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产业大会】刘俊:中国葡萄产业新形势、新趋势、新发展

作者:《农资与市场》传媒 大会组委会 2023/4/27 10:18:15
中国农学会葡萄分会会长 河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刘俊 中国葡萄产业新形势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果品产业迅猛发展到目前,到2021年底全国果品面积1.92亿亩,果品产量达29970.2万吨(2.99亿吨),产值近两万亿,是世界上最大的水果生产国。人均水果214公斤,每天需消费1.17斤,为世界平均65公斤的3.3倍。1. 中国葡萄产业现状我国葡萄产业发展趋势和果品产业一样,到

圖片3.jpg

中國農學會葡萄分會會長 河北省林業科學研究院 劉俊

 中國葡萄產業新形勢

經過改革開放40多年的發展,果品產業迅猛發展到目前,到2021年底全國果品面積1.92億畝,果品產量達29970.2萬噸(2.99億噸),產值近兩萬億,是世界上最大的水果生產國。人均水果214公斤,每天需消費1.17斤,為世界平均65公斤的3.3倍。

1. 中國葡萄產業現狀

我國葡萄產業發展趨勢和果品產業一樣,到2019年底葡萄面積達1089.24萬畝(占全國5.7%),產量1419.60萬噸(占全國4.7%),同改革開放前(1978年)比,面積增加28.08倍,產量增長135.35倍,人均葡萄近8.67公斤,產值1500億(占全國7.5%)。我國已正真成為世界葡萄生產大國。

2015—2021年面積、產量對比

年份

面積

產量

2015年

1198.86

1366.7

2016年

1214.58

1374.45

2017年

1054.90

1308.29

2018年

1087.60

 1366.70

2019年

1089.24

 1419.54

2020年

12096.05

 1431.41

2021年

——

1499.8

2.中國葡萄的產區分布

2019年底,全國除澳門外其他省、市、自治區均種有葡萄。面積超過100萬畝的1個省(新疆),超50萬畝的省7個,超10萬畝的省13個,10萬畝以下的省7個,海南、青海、廣東無統計數據。

劉俊_02.jpg

(2018年底,廣東葡萄6萬畝,海南2萬畝,香港500畝。)

3. 快速發展的陽光玫瑰

2022年陽光玫瑰面積統計

區域

面積(萬畝)

核心區

數據來源

浙江

10

嘉興

朱屹峰

湖南

5

澧縣

葉發萍

湖北

3

全省


山東

5

煙青

姜華洲

遼寧

6

營口北鎮


四川

9.5

涼山

牟紹東

云南

9

建水

朱坊成

陜西

6

渭南

車旭濤

山西

1

運城


河南

4

全省

姜建福

安徽

4

皖北


江蘇

16

全省

徐衛東

廣西

3

13

蔣世權

合計

81.5



 

陽光玫瑰葡萄從2009年引進,到2022年13年間,得到了快速發展和推廣,初步統計面積達90萬畝,其中結果面積70萬畝;面積最大的是江蘇,面積16萬畝;面積最小的是西藏,面積30畝;同全國葡萄一樣分布到全國各地;成為巨峰、紅地球、夏黑之后的又一主栽品種。

經過近兩年快速發展,預計全國陽光玫瑰現有面積在90萬畝以上。面積越來越大,產量越來越高,品質逐年下降,價格回歸自然。

4. 異軍突起西昌產區

  • 發展快:2019 年前全市面積 10 萬畝,其中 2018 年一年發展 5萬畝;2019 年到 2022 年又發展 10 萬畝,每年以 3.5 萬畝的速度快速發展,創造了中國葡萄種植發展速度的奇跡。

  • 規模大:單縣種植面積 20 多萬畝,成為單縣種植面積最大的種植產區。

  • 效益好:畝產值幾萬、十幾萬是普遍現象,畝純收入 5 萬元的種植戶、大戶、合作社、企業遍地都是。

  • 共富裕:通過種葡萄,實現了農民的共同富裕。和云南建水不一樣的是,建水 90%的葡萄園是浙江溫州、臺州、金華的外地人承包種植,而西昌 80%的種植者是本地農民,增收的主體也是農民,葡萄是農民增收致富的支柱產業。

5. 葡萄產業的地位

  • 我國葡萄產量為世界總產第一位;

  • 我國葡萄園面積為世界各國的第二位;

  • 我國葡萄干產量位居世界第三位。

  • 我國鮮食葡萄產量占世界總產的50%。

  • 第五大葡萄酒消費國,第十葡萄酒生產國。

葡萄在我國水果中的地位:葡萄成為農民增收、區域經濟發展主要途徑。在鄉村振興,精準扶貧中的作用;為市場、消費者提供了美味可口的果品產品。

 圖片4.jpg

中國葡萄產業新動態

南方成為主產區

由于避雨栽培技術的成功研發,新品種的引進應用,新模式、新技術、新設施的不斷完善,葡萄種植效益逐年提高。傳統上不能種植葡萄的南方產區,掀起了葡萄發展的新浪潮,目前已成為我國鮮食葡萄生產的重要力量,從1996—2019年,23年間葡萄面積從1996年的52.5萬畝增加到2019年的458.4萬畝,23年間增加了8.73倍。產量從1996年的36.4萬噸增加到2019年的522.9萬噸,23年增加14.4倍.

與全國增速相比,江南產區面積產量的增幅均超過全國速度,從20多年前的保持全國發展速度,到2019年面積增速超過全國4倍,產量超過全國6.86倍,實現了跨越式大發展,引領了全國葡萄產業的新浪潮。

葡萄產業呈現一個趨勢——異軍突起的南方產區,停頓不前的北方產區。

優質成為大方向、設施成為大趨勢、品種成為新動力、模式成為新引領、技術成為新保證、疏果成為新工種、高端成為新時尚、規模成為新亮點、融合成為新產業。

總的發展趨勢:

四季成熟掩蓋了一季成熟;全國種植掩蓋了優勢產區;精細種植替代了粗放管理;新優良種取代了傳統品種;設施種植解決了錯季上市。

 圖片5.jpg

 實現葡萄產業新發展

走創新發展、融合發展、優質高效、品牌發展、差異化發展、品種創新、模式創新、技術集成之路。

經過三年露地設施引種對比試驗,篩選出早熟南太湖特早、中熟紅皇家、紅陽玫瑰,玉波二號、晚熟妮娜皇后、陽光玫瑰等設施品種6個,露地金田玫瑰品種1個,實現了冀西北設施葡萄一年種植長干,兩年壯蔓滿架,三年達產收獲的種植目的。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科技進步,過去南方單一的籬架栽培和北方的棚架栽培正在發生變化,特別是避雨栽培技術的成功研發,設施葡萄的迅速推廣,使原本不能種植葡萄的長江以南地區,短短20年時間面積發展到445.5萬畝,成為中國最具活力的葡萄產區,涌現了廣東、廣西、云南、江蘇、浙江、湖南、湖北一批面積超過幾十萬畝的新產區,新品種、新模式、新技術、新設施不斷創新,帶動了全國葡萄產業的蓬勃發展,現就近幾年研發的新的栽培模式總結如下。

  • 栽培模式:露地、設施; 

  • 架型模式:L形、T形、H形、改良Y字形

  • 灌溉模式:噴灌、滴灌、灌溉帶灌溉,立體灌溉

  • 栽培模式:圓盤、長條控根模式,起壟栽培模式,深溝栽培模式

 圖片6.jpg

圖片7.jpg

隨著技術的進步,走技術集成之路

省力化技術(省力化施肥技術、微灌、滴灌、小管出溜省力灌溉技術、省力化免耕、省力化機械管理技術、智能化管理)、 軌道車技術、固定噴藥技術、整形修剪技術、冬季修剪技術等技術集成。

微信圖片_20230427095757.jpg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