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产业大会】 刘凤弼:云南葡萄种植中的痛点及栽培管理关键技术

作者:《农资与市场》传媒 大会组委会 2023/4/27 15:38:20
宾川县科协高级农艺师、省级科普示范带头人  刘凤弼  云南葡萄种植中的六大痛点同一种植区海拔高差带来生育期不同、不同树体营养等造成节令安排的不同。老葡萄园更新之痛,高密度高产量掠夺式的生产造成树体衰老。云南葡萄园土壤条件复杂,粘、酸、瘦、冷普遍,肥水管理难度大。病虫害发生变化快于防治方案。灾害性天气频发生理性病害逐年上升。生产资料、劳动力价格上涨、用工荒与葡萄价格下行

劉鳳弼34.jpg

賓川縣科協高級農藝師、省級科普示范帶頭人  劉鳳弼  

云南葡萄種植中的六大痛點

  1. 同一種植區海拔高差帶來生育期不同、不同樹體營養等造成節令安排的不同。

  2. 老葡萄園更新之痛,高密度高產量掠奪式的生產造成樹體衰老。

  3. 云南葡萄園土壤條件復雜,粘、酸、瘦、冷普遍,肥水管理難度大。

  4. 病蟲害發生變化快于防治方案。

  5. 災害性天氣頻發生理性病害逐年上升。

  6. 生產資料、勞動力價格上漲、用工荒與葡萄價格下行進一步擠壓我們的效益空間

痛點一:同一種植區海拔高差帶來生育期不同、不同樹體營養等造成節令安排的不同。

 痛點:

云南的葡萄產區分布于各個壩子中間,氣候條件相似又各不相同,特別以三江干熱河谷區條件最好,具有進行極早熟栽培的條件,然而不同的壩子和同一個壩子中不同的區域溫度差異也很大,甚至一個農戶幾塊葡萄地或者同一個葡萄園都要分2-3批促萌破眠。不因地制宜的進行早熟栽培,必然要出問題。

葡萄生育期的安排必須根據當地的溫度來確定,避開早期低溫冷害的原則是當地霜期結束的日期往前推20天破眠促萌,棚內可以再提前10-15天。

痛點:

前有低溫,中有高溫干熱風,后有爛雨。

關鍵栽培技術:

根據當地的全年氣溫、光照、降雨等數據合理安排促萌破眠時間。

采用避雨棚、單幅連棚、標準大棚等設施趨利避害。

合理使用植株生長調節劑、深溝高墑,強壯根系。減少日燒、氣灼。

增加葉幕、遮陽、加強肥水管理等措施抗高溫。

劉鳳弼643.jpg劉鳳弼644.jpg

痛點二:老化葡萄園更新升級之痛,高密度高產量掠奪式的生產造成樹體衰老

痛點:

云南地區本地農戶2006-2010年發展的葡萄很多都是1.4-1.9米開墑,種植密度大多700-1000株,掛果的前三年效果不錯,越往后效益逐步下降,目前10余萬畝葡萄需要更新改造。老區葡萄園更新重茬之痛。

云南本地農戶大面積的葡萄由于定植時過于簡單,許多地塊土壤較差,立地條件不好,根域受到限制,高產必然大量施肥,這樣掠奪式的生產,葡萄樹自然老得快。

  • 關鍵技術:

  • 土壤改良;

  • 輪作改造;

  • 更換品種——紅提換成克瑞森,克瑞森換成陽光玫瑰等等。

  • 選用強勢的抗根瘤蚜砧木,抗砧3號,5bb,SO4,3309。

  • 采用高寬稀垂的飛鳥架栽培模式。

劉鳳弼957.jpg 

痛點三: 云南葡萄園地形復雜,土壤粘、酸、瘦、冷,肥水管理難度大。

痛點:

人們為追逐效益最大化,大量使用化肥以填鴨式的促長,以獲取短期利益,從而使得土壤漸漸失去活力。

許多葡萄園有3-5色土壤;許多規模發展的基地,有沙土、紅壤土、白爾巴泥、風化石等等。缺素現象普遍。

云南多山地葡萄園,農戶種植的葡萄園是小、散、亂的局面。

關鍵技術:水肥一體化與平衡施肥相結合

劉鳳弼1145.jpg 

依據土壤肥力余葡萄需肥量確定施肥量大量的研究表明,每生產1000公斤果實,葡萄需要從土壤中吸收3-6公斤的氮素、1-3公斤的五氧化二磷、3-7公斤的氧化鉀。有資料表明紅地球葡萄的N、P、K需要量是每生產l000公斤,吸收氮5—8公斤、磷4—7公斤、鉀7—9公斤,其比例為1:0.5:1.3。借鑒兩種情況結合本地生產實際初步確定1000公斤N、P、K吸收量為6、4、8,以3噸/畝,則需氮(N):18公斤;五氧化二磷(P):12公斤;氧化鉀(K):24公斤。折合肥料量:尿素是40公斤;普鈣75公斤;硫酸鉀48公斤。紅地球葡萄的吸收利用率是多少,現無法確切數據,參照果樹利用率,N的利用率50%,P的是30%,K的是60%(參考肖艷的調整值),則需氮:36公斤(尿素80公斤);磷:24公斤(普鈣250公斤);鉀:48公斤(硫酸鉀80公斤)。

實際施肥數量略大余理論數據,由于整體需要平衡樹勢與保持土壤肥力,所以施肥量按吸收量計算。

基本思路:控配方釋肥(復合肥)打底、水溶肥當家、葉面肥補充。

痛點四:病蟲害發生變化快于防治方案

痛點:氣候變化對葡萄生產的病蟲害發生程度影響巨大

灰霉病、潰瘍病、酸腐病、薊馬、蚜蟲、白粉虱、病毒病等病蟲害年度間發生情況變化不大。白粉病、霜霉病、白絹病逐年加重。

炭疽病復蘇有葡萄園因炭疽病滅產;屌絲蟲、斜紋腋蛾等鱗翅目害蟲在5-7月份常常爆發;介殼蟲發生逐步擴大呈上升趨勢;螨類危害形成常態化;桔小食蠅危害升級。葡萄根瘤蚜風險巨大。

新發生病蟲害逐年增多:蔗天牛、蔓枯病、流膠病、根結線蟲病、雙棘長蠹。

葡萄面積的進一步擴大和集中致使許多病蟲害從次要位置上升為主要病蟲害,如銹蜘蛛、木蠹蛾、潰瘍病等。

因為發芽不整齊、密度大通風透光不良,使得用藥密度過大,無法實現規范。

重視治療忽視嚴格的預防工作,病蟲災害極易蔓延。治療措施迷信特效、速效,忽視防治工作的細致周到、用藥水平,隨意增加濃度、縮短間隔期、胡亂搭配。

關鍵技術:

1. 預防為主、綜合防治

2.  及時調整防治規范

3. 完善救災預案,關鍵時期用藥。

劉鳳弼2015.jpg 

 劉鳳弼2018.jpg 

劉鳳弼2020.jpg 

 痛點五: 災害性天氣頻發生理性病害逐年上升

近年來每年因干旱、冰雹、霜凍、高熱、連陰雨等災害天氣造成的損失以億元計。

僅2013年大小8次冰雹,高熱對葡萄的傷害許多人還沒有意識到,但太陽果問題引發社會問題。

干旱、內澇引發的脅迫性中、微元素的缺乏還沒有引起大家的關注,但是偏施氮肥、鈣肥引發的問題得到大家關注。

對策:完善設施、加強管理

劉鳳弼2194.jpg 

 痛點六:生產資料、勞動力價格上漲、用工荒,與葡萄價格下行進一步擠壓效益空間

對策:創新栽培技術,節本增效

輕簡栽培設計:

  1. 采用前控肥水、中促、后調節的肥水管理原則,調控樹勢;完善促花壯花與嚴格的修穗措施,進行枝、葉、果的數字模型管理,可以大幅度減少用工。

  2. 規范化的病蟲害防治,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確保病蟲害不成災,節本增效。

  3. 采用肥水一體化系統,輕松完成肥水管理;

  4. 深溝高墑,墑面覆蓋配合階段式生草,以草代耕,實現輕耕耕作。

  5. 完善田間道路與進出田設計,配套小型運輸設備。

劉鳳弼2448.jpg 

   ( 陽光玫瑰2021-2022年輕簡栽培研究,2021年3.5厘米修穗,疏果一畝一個工)

 微信圖片_20230427095821.jpg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