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不是农资人出来创业的好时机……
前段時間聽到一件事:由多位農資廠家業務員出來做農資批發的公司,在運營5年后,投資人的本金虧光,這家農資公司關門了。
2019年這家企業風光開張。
開業慶典辦得很熱鬧,慶典活動在五星級酒店舉辦,遍請當地農資客戶和行業大咖參會,筆者也受邀參會。
操盤手是從廠家出來創業的,有投資人出資作大股東,操盤團隊為小股東。
當時看,該初創企業很有前景。
公司運營團隊多年在農資行業摸爬滾打,熟悉產品和市場,也了解渠道,對植保營養知識也掌握。
該企業面對的市場,經作糧作都有,作物結構豐富,有些作物種植效益還可以。
上游廠家資源也不錯,畢竟操盤團隊都是廠家業務員出身,認識的人多,上游資源豐富。
團隊年輕有沖勁,背后有老板資金支持,很多廠家布渠道時喜歡找這種客戶來代理。
……
看著一切都不錯。
在過去5年時間里,筆者對其運作情況沒有作過多關注。
這咋一聽該企業已經倒閉關門了,甚是不解。
因為,無論從哪方面看,從產品資源、市場、運營團隊、啟動資本金等,該公司似乎都有條件做起來。
筆者思考一番后,感覺原因出在這一點:農資人創業的最佳“風口”期。
曾經有一次,在利農時代研習社舉辦的“LNSD農資人經營能力提升"培訓班講課時,提到農資人創業的最佳“風口”期。
辦農藥廠和大肥廠:2000-2010年
辦特肥廠:2010-2018年
創辦農資批發公司:2000-2015年
創辦農資門店:2000-2018年
創辦農服公司:2020年之后
創辦農資網購平臺:2015-2020年
線上直播帶貨:2020-2025年
……
以上是筆者觀察行業20多年變化,所做出的分析。
或會有讀者說,我沒在最佳“風口”期創業,我也做得不錯呀——其實,最佳”風口“期是指事半功倍,做起來不那么費勁,成功概率達到8成以上;“風口”期過了,不是不能做,而是做起來費勁,且成功概率不超過5成。
筆者認為,如果你在非風口期創業且做得很好,那是你擁有了這幾個條件之一:
1.有獨特經營模式。
2.有獨特核心技術。
3.有相對壟斷的產品資源。
4.切入細分市場,把握住先行機會。
5.定位的作物很賺錢。
6.比同行更快掌握新工具,并且利好好新工具。
比如,做廠家有專利技術,研發領先;做批發有強大的品牌廠家支撐,產品力強,并且是區域壟斷經營;比如善于用抖音、快手、視頻號吸粉做私域,聚焦于某個作物,很垂直……等等,都有機會。
現在,上游產能嚴重過剩,下游市場競爭激烈,“內卷”太嚴重,對大多數農資人來說,并不是出來創業的好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