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杀线剂迎来发展的井喷期
我國地處溫帶和亞熱帶,線蟲種類繁多,對植物經濟以及植物生態環境危害較大的主要有:根結線蟲、胞囊線蟲、根腐線蟲、莖線蟲、腎狀線蟲、半穿剌線蟲、葉線蟲、松材線蟲、短體線蟲、穿孔線蟲、傘滑刃線蟲等,其中尤以根結線蟲危害最重,給作物造成的損失最大。作物線蟲病的發生,已經嚴重威脅到中國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據不完全統計,在世界范圍內,由于線蟲危害造成的經濟損失高達1570億美元,在國內每年因線蟲危害造成的損失也高達700億元,約有近30億美元的市場機會。
據Marketsand Markets出版的報告預測,2016—2022年,全球殺線劑市場的復合年增長率預計將為3.30%,到2022年市場價值將達到14.3億美元,市場空間迅巨大。
當前,全球殺線蟲劑使用量最大的作物是蔬菜類,其次是大田作物和特種作物如藥材和花卉等。每年主要作物線蟲病害的發生面積都會依作物品種、土壤類型以及其他因素變動而變動。
果蔬是殺線劑市場利潤最大的作物種類
在作物層面,水果和蔬菜作物成為殺線蟲劑市場利潤最大的作物品類。
近年來,水果、蔬菜線蟲病害發生逐年加劇,尤其是蔬菜。國內設施蔬菜已經成為根結線蟲發生的重災區,發生面積逐年加大,危害逐年加劇,給菜農造成的經濟損失巨大。
根結線蟲現在被稱為是蔬菜的“隱形殺手”, 近年來,國內線蟲病害迅速蔓延,全國蔬菜根結線蟲發生面積已經超過2000萬畝,我國各個地方均有發生,危害十分嚴重。據悉,在南方幾乎所有的蔬菜作物都會遭受線蟲危害,而因根結線蟲造成的農業損失已高達700億元。
根結線蟲可以廣泛寄生于黃瓜、胡蘿卜、萵苣、白菜等30多種蔬菜。受害最嚴重的蔬菜主要為葫蘆科的各種瓜類以及番茄、茄子、辣椒等茄科蔬菜。根結線蟲可在多數蔬菜作物上多次重復侵染,而帶有線蟲卵的病土和田間病殘體也是擴散侵染的主要初侵染源。
對于蔬菜線蟲高發的原因,濰坊市根結線蟲防治技術研究所畢乃亮歸結為5大原因:
第一是線蟲種類相對較多且繁殖速度極快。根結線蟲既可進行兩性生殖,也可進行孤雌生殖,這種靈活的生殖方式為保存其種群數量提供了保證。
第二是不斷增長的設施蔬菜栽培環境為其提供繁殖場所??焖僭鲩L的蔬菜栽培面積為根結線蟲提供了充足的食料條件,同時也提供了適宜的越冬棲息場所,使根結線蟲迅速擴大,為害逐年加重。
第三是抗性栽培品種不強。目前,線蟲為害最為嚴重的是葫蘆科瓜類蔬菜,如黃瓜、西瓜、甜瓜、絲瓜、苦瓜等,包括嫁接砧木,均無抗線品種。豆類蔬菜(蕓豆、豆角、扁豆、刀豆等)同樣沒有抗線品種。
第四是農民防治意識差:線蟲病重在預防,而不是治療。線蟲病初期癥狀在地下部分,極易被農民忽視,等到發現時癥狀已經較為嚴重,防治困難。
第五是防治藥劑少之又少:縱觀國內主流殺線劑產品,還是以化學防治為主,老品種仍占主流,新品種藥劑少,生物源殺線蟲劑品種少。
相比其他蔬菜或者水果,葉菜又是設施蔬菜中根結線蟲的重災區,主要原因就是葉菜生長周期短,一般40~50天一茬,一年可以種植多次,長期連作,導致土壤中線蟲累積為害最重。
我國蔬菜種植面積目前已突破3億畝,產量在7億噸以上。近些年我國設施蔬菜面積、產量也一直都在不斷擴大,從最初的2000多萬畝到2016年已增長至5872.1萬畝,設施蔬菜產量達到2億多噸,平均每年增長200多萬畝。據中投顧問產業研究中心預計,2018—2021年平均增長率1.25%,至2020年,設施蔬菜面積已達6000萬畝以上, 2021年預計將達到6200萬畝左右。
環渤海地區是我國設施蔬菜產業的主要集中地區,約占全國總面積的60%;其次是長江中下游地區和西北地區,主要集中分布在山東、河北、江蘇、寧夏等地區。這些地區也成為當前眾多農化企業殺線劑布局的重點市場,山東更是必爭之地,其中,大姜成為眾多企業重點聚焦深耕的作物。
從山東省農業廳獲悉,到2020年,全省蔬菜播種面積穩定在3200萬畝左右,其中設施蔬菜面積力爭擴大到1500萬畝左右,按照這個面積,農資市場容量超過100億元(包括肥料、農藥),而殺線劑的容量就有1億~2億元左右。
占比2%左右,中國殺線劑市場空間廣闊
目前,全球排名前三的殺線蟲劑市場是美國、巴西和日本,約占全球殺線蟲劑銷售額的70%;北美和歐洲市場已相對成熟;亞太和南美地區復合年增長率提升最快,是市場增長的主要驅動力。
整體來看,經過這幾年的迅猛發展,中國殺線劑產業已經達到了井噴期,但殺線劑在整個農藥行業依舊屬于小眾產品,市場還相對分散。
據悉,我國線蟲市場在2012年容量為4億元~5億元,在2016年容量7億元~8億元,到2017年有10億元市場容量,而且還在快速增長中。其中神農丹的禁用,其1.5億元左右的市場容量基本由噻唑膦與阿維菌素市場取代。自2018年10月1日起,禁止在甘蔗上使用克百威,其1.8億元左右的市場容量也正逐步由其他藥劑所取代,這些都為低毒殺線劑產品和劑型帶來了新的機會。
“殺線劑在整個農藥中的占比只會越來越大。以壽光為例,不完全統計,大棚面積超過40萬畝。以每畝地計算,線蟲產品的投入成本在500~1000元,甚至超過1000元,這還不包括高溫悶棚防治線蟲的產品。以500元按照30萬畝計算,僅壽光線蟲產品的容量就是1.5個億,可想而知全國市場容量?!鄙綎|申達作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趙世明表示。
濰坊根結線蟲防治技術研究所所長畢乃亮介紹,溫室大棚一年線蟲發生8~10代,陸地5~7代,所以據測算濰坊地區每年因線蟲危害農民支出達熏蒸劑約10億元、非熏蒸劑5億元,兩項合計約15億元,所以,線蟲雖小,已經成為制約我國農業種植的一大痛點,誰能夠抓住線蟲這個市場,誰就能夠在市場競爭中走到前列。
廣東中迅產品經理劉梟表示:“截至2020年,殺線劑銷售預估在13億元左右,在整個農藥市場中占比較小,僅2.2%,但市場容量有將近50億元,許多空白市場還處于待開發狀態。近年來隨著線蟲發生日益嚴重,種植戶逐漸開始重視線蟲防治,殺線劑份額在逐年上升。”
廣東盈輝市場部經理鄭獲也表示:“當下殺線劑在整個農藥市場中的占比仍然較小,主要受限于種植戶普遍的認識度不夠高,但實際生產中,線蟲導致的經濟損失是非常大的。再加上,由于國內線蟲防治市場直到最近幾年才引起重視,未來增長速度只高不低,真實的市場空間至少比現在高出10倍,未來預計有80億元的市場容量?!?/p>
利民土壤修復有限公司應用技術總監周家健指出,“殺線劑在農藥市場上的總體用量占比還不是很大,不過隨著重茬的不斷加重,線蟲的危害越來越突出,導致的經濟損失也不斷加大,殺線劑的市場占比也在不斷提高,未來的市場容量大抵在100億元左右。”
殺線劑的市場容量到底有多大,暫時沒有確切的答案,肯定是十幾億元以上的大市場。中國農藥市場產值約500億元,而線蟲藥劑產值占比2%左右。未來十年,線蟲病害的發生還會明顯上升,殺線劑市場的增長空間還會持續增大。另外,隨著人們食品安全和環保意識的進一步提高,在國家大力提倡發展綠色、安全、資源節約的現代農業的大背景下,高效、低毒、無毒的環保型防治藥劑將更具優勢地位,市場前景將會更廣闊。
登記連續多年爆發式持續增長
可以說,相比2012年前的“不溫不火”,近5年“線蟲熱”得到了農化行業空前的聚焦,早已從一個邊緣市場逐步發展成為一個新興市場,從一個局部市場逐年發展成為一個全局市場,從一個小眾化市場成長為一個異常繁盛的大眾化市場,迎來發展的井噴期。
殺線劑的未來藍海屬性是毋庸置疑的,但確切地說當下已是廝殺白熱化的紅海之勢。這從產品近三年火熱的登記態勢中可以窺見。
由于這幾年土壤線蟲發生危害的逐年加劇,媒體宣傳和行業活動的持續引導,讓殺線劑的產品登記關注度提高,仍屬于農藥登記的局部高熱點所在。
在中國農藥信息網到,截至2020年10月21日,國內登記用于土壤線蟲防治的產品已達325個,相比2015年9月的147個產品,2016年底的161個產品,2017年3月的208個產品,2019年底的310個產品,年均增長率達20%,每年新增產品數量也保持著近40%的年均增長率,可以說登記企業和產品數量都連續多年呈現爆發式的持續增長。
噻唑膦、阿維菌素等老品種仍占主流,新品種藥劑缺乏
目前市場上的殺線劑主要分為化學殺線劑和微生物殺線劑兩大類,阿維菌素、噻唑膦、棉隆等是化學藥劑的代表品類。在登記的325個產品中,共涉及254個單劑,71個混配制劑。噻唑膦(及其復配制劑)有143個,阿維菌素(及其復配制劑),有136個,棉隆單劑有4個。其他產品,如氨基寡糖素、丁硫、氟吡菌酰胺、克百威、硫酰氟、滅線磷、氰氨化鈣、威百畝、溴甲烷等也都有少量登記。
與2019年比,2020年的殺線劑農藥登記總數量增加了15項,新種類增加了2種(溴甲烷和阿維·噻蟲嗪)。生物殺線劑雖無新增種類,但有幾個產品被登記為殺菌劑如氨基寡糖素、嗜硫小紅卵菌HNI-1、堅強芽孢桿菌、蠟質芽孢桿菌。登記數量方面,產品順序沒變,依然是噻唑膦第一,阿維菌素第二。
當然,在登記的全部產品中,也不乏氟烯線砜、氟吡菌酰胺、堅強芽孢桿菌、異硫氰酸烯丙酯、嗜硫小紅卵菌HNI-1、異菌脲、蠟質芽孢桿菌、淡紫擬青霉和厚孢輪枝菌等新增登記的殺線劑沖擊原有土壤線蟲防治市場。
從有效成分上看,殺線蟲劑產品登記有效成分主要是阿維菌素和噻唑膦,相對單一,新品種藥劑少,這就導致我國局部地區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抗性問題,且逐步加劇。
從劑型上看,殺線蟲劑產品顆粒劑穩居第一位,其他劑型如微囊懸浮劑、可濕性粉劑、水劑和懸浮種衣劑等占比較少。由于線蟲大多生活在土壤中,通過土壤或種子傳播,所以殺線蟲劑一般制成顆粒劑使用。
從廠家數量和區域來看,全國殺線劑生產企業共209家,分布在23個省。山東省60家,排名第一;江蘇省26家,排名第二;河北省23家,排名第三。除了中國企業外,還有2家美國企業(美國默賽技術公司、美國富美實公司)、1家日本企業(日本石原產業株式會社)、1家以色列企業(安道麥馬克西姆有限公司)和1家德國企業(拜耳股份公司)也在中國進行了殺線劑產品的登記。
低毒、生物農藥品種比例增大
從毒性來看,近幾年殺線劑的品種結構在不斷優化,低毒及生物農藥品種登記總量所占比重在提高,高毒、劇毒殺線蟲劑在逐步退出市場,產品的登記作物相對集中,使用范圍和技術也趨于一致。但在產品開發與使用過程中,依然存在四大問題:
1.在基礎研究層面,由于危害性較大的線蟲種類多屬于寄生性線蟲,無法在實驗室內進行大量的離體繁殖,很多殺線蟲活性物質的殺蟲機制不甚清楚,給殺線劑的研究工作帶來了一定的挑戰。
2.市場上可供選擇的殺線劑種類較少,阿維菌素、噻唑膦、棉隆等少數產品已經成為線蟲防治的絕對主力。這些產品從上市到現在已經連續使用了幾十年,因此很多線蟲已經產生了嚴重的抗藥性,急需新品種的更新替換。淡紫擬青霉、厚孢輪枝菌等生物殺線蟲劑近幾年才剛開始進入市場,但品種與化學殺線劑相比,數量過少,急需新型的生物殺線劑產品。
3.防治成本較高。線蟲病害嚴重的情況下,一般殺線劑由于抗性的緣故已達不到預期的防效,很多種植者便采購土壤熏蒸劑如棉隆進行土壤處理,一畝地需要花費1000多元,極大地增加了使用者的經濟負擔,急需安全、高效、低價的殺線劑產品的出現,這對新產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國內殺線劑生產企業缺乏實力雄厚的龍頭企業,從而缺乏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品牌產品;國內高??蒲性核c生產企業間缺乏密切的聯系,成果轉化缺少合理評估的關鍵環節。
基于上述四大問題,第一,國家等相關部門增加殺線劑應用基礎研究的資助力度,加快推動產品開發過程中存在的一些理論空白。第二,農藥登記部門要相應地降低對于生物殺線劑產品的登記難度,促進生物殺線劑產品的快速登記。第三,要積極鼓勵殺線劑生產企業與相關工程技術研發單位合作,共同更新升級殺線劑產品的生產工藝,多開發安全環保的產品劑型,在保留更多活性成分又能降低產品生產成本的同時培養龍頭企業。
黃瓜、番茄、花生三大登記熱門作物
根據登記的作物種類,殺線劑產品應用最多的作物是黃瓜,登記產品有194個,占比60.92%;其次是番茄,登記產品有48個,占比14.8%;花生排第三,登記產品有29個,占比8.92%。按照線蟲種類分類,登記數量最多的是根結線蟲,登記產品有259個,占比80%;其次是莖線蟲,登記產品有11個,占比3.38%;第三是松材線蟲,登記產品有10個,占比3.08%。由此可見,殺線劑產品應用在茄果類蔬菜上最多,尤其是黃瓜和番茄上的根結線蟲危害較嚴重,需求量大,國內農化企業也偏向于將殺線蟲劑登記在此類作物上。
當然,除了蔬菜類,火龍果、葡萄、柑橘、香蕉等果樹也深受其害,企業也把精力聚焦在這些大熱的作物上,廣西、云南、四川、海南都是殺線劑銷售的火熱市場。
生物殺線劑將是增長最快的品類
由于發達國家嚴格的政策導致化學殺線蟲劑退出市場,并轉向有機農業種植,生物殺線蟲劑將是未來3~5年增長最快的門類。
目前開發的新型安全環保的生物殺線蟲劑主要有8種:苦參堿、淡紫擬青霉、氨基寡糖素、厚孢輪枝菌、嗜硫小紅卵菌HNI-1、堅強芽孢桿菌、蘇云金桿菌、蠟質芽孢桿菌。
以棉隆、威百畝為代表的硫代異硫氰酸甲酯類藥劑為土壤熏蒸劑,效果顯著,但使用操作起來相對復雜,且容易造成藥害??股仡惖陌⒕S菌素可通過內吸、觸殺、胃毒等方式作用于線蟲,與其相似的還有氨基寡糖素、氰氨化鈣等其他類別的殺線劑藥劑。
截至2020年10月21日,微生物殺線劑產品登記方面包括淡紫擬青霉5個、厚孢輪枝菌3個和芽孢桿菌2個,堅強芽孢桿菌1個和蠟質芽孢桿菌1個,這些新產品在綠色、有機食品生產中發揮著巨大作用。
總之,在國內的殺線劑產品中,老品種仍占主流,新品種藥劑缺乏,生物源殺線蟲劑品種少,防治對象范圍小,一方面,線蟲防治市場需求巨大;另一方面,線蟲藥劑市場新型品類缺少,給線蟲病的防治帶來了難度,行業呼喚新型藥劑的誕生。
國內殺線劑企業快速崛起
這幾年,“線蟲熱”之下,躬身入局者也越來越多。
國內外涌現出了一批優秀的企業,拜耳、先正達、陶氏杜邦、紐發姆、富美實、河北興柏、廣東真格、河北三農農用化工、佛山盈輝、利民股份、廣東中迅、河北威遠、河北冠龍、湖南海利、江蘇豐山集團、江蘇劍牌、江西禾益化工、江西順泉生物、浙江石原金牛、安陽全豐、華北制藥、山東德浩化學、甘肅華實農業、汝陽自強生物、江西新龍生物、山東僑昌、山東中農聯合、山東申達作物、六夫丁、燕化永樂、德強生物、浙江威爾達、陜西康禾立豐、福建新農大正、福建凱立生物等都是當下殺線劑市場的主力軍。
外企無疑還是殺線劑市場的霸主,拜耳是在線蟲防治市場出手較早的跨國企業,2015年推出的專利產品“路富達”更是掀起殺線劑市場的一個小高潮,近幾年上升勢頭也很猛烈?,F在國內殺線劑企業也在快速崛起,有200多家企業在這個領域發力。它們不僅研發出了優質的產品,也踐行出了很多科學系統的解決方案,得到了眾多渠道商和種植戶的信任。
它們中有不少很早就前瞻地看到并瞄準了線蟲市場的商機,早早進行了布局,經過幾年的沉淀已經成為國內線蟲防治的佼佼者。例如,河北興柏、廣東真格、河北三農農用化工、佛山盈輝、利民股份、廣東中迅、河北威遠、河北三農農用化工等綜合實力強勁的企業。
其中,廣東盈輝最早在2000年就將益舒寶(10%滅線磷)推廣應用在線蟲防治上,也是從那時候開始聚焦線蟲防治,至今已有20年線蟲推廣經驗。目前盈輝也是國內殺線劑產品證件最多的企業,已形成以藍利根砂(6%寡糖?噻唑膦水乳劑)、利根砂等戰略大品牌,并覆蓋目前殺線劑主流的多個含量阿維菌素、噻唑膦等產品及多個復配產品。
搶灘殺線劑,攻堅防治痛點是政府、行業、企業長期的工程,需要時間、行動、產品、方案的綜合聯動,需要在產品線上做好布局、在主流化合物上做好研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