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树整形修剪中常见问题有哪些?
1 上強下弱。許多蘋果品種頂端優勢強,容易形成上強下弱現象,若在修剪中對下層大枝重疏、重剪、長放、開張角度,而對上部因操作不便,簡單修剪,旺枝角度小,又亂甩放,會使樹頭大而旺,下層小而弱,加劇了上強下弱現象。對此類樹,應疏除上部1~2個強大分枝,減少上部枝葉量,削弱其生長勢或采取彎頭措施,重新培養枝頭。對下部主枝,改用強枝帶頭,飽滿芽處短截,以促強枝,增加枝量,擴大樹體體積。經過2~3年改造,上下樹勢即可恢復平衡。
樹體上強下弱
2 樹形不當。有些中等栽植密度的果園,仍沿用以前稀植大冠樹形。如株行距為4米×3米、4米×2米,還采用疏散分層形,栽后4~5年,株行間樹冠便交接,時間越長,問題越突出;有些5~8年生樹,除保留了主、側枝外,還配置了副側枝,形成骨干枝多、級次高、健壯枝組少的后果。對這樣的樹,應改為小冠疏層形或改良紡錘形,減少側枝,去除副側枝,降低級次,加大主、側枝角度,培養新的健壯枝組。
3 拉枝過大。蘋果拉枝角度過大,造成后部冒條嚴重。對這種樹,因為幼旺枝條光桿現象比較嚴重,所以不能只強調疏除強旺枝,應根據不同情況,分別處理。對密生枝、無發展空間的長旺枝應疏除,可以利用的長旺枝,要采取拉平、重剪和連續摘心等方法加以控制,待長放枝結果緩勢以后,再酌情回縮。
4 刻芽太多。對強旺枝中、下部如果刻傷,會萌生大量的魚刺狀細枝。這些枝因養分不足,難以成花。所以,刻芽時,只需在背下或兩側選適當部位的1~3個芽刻傷即可。這樣,抽條長而壯,稍經甩放,即可成花。如果將長條拉下,于5月底在基部環切,成花效果更好。
5 過于輕剪。在一些旺樹上連年緩放,顯示出早結果、豐產的良好效果。但樹勢衰弱后,還繼續輕剪緩放,會導致樹勢更衰,弱枝增多,果個小,品質差,大小年現象嚴重。對于這類樹,應適當短截一部分外圍枝,縮剪一部分見長無力的下垂枝組,疏剪冠內過弱的小枝組或密生枝組,嚴格控制花芽、葉芽比,一般為l∶(4~5),集中營養,增強樹勢,恢復枝組的結果能力。
6 短截過重。如果連年對1年生枝進行過多、過重短截,會使外圍枝條過密,生長勢強,內部郁閉,光照不良,影響花芽分化。因此,應疏除外圍過密新梢或強旺枝、競爭枝。對于留下的枝以緩為主,單軸延伸,加強夏季修剪,利用晚春修剪等方法,緩勢增枝,促進花芽分化。
7 甩放過頭。有些蘋果園不注意幼旺樹開張角度,主枝角度一般為30°~45°,大枝密擠,頂端優勢強,后部光禿,形成許多“光腿”,使樹冠呈掃帚狀,競爭枝多,長旺枝多,花芽形成少,幼樹難以早產、豐產。對這類蘋果園,要開張骨干枝和輔養枝的角度,每年秋季或春季萌芽后,把骨干枝拉到80°~85°,輔養枝拉到90°左右。5月下旬至6月中旬,可適當對輔養枝或骨干枝進行環剝、環割等,以利促花促果。
8 輕視夏剪。一些蘋果園只重視冬剪,忽視或簡化夏剪。由于主、側枝拉平后易萌生許多長梢,越往后越長,剪、鋸口處也會叢生新梢,如果放任不管,不僅會浪費大量樹體營養,還會影響光照。因此,應大力提倡夏剪。夏剪應從萌芽期的抹芽開始,對刻芽、拉枝、扭梢、摘心等工作應仔細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