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玉米产业形势分析及发展建议
2024 年我國糧食產量首次突破 1.4 萬億斤大關,其中玉米是我國第一大作物,占糧食總產量超過40%,其中 60%以上用于飼料,連結種植業和養殖業。分析和預測2024-2025年國內玉米的生產、消費和貿易形勢,對于玉米產業的穩定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玉米種植面積增加有限,單位產量及總產量穩步增加。2024 年,各地嚴格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加強耕地保護和用途管控,推進土地綜合整治,擴大復播糧食面積。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4 年玉米播種面積4474.10萬公頃,增加52萬公頃。玉米單產提升行動助推單產穩步增加,總產量也同玉米單產呈增長趨勢,其中玉米單產達到439.4 公斤/畝,比上年增加4.0 公斤,增長0.9%,玉米產量29492萬噸,同比增加607.5萬噸,增長2.1%。預計2025年,由于技術進步、種植模式優化,玉米單位產量和總產量有望穩步增加。根據中國農業產業模型(CASM),2025 年玉米種植面積將保持在4474.35 萬公頃,玉米單位產量將達到445.44 千克/ 畝,總產量達到 29896.09 萬噸。
玉米消費相對穩定, 深加工向好,飼用需求穩中回升。2024-2025 年國內玉米深加工產能繼續增加,產業鏈繼續延伸,工業消費量繼續提高。隨著高粱、大麥進口預計有所下降,小麥、稻谷飼用量預計減少,同步2025 年生豬存欄維持高位、生豬價格和養殖利潤有所提升,可能推高玉米消費需求,玉米飼用消費量結構性增加。根據中國農業產業模型(CASM),預計2025 年玉米總需求量(不含庫存變化)為30880.23萬噸,同比增長0.08%;其中,飼用需求17317.40萬噸,同比上漲0.68%;工業需求7954.59萬噸,同比增長2.64%。
隨著玉米產能逐漸提高,玉米進口將持續下降。2024 年,我國進口玉米量為1364萬噸,同比下降49.7%。玉米產量提升和庫存釋放,導致進口規模從2024 年6月開始明顯下降。2024 年玉米主要進口來源國是巴西(646.63萬噸,占比47%)、烏克蘭(465.32萬噸,占比35%)和美國(207.26萬噸,占比16%),進口美國玉米大幅度下降。2025 年國內玉米供給充足,國內玉米產需缺口縮小,未來玉米進口有望繼續減少。同時受到中美貿易摩擦的影響,進入2025 年美玉米對華出口處于停滯狀態。加征關稅后美玉米價格將不具價格優勢,我國玉米市場對美玉米的依賴還將下降,玉米進口將進一步向南美、烏克蘭等地集中。但需要警惕國際市 場玉米價格低廉, 巴西等中南美洲進口玉米到岸時點與國產玉米 上市時點重合對國內玉米價格的沖擊。根據中國農業產業模型 (CASM),預計 2025 年玉米凈進口量有望降到 1000 萬噸以內, 較 2024 年進一步下降。
一是實施玉米大面積單產提升行動。加力落實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任務,加大科研立項支持力度,進一步擴大糧食單產 提升工程實施規模,加大高產高效技術模式推廣力度,推進水肥 一體化應用,促進大面積均衡增產。二是健全糧食生產支持政策體系。完善玉米大豆生產者補貼,降低產糧大縣農業保險縣級保費 補貼承擔比例,推動包括玉米在內的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 險投保面積。鼓勵地方開展糧油種植專項貸款貼息試點。 三是優化玉米進口來源,降低玉米進口市場集中度。未來我國玉米進口可向羅馬尼亞、保加利亞、俄羅斯、緬甸和老撾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拓展, 以降低我國玉米進口的市場集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