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大会||吉沐祥:草莓绿色防控关键节点解析!
江蘇丘陵地區鎮江農業科學研究所研究院 吉沐祥
全國草莓總產量世界第一,但單產和品質與一些發達國家相比,還有較大上升空間,特別是安全品質成為制約著消費需求較突出問題,草莓產業亟待綠色生態轉型和健康可持續發展。
草莓種植要筑牢“三道”防線,免疫抗病健苗肥果。從健康土壤、無病種苗、生物與誘抗防病,科學精準用藥,減少用藥量與次數。
第一道防線:無病-土壤生物改良與種苗健康;第二道防線:防病-保護性殺菌劑、免疫誘抗劑;第三道防線:治病-內吸性殺菌劑、生物源藥劑、免疫誘抗劑。
病害重在預防,好藥更需對癥適時適量;蟲害,早查與適時早防控。
關鍵節點一:選擇與培育健康壯苗(育苗期)
育苗目標:一是植株健康無病蟲化;二是子苗健壯均衡化;三是花芽分化提前化;四是栽培省力輕簡化。
在優選母苗不帶病蟲基礎上, “四增四減”培育健壯子苗
“一增”即增加低毒高效新藥劑產品種類;“一減”即減少產生抗藥性的藥劑品種。
“二增”即無病田或基質育苗消毒基礎上,增加生物有機肥、菌肥等在母苗根周穴施;
“ 二減”即減少依賴化肥,防止帶病菌土壤(或基質)育苗.
“三增”即增加生物與誘抗調節產品使用,結合控旺藥劑分次控旺抗逆防病;“三減”即減少片面依靠化學藥劑防病治蟲.
“四增”即增加育苗中后期藥水用量; “四減”即減少用藥次數,解決過頻用藥,費工費時問題。
關鍵節點二:連作障礙生態無害化防控(夏季休閑期)
草莓采收結束后休閑期盛夏高溫階段(6上中-8月上旬):
利用生物質改土(種植玉米、芥菜等,或施用醋糟、谷殼、菌菇渣、堆肥、餅肥、米糠等)+培肥(結合耐高溫菌)+太陽能高溫高溫處理。(通過有機物料等發酵來消耗土壤中的氧氣, 使土壤長期處于缺氧狀態,有效殺滅土壤病原菌)。
太陽能高溫消毒能夠顯著降低土壤微生物數量;功能微生菌分解有機物使土壤潔凈化、無害化、腐殖化、營養化;高溫悶棚菌與有機物料聯用對草莓促生與土傳病害有很好的防控作用。
關鍵節點三:健康栽植與降低病蟲侵染幾率(定植前后)
一是定植前壟施生物菌土壤“活化”。土壤太陽能高溫消毒之后,土壤有害和有益微生物菌等大量殺死。在盡可能避免二次感染的同時,需要補充作物生長中需要的各種有益菌進行活化。
草莓定植棚生物套餐肥處理技術:采用生物套餐肥在草莓定植棚進行基施+追施,能夠顯著降低草莓死苗率,加速草莓定植前期生長并促進開花。
二是定植健壯苗,縮短緩苗期,促根發苗,適時早防控
1.定植時,選擇健康壯苗,遮陽保濕降溫,促緩苗;
2.發新根時,功能微生物藥肥與生物刺激素類灌淋根;
3.發新葉時,及時合理選用藥劑防病蟲;
4.定植后,及時色板與性誘劑等理化誘殺害蟲。
草莓發新根成活期,要促根發苗與預防草莓根頸部病害;
應用理化誘殺,結合藥劑協同防控害蟲。
關鍵節點四:應用有益微生物增量的“益菌包”(蓋地膜時)
蓋地膜時(現蕾初期),結合適量生物有機肥和復合肥,增施益菌包,增強花果期抗病抗逆,增產提質。
制作“益菌包”:生物菌+米皮糠+豆粕粉(另添加殺蟲劑如綠僵菌、蘇云金桿菌或噻蟲高氯等)?!耙婢?,蓋地膜前用,增殖有益菌,持久控病促生好。
關鍵節點五:生態-生物-藥劑協同控前抑后,防止病蟲害發生傳播 (蓋膜保溫前后至采果前)
1.注重農業生態控害,光溫水肥氣精準調控,控濕防病;
2.釋放天敵與蜜蜂攜菌控害;
3.蓋棚保溫后至采果前——生物或與低毒藥劑協同聯用;
4.注意局部封鎖與整體防控相結合;
5.蓋膜前后病蟲害防治“兩個”轉變。
蓋地膜前后:蓋地膜前以噴霧或結合粗噴淋根,高壓適當加大水量,以根頸部與地上部病蟲害兼防控;蓋地膜后轉變為高壓噴霧為主,以地上部病蟲害為主。
蓋大棚保溫前后:蓋大棚保溫前后,以白粉病、灰霉病、二斑葉螨等為主,特別是開花前和結果早期。仍要注意薊馬、蚜蟲、粉虱、斜紋夜蛾等的查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