟲酰胺混配的殺蟲劑成分納入保護范疇,2025年專利才到期。
另外,另一個核心中間體“吡唑酸”的化合物專利雖然已到期,但其前端原材料2,3-二氯吡啶,以及相關下游衍生物的合成還有不少專利布局,國內企業若開發“吡唑酸”中間體,依然有違反知識產權保護法的風險。
除了以上列舉的生產端和組合物專利之外,還需要關注富美實在現有制劑、使用方法(如土壤處理、衛生用藥等領域)的專利,以及目前溴氰蟲酰胺制劑加工助劑相關的配方專利。也就是說,即便仿制企業能夠在某一點上通過專利規避的方式繞開,但整體專利的打破還是非常困難。這對于國內企業在2028年之前開發并商業化溴氰蟲酰胺產品,形成了巨大的準入壁壘。
而在全球登記布局體系中,富美實還著重利用原藥制劑等同登記門檻實現對市場的控制力。溴氰蟲酰胺原藥富美實美國登記含量為96.7%,中國登記含量為94%,巴西登記含量為93%。對于仿制企業來說,不同核心市場的不同登記規格,難以整合成一個統一的產品規格標準,這就帶來了原藥登記的實質性門檻。而在美國、歐盟、中國、巴西等核心市場,劑型多樣化,以及制劑配方專利和專有技術的保護,帶來制劑登記上的難點,導致國內企業即便有合規溴氰蟲酰胺原藥來源,也需要因為配方的實質性差異,生成大量諸如田試、殘留、環境毒性等本地化的制劑登記數據,這大大增加了制劑登記的復雜性。
也就是說溴氰蟲酰胺仍處于商業化的初級階段,預計未來幾年才能實現大面積的批準。
任何產品都無法繞開抗性,溴氰蟲酰胺也一樣。
與氯蟲苯甲酰胺類似,作為魚尼丁受體抑制劑,自然也難避抗性問題,抗性發展相對較快。全國農技中心印發的2021年全國農業有害生物抗藥性監測報告顯示,我國部分地區煙粉虱種群已對溴氰蟲酰胺產生中等至高水平抗性,煙粉虱卵對溴氰蟲酰胺的抗性倍數為11—1002倍。
一如胥前進所說,與其他作用機理的殺蟲劑復配,將是溴氰蟲酰胺延緩抗性、延長生命周期、降低蟲害防治成本的有效手段。而溴氰蟲酰胺優先復配的產品是新煙堿類和擬除蟲菊酯類殺蟲劑,但此類復配已經被富美實、先正達等跨國公司充分布局。目前在國內登記的主要混配成分為吡蚜酮、丁醚脲、噻蟲嗪、三氟苯嘧啶4種。除此之外,可與溴氰蟲酰胺混配的有效成分還有氟啶蟲酰胺、氟啶蟲胺腈、啶蟲脒、阿維菌素、乙蟲腈、雙丙環蟲酯、螺蟲乙酯等。
溴氰蟲酰胺明年到期后,最大的挖潛機會還在蔬菜、果樹上。
“溴氰蟲酰胺最大的增量作物肯定是水稻,但是氰蟲酰胺價位要比康寬高40%左右,而兩者對水稻鱗翅目害蟲的防效又相當,所以,在水稻上沒有價格競爭優勢,農戶接受起來還有難度,不好大面積推廣。明年到期國產后價格會降下來,預計價格是康寬的1.5-3倍,在水稻上的性價比可能會釋放出來。”胥前進表示,溴氰蟲酰胺殺蟲譜廣,未來在蔬菜、果樹等經濟作物上的發展潛力最大。
溴氰蟲酰胺防治范圍之廣還體現在可以防治蠐螬、地老虎、二點委夜蛾等地下害蟲,尤其對薊馬、蚜蟲、斑潛蠅、煙粉虱、白粉虱等害蟲有特效,再加上良好的內吸性,因此,未來溴氰蟲酰胺在小蟲防治和地下害蟲防治方面也有更大的市場機會。
總的來說,明年溴氰蟲酰胺專利到期后,國內市場肯定會步入快速增長階段,市場能否迎來和氯蟲苯甲酰胺一樣井噴式的增長,為富美實延續康寬的火熱勢頭,創造銷售神話,還要時間和市場給出答案。
對即將著手或者已經布局溴氰蟲酰胺的企業來說,要思考的是如何進行產品組合做出復配或方案,如何做好作物和市場靶標,是聚焦大田、果樹、蔬菜還是小蟲市場,要精準定位。在營銷上,要做到以點帶面,找到原點市場,做好市場和客戶培育;做好樣板市場,樹立好標桿客戶,進而建立起自己的根據地市場。這樣,才能真正搶抓住溴氰蟲酰胺國產化后的風口掘金機會,打造出屬于自己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