砍掉中间商?农资电商,才是最大的中间商!
一
偽“去中間商”的真相
傳統的銷售渠道:廠家——經銷商——零售商——種植戶
淘寶拼多多類的農資電商:廠家——電商平臺——種植戶
Q農資網、J牛云商類農資電商:廠家——經銷商——電商平臺——零售商(種植大戶)
某些電商平臺,所謂的砍掉去中間商,不過是一場鬧劇,因為農資電商才是最大的中間商。
昨天,跟一個朋友聊天,他說很多廠家撤掉了抖音電商,為什么呢?因為推廣費用太大了!一塊錢的東西,想要推開,要翻幾倍才行!
電商平臺打著“降低成本”的幌子,實際上卻通過高昂的推廣費用,在無形中抬高了產品價格。
與傳統銷售渠道相比,看似減少了經銷商和零售商環節,實則增加了推廣這一巨大的成本負擔。如此一來,電商平臺不是最大的中間商又是什么?
二
破壞市場秩序,“摘桃”行為猖獗
“千千萬萬的農資店在推,到最后幾個大的網銷摘了桃子,而且只是純粹低價拉客,搞的農資店做不下次。說得好聽是讓農民買到便宜農藥,其實就是競爭的手段而已。”
“本來就應該禁止電商,作為業務員很痛恨。我費勁巴拉的推廣開,然后就有人摘桃子。而且亂報價。”
“線上就是吃線下的人血饅頭,線下不推廣不試驗,線上那能賣得動!”
“廠家出個新品,不派人推廣,直接給網上渠道去賣,我看能賣出多少”
農資電商的出現,嚴重擾亂了市場秩序。業務員辛辛苦苦在線下推廣產品,打開市場,電商卻坐享其成,低價拉客。
批發商帶著廠家上門推廣,線下報價10元,網上卻只賣9.2元。面對這種情況,傳統渠道的從業者束手無策。
電商純粹以低價競爭,摘走了線下市場培育的“桃子”,讓無數農資店難以維系。這不僅損害了傳統農資銷售者的利益,長此以往,整個農資市場的健康生態都將被破壞。
三
產品質量存憂,假貨泛濫
“網購質量都不好,但價格底,比如一袋是2元一袋,到100袋就3元以上了,我不明白買越多價格越高!?心知肚明!”
“網絡銷售草甘膦打玉米田,結果玉米都死啦,根本不提種轉基因種子才能用,不負責只知掙錢,線下都的提醒農民”
“電商除了壓低價格,賣假貨,賣雜牌,貼牌,傍名牌,哪個平臺沒干過!”
“網上假貨滿天飛!!!!!醒醒吧!”
網購農資的質量問題一直飽受詬病。許多種植戶反映,網購的農資質量參差不齊,價格看似低廉,實則暗藏玄機。
價格低廉往往伴隨著質量的下滑。農資關乎農作物的生長與收成,劣質農資不僅無法保障作物健康生長,還可能對土壤環境造成長期破壞。
互聯網玩家一心要干掉“傳統的中間商”,殊不知他們搭建的"農資廠家-平臺-用戶"模式,不過是把分散的中間商整合成超級中間商。
當農資電商們舉著“砍掉中間商”的大刀沖進農業江湖時,誰也沒想到刀柄上刻著他們自己的名字。
畢竟,互聯網最擅長的不是消滅中間商,而是給中間商裝上算法的翅膀,讓他們飛得更高、吸得更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