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农业大会】伟利国:农机智能化与云服务平台
2023/3/25 15:42:00
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副所长伟利国 传感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的应用打破了粗放式的传统生产模式,逐步向集约化、精准化、智能化、数据化的方向发展。农业机械与信息技术融合是现代农业装备发展的必然趋势。 为适应农业全程机械化作业远程监管的迫切需求并应对信息化“互联网+”的时代浪潮,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项目团队在2016年推出了自主研发的国内首个农业全程机械化云服务平
中國農業機械化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副所長偉利國
傳感器、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的應用打破了粗放式的傳統生產模式,逐步向集約化、精準化、智能化、數據化的方向發展。農業機械與信息技術融合是現代農業裝備發展的必然趨勢。
為適應農業全程機械化作業遠程監管的迫切需求并應對信息化“互聯網+”的時代浪潮,中國農業機械化科學研究院項目團隊在2016年推出了自主研發的國內首個農業全程機械化云服務平臺及面向農業合作社、農場和政府管理部門的國內首個農業全程機械化云服務平臺及手機APP—希望田野APP。
農業全程機械化云服務平臺是運用現代傳感、物聯網、信息化技術為農機裝上“千里眼”和“順風耳”,為我國農機裝備的智能化、信息化快速發展提供有力支撐。該平臺既能實時傳輸數據,也能監測農機的作業狀態,還可以保障農機作業補貼精準發放。
具體來看,農業全程機械化云服務平臺以農業增效提質、生態可持續為目標,以精準農業技術及智能裝備為支撐,以“互聯網+技術”為載體,在突破農機耕、種、管、收全程精準測控技術的基礎上,構建農業全程機械化遠程監管服務體系,實現了信息收集與發布、農機定位、作業 檢測與監管、農機調度與運維、農事決策管理、數據分析與作業結算等功能于一體的現代農業全程信息化服務云平臺。平臺具備精準感知、遠程監管、智能統計三大特征,為耕、種、管、收農機裝上“千里眼、順風耳”,實時感知農機作業狀態與作業質量,已形成作業質量在線檢測、作業數量遠程監管和作業補貼在線發放的“吉林模式”。
除此之外,該平臺還創立了我國自主的全程精管的智能化與信息化裝備技術體系,突破了長期依賴進口的傳感器技術、檢測系統和智能裝備等“卡脖子”問題,有力支撐了我國農業機械化和農機裝備產業轉型升級。
2023智慧農業大會現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