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求变:线上营销,能否带来新增长?
線上引流、獲客,早已不是一個新鮮的模式。
但是在云南,這一模式才剛剛迎來屬于它的黃金發展期。
前兩年,當有人說到抖音、快手將成為趨勢,做不好線上的農資商將很難生存時,總還有人不以為然——明明用傳統的營銷模式,就可以活得很好,為什么還要去折騰新路線?
但時代總是會變,曾經活得很好的那批人,也開始感受到壓力。
傳統營銷,卷向一切后迷失方向
在互聯網時代到來之前,農資行業有一套固有的傳統營銷三板斧:試驗示范、農民會議、店面促銷。在云南或許還要加上一條:請客吃飯(客情維護)。
“賓川是一個很重視人情的社會,當大家的產品、服務都相差不大的時候,誰跟客戶關系好,客戶就選誰。”云南天農經貿總經理王靖如是說。
的確,曾經的很長一段時間里,靠著這三板斧,再加上適當的客情維護,就能在云南市場取得不錯的營銷成果,因為當時大家都在這么做。
跟著大部隊走,不一定能出彩,但一定不會出錯。
但是今年到云南去,十個農資商里有八個都在說,今年的農資行業不好做,內卷太嚴重,其中的一個表現就是傳統的營銷路徑走不通了。
云南冠和農業總經理楊敏認為,云南市場有剛需,蛋糕一直都在,但問題是,吃蛋糕的人變多了,電商和傳統渠道,都在瓜分這塊蛋糕。
楚雄昌泰農資總經理周成直言,“以前的模式走不通了,四、五個渠道層層加碼,沒有未來。”所以他正在轉型。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人來了,種種問題也就都來了。
最先出現的是價格戰,你賣10元,我賣8元,你買十贈一,我買十贈二……基礎產品沒有門檻,誰的價格低,誰的銷量就更好。甚至出現了賠錢也要做的渠道商,自己不賺錢不重要,只要能把競爭對手“卷死”就是勝利。
卷價格只是初級手段,畢竟有資本有實力支撐長期價格戰的企業是少數。更高端的卷,在服務和方案維度。
葡萄、柑橘、番茄、葉菜,云南的作物多種多樣,發展時間久,傳統熱門作物作物的各個環節都有相當成熟的方案和技術,領頭企業也不在少數。
不少渠道商表示,今年會繼續加碼服務,增加服務人員,加強技術培訓,來帶給農民真正有價值的服務。
技術與服務沒有問題,問題在于競爭導致的服務過剩,正在稀釋著服務的價值。
但傳統營銷模式,始終跳不出這“三板斧”的范疇,只能不停地卷產品、卷價格、卷方案、卷服務,甚至卷人情……最后只能卷向一切、迷失方向。
小紅書“種草”,能否“種”到農田里?
打敗你的永遠不是同行,而是跨界,這句話在農資營銷上也同樣適用。
正如手機取代相機、外賣痛擊方便面一樣,云南傳統營銷最大的沖擊不是升級版農民會,而是帶來“降維打擊”的互聯網平臺。
被沖擊最明顯的是農資品的使用者——種植戶。
在楊敏看來,云南的農民,尤其是新農民,已經從被動變為主動,“原來是被動接受,現在是主動選擇。一些經銷商覺得市場不好做了,是因為用戶變了,而他沒有變。”
有一部分人落后于變化,就必然有另一部分人跟上了變化。
朋友圈、視頻號、抖音、快手、頭條等,都是老生常談的營銷陣地,幾乎所有有一定規模的農資商都在布局。如零售店通過朋友圈進行開業宣傳,經銷商通過技術服務類視頻賦能下級門店,生產企業多途徑塑造品牌形象等。
讓筆者吃驚的是,用戶以城市年輕女性為主、主打“種草”的小紅書,也成為云南農資營銷的平臺之一。
云南金誠種業專注于番茄種苗培育和研發,談到線上營銷規劃時,就提到了小紅書。被問及運營小紅書的原因時,總經理武成勇表示,一方面可以輻射年輕一代的新農民,另一方面是考慮的小紅書用戶數量多,可以間接影響到種植者。
確實,隨著農村互聯網普及率的提高,農民在網絡上的活躍度提升、話語權增加,小紅書上也出現了他們的身影,自然不能忽視。
既然小紅書可以,那么微博、豆瓣、B站是不是也可以?線上營銷的魅力,就在于它的無限可能。
從引流到變現,線上營銷潛力無窮
即使線下營銷越來越難,線上營銷已經成為不可抗拒的大趨勢,但仍有一部分農資商有自己的顧忌:平臺運營的邏輯復雜,監管嚴格,最怕的是投入人力物力后看不到效果。
事實上,線上營銷不是一個短線布局,也很難取得立竿見影的效果。它是一種良性循環:賬號運營的越好,吸引的流量就越多,獲客成本也就越低。
以抖音為例,做好定位和搭建的抖音賬號,完成初期粉絲和流量積累后,除了自己的固有流量(粉絲)和買流量(抖+推流等),還能獲得抖音推送的自然流量。
傳統線下營銷是“一分錢一分貨”,每一場會議、示范都需要投入真金白眼,投入停止,效果也就停止了。但是在線上,只要內容足夠好、更新足夠快,就能源源不斷地吸引新粉絲,進而給線下銷售引流,一本萬利。
賓川順豐農資就是一個典型案例,總經理張選忠介紹,去年順豐農資還是以傳統營銷方式為主,一年的營銷費用大概14萬元,今年將重心轉移至線上,用不到一半的成本,取得了比去年更好的宣傳效果。
降本增效不光是靠省錢省出來的,更是靠經營賺回來的。對農資營銷,引流獲客只是開始,線下變現才是最終目的。
近兩年以加盟模式迅速在云南擴張的木戈農業,就通過線上營銷獲得了實打實的銷量和利潤。總經理羅麗娟介紹,木戈最近一家加盟店開業時,憑借一張海報在朋友圈和抖音快速傳播,通過轉發、到店打卡等方式,實現裂變,開業僅一小時,就取得了三萬元的銷售額。
在羅麗娟看來,開業引流帶只是第一步,接下來還要通過線上營銷動作持續賦能線下門店,將消費者引入社群,轉化為門店會員,通過積分、合伙人等方式,讓每一位顧客都成為自己的推廣員、“活廣告”,帶來源源不斷的銷售額。
作為一個在云南剛剛進入發展黃金期的營銷渠道,線上營銷迅速展現出了其獨有的優勢,同時也有很多潛在價值等待運營者去挖掘。獲客后如何留客?如何從千篇一律的技術服務內容中脫穎而出?如何打造差異化的品牌形象?都是值得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