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热门产品:大爆发期来临!

作者:《农资与市场》传媒 于平平 2023/12/24 9:10:19
每一年,似乎都是不凡的,2023 年犹然。行情如冰,价格断崖,库存积压,市场内卷,终端无力,业绩惨淡?发展进入相对缓慢的瓶颈期?今年的行业确实相对艰难,被太多的动荡和不确定性所裹挟,但又蕴藏和涌动着很多值得关注又必须抓住的市场风口和财富商机。在粮食安全、绿色农业、农药化肥减量增效、土壤生态健康的大背景下,生物制剂、药肥、纳米农药、氯虫苯甲酰胺、丙硫菌唑都在今年迎来了爆发期,焕发出了新的市场生命力,
圖片


每一年,似乎都是不凡的,2023 年猶然。

行情如冰,價格斷崖,庫存積壓,市場內卷,終端無力,業績慘淡?

發展進入相對緩慢的瓶頸期?

今年的行業確實相對艱難,被太多的動蕩和不確定性所裹挾,但又蘊藏和涌動著很多值得關注又必須抓住的市場風口和財富商機。

在糧食安全、綠色農業、農藥化肥減量增效、土壤生態健康的大背景下,生物制劑、藥肥、納米農藥、氯蟲苯甲酰胺、丙硫菌唑都在今年迎來了爆發期,煥發出了新的市場生命力,且勢頭正旺。

在存量競爭時代,這些熱門品類和產品是牽動和引領當前乃至未來行業、企業持續保持活力,建立競爭優勢,獲取新增量的關鍵所在。每一個熱點都是一個全新的風口,開啟的都是一個新財富賽道。

察勢者明 , 趨勢者智, 馭勢者獨步天下。本期我們將對這些不容錯過的品類和產品熱點進行集中梳理,希望大家都能沖破內卷,馭勢而行,韌性增長。

圖片


生物制劑:正流行

在植保領域,生物制劑已經成為最受矚目的行業熱點。生物技術革命浪潮正席卷全球,已然成為未來農業科技變革的決定性力量之一,這是一個機遇無限的全新賽道。


01

市場規模預計 2026 年達到173.8 億美元




目前在農業應用上,生物制劑的主要類型為生物農藥、生物肥料和生物刺激素三類,全球市場規模不斷擴大。

根據 IHS Markit 的測算,2017 年全球生物農藥的銷售額已超過 33 億美元, 2020—2025年,全球生物農藥行業市場規模將以約 10% 的年復合增長率增長,預計到 2025 年實現 95 億美元銷售額。

公開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全國生物農藥生產企業約有 260 家,占整個農藥生產企業的 15%,年產量 14 萬噸左右,年產值約 30 億元,占整個農藥總產值的 10% 左右。不過從全球市場來講,生物農藥市場份額只占作物保護市場的 5%,上升空間大。


圖片


根據《全球生物肥料市場趨勢及預測報告》,2023 年全球生物肥料市場規模將達到 16.5 億美元。目前,生物有機肥重點應用在蔬菜、水果、茶葉等高附加值作物。內蒙古紫牛、北京金必來、武漢科諾、南京軒凱、河北根力多、慕恩生物等是這個賽道里的代表性企業。

Vantage Marker Research的研究報告顯示,2021 年全球生物刺激素市場規模為 30 億美元,預計到 2028 年將達到 58億美元。當前全球生物刺激素市場的年增速是 11%—12%,中國市場的增長速度達到了13%,未來將會以 11.71%的年復合增長率繼續擴大。

根 據《2022 年全 球 農 用 生物 制劑市場分析報告》,全球農用生物制劑的市場規模從 2021 年的 89.7 億美元以15.88% 的復合年均增長率增長,至 2022年達到 103.9 億美元,預計 2026 年將達到173.8億美元。未來十年將是生物制劑進一步發展、完成行業頭部玩家篩選及形成的重要過程,復合年增長率將常年保持 10% 以上。到 2040 年,生物制劑將占據全球植保市場 40% 的份額,市場空間巨大。


02

生物賽道正在大爆發



生物賽道在持續升溫,爆發。

近幾年在作物保護與營養市場中,企業為生物制劑布局的業務越來越多。在全球多地,生物解決方案的市場增速已經超過了化學產品。特別是以先正達、科迪華、富美實、安道麥、世科姆等為代表的國際農化巨頭都在陸續通過并購、重組以及新產品登記上市等方式,在進行戰略轉型的同時提升自己的生物制劑供應能力,提高市場占比,以期在快速增長的生物市場中占得先機。

得益于全球市場對生物制劑需求量的持續增長,農化巨頭生物制劑業務的銷售額也在強勢增長。

2020 年完成對瓦拉格羅的收購后,先正達生物制劑的銷售額為 1.22 億美元,2021年升至3.12 億美元,2022 年進一步增至3.36億美元,實現了翻倍式增長。2020 年,擁有生物制劑“植物健康”業務的富美實業務收入為 1.8 億美元,到 2022 年達到近 2.34 億美元,兩年間增長 30%。富美實在 2022 年收購信息素企業 BioPhero,預計到 2030 年以前,信息素業務將會給其帶來約 10 億美元的營收。UPL 在 2022 年報中顯示其生物解決方案的營收占到總收入的 7%,2023 財年中,其生物制劑營收為 4.09 億美元,并計劃在 2027 年前,使差異化和可持續解決方案的營收占到公司的 50%。

這些增長數據,都能直觀反映出生物制劑在農業投入品市場的火熱程度。在今年的植保會期間,先正達、科迪華、富美實也都重點展示了自己的生物制劑品牌和產品。11 月 18 日,先正達在長沙正式發布了自己全新的“先正達生物制劑”品牌,將2020 年收購的生物刺激素和特種肥料領先企業瓦拉格羅,及其他內部生物制劑業務,均納入到該品牌下。這是自 UPL 成立天然植物保護業務部門 NPP,富美實創立“Biologicals by FMC”后,又一家農化巨頭官宣為生物制劑成立品牌。

科迪華則重拳布局生物刺激素領域,除了杰伴 ?,科迪華另外兩款生物刺激素產品Sosdia ?和 Utrisha ? N 也在長沙植保會首次亮相。富美實的展位上,生物刺激素蓬碩?、奧庫多 ? 也重磅亮相。慕恩生物也在 11月 17 日重磅發布了瑞克微 ?(微生物菌劑)、慕施健?(含氨基酸水溶肥料)、慕果樂?(微生物菌劑)三大微生物肥料新品。

未來已來,行之將至。全球性生物制劑研發熱情高漲,在國內外企業強大的技術創新能力、市場推廣能力的加持下,生物農化品行業無疑將迎來市場增長的黃金時期。

圖片



藥肥:進入發展快車

要說這幾年最受行業關注和競逐的農藥熱門品類,一定非藥肥莫屬。

隨著藥肥知識理論體系的革新、緩控釋技術的成熟、生產工藝的迭代以及市場定位的逐步清晰,藥肥在水稻、甘蔗、花生、小麥、玉米、馬鈴薯、大姜、西瓜等多種作物種植上正在成為剛需。特別是隨著藥肥行業標準《顆粒狀藥肥技術規范NY/T 3589-2020》、團體標準《藥肥產品標簽標識規范》的相繼發布和實施,藥肥更是迎來發展的新契機。


01

進入景氣發展周期,市場規模已突破 100 億元



藥肥是藍海市場,屬于增量市場,被稱為農資行業的下一個風口,并有望成為農資行業下一個破局增長的黃金賽道。目前藥肥逐步成為企業、經銷商乃至農戶追逐的熱點,也成為諸多農資企業可持續增長的“第二曲線”。無論是頭部的農藥企業,還是傳統的肥料企業,都在持續加大藥肥產品的戰略布局,加速推動這個細分賽道走向繁榮,進入景氣發展周期,邁上發展快車道。屬于藥肥的時代已經來臨。

行業高景氣度之下,是市場規模的不斷擴大。據中國農藥工業協會測算,目前可應用藥肥的潛在作物面積為 8.8 億畝,潛在市場規模已經超過 700 億元。但是根據肥料和農藥的市場容量進行折算,藥肥的市場容量將達到 1700 億元,遠遠超過農藥。據業內人士反饋,截至 2022 年年底藥肥市場規模已突破 100 億元,未來的市場想象空間巨大。

據中國農藥工業協會助理秘書長段又生介紹,當前國內持有藥肥登記證的廠家共有 86 家,主流企業主要有 11 家,以廣西田園、廣東中迅、廣西樂土、河南遠見、河南地衛士、波爾森、四川年年豐、成都科利隆、河南金田地、云南云大科技、孟州沙隆達、陜西標正等企業為主。

段又生透露,截至 2023 年,已登記的殺蟲藥肥產品有 138 個,單一農藥有效成分登記的產品占殺蟲藥肥總量的72.46%。熱門登記成分由早期的有機磷類變為新煙堿類和雙酰胺類,以顆粒劑為例,氯蟲苯甲酰胺、噻蟲胺、殺蟲單、吡蟲啉、二嗪磷、阿維菌素、噻唑膦等是當下藥肥登記的熱門成分。除草藥肥主要以二元或二元以上有效成分混配為主,目前有 35 個產品獲得登記,占除草藥肥產品總量的 91.43%。已登記的殺菌藥肥產品有 44 個。

業內人士表示,殺菌藥肥混劑的農藥登記證是藥肥企業未來5年內主要競爭的證件資源所在。長沙植保會上,以泉輝生物、河南地衛士為代表的藥肥企業都帶來了自己的特種殺菌藥肥產品。

目前已登記的藥肥制品中,農藥成分還是以殺蟲劑和除草劑為主,還有一部分殺菌劑 ;從劑型看,以顆粒劑居多,液態劑型很少;從施用方式看,多數是直接施撒,專業的服務公司很少;從含量看,農藥有效成分含量一般不大于 1%,肥料基底幾乎包含所有固態肥料類型,如復混肥、摻混肥、有機—無機復混肥、有機肥等。

從作物來看,目前藥肥登記作物共計 16 個,累計登記藥肥混劑數量前4位的作物分別是水稻、甘蔗、花生、小麥,占已登記藥肥總量超過 70%,登記作物相對集中化。


02

特種藥肥加速崛起,增量市場在大田



藥肥很熱,作為藥肥產業的一個細分品類,特種藥肥更滾燙,也在加速興起,成為農藥行業新寵。

特種藥肥,是指在取得農業農村部顆粒劑(或水劑)農藥登記證以后,以生物刺激劑(礦源腐植酸、礦源黃腐酸、動植物多肽、氨基酸、海藻酸、殼聚糖、生防菌等)、中微量元素、土壤調理成分等作為主要載體,通過精準施藥(撒施:穴施、溝施;種肥同播;滴灌、沖施等)方式使用,重在減少農藥、化肥使用量,改良土壤的農藥兼肥料產品,更多聚焦的是地下病蟲害防控市場。

跟特肥不同,特種藥肥踐行的是預防為主的植保理念,藥肥互助,主要強化功能,精準定位,實現對土壤線蟲、土傳病蟲害等靶標的防控,這類產品未來搶占的一定是部分特肥產品的市場份額。

特種藥肥的未來增量空間主要是在以河南為代表的大田市場,小麥是企業布局爭奪的核心作物,相關企業都針對小麥根腐病、紋枯病、全蝕病、白粉病、銹病等病害的防治推出了系列產品和方案,用于種藥肥混播。

種藥肥混播是小麥全生育期防治的基礎,有利于壓低小麥整個生育期的病蟲基數。而特種藥肥種藥同播有巨大的市場潛力,因為隨著土地流轉的加速,特種藥肥能夠以肥帶藥、藥促肥效、調土壯苗、長效持效、使用方便、省時省工的優勢被越來越多的種植戶認可。尤其是一些種田大戶種植小麥不再使用傳統的拌種劑,而是用種藥同播的顆粒劑取代。

雖然目前特種藥肥在小麥應用上已初具規模,但相比在甘蔗、花生、大姜等作物市場的火爆還有一定的差距,市場仍處于培育階段,還少有強勢品牌,農戶仍停留在認知和體驗階段,距市場飽和還很漫長,這對布局企業提出挑戰的同時也帶來了更多的發展機會。

綜上,可以預見,隨著國家對農藥、化肥用量零增長到負增長政策的推進、對套餐的全面管控,以及農藥、化肥同質化競爭嚴重內卷,屬于藥肥尤其是特種藥肥的時代將無限可期。



納米農藥:充滿想象的新藍海

近年來,納米科技的迅猛發展,加速推動全球傳統農業尤其是農藥領域不斷突破研發的邊界,國內外科研院所和學者利用納米技術和材料在改善農藥性能方面開展了廣泛的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的進展,納米農藥已經成為農藥劑型研發的前沿領域。


01

國內納米農藥市場容量超百億元



相比傳統農藥劑型,采用納米工藝生產的高效、安全、低殘留的納米農藥,具有傳統農藥劑型所不具備的小尺度效應及控制釋放性能,符合我國農藥減量增效及零增長的戰略需求,也滿足植保無人機低容量噴霧對農藥劑型的特殊要求,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植保作業強度,提高作業效率。

因此,納米農藥已經逐漸成為行業內公認的綠色農藥創新發展的趨勢,被稱為“植保方式的一場革命”,是一個商機勃發的新生賽道,是引得資本和企業爭相布局競逐、擁有巨大挖潛空間、充滿想象不容小覷的新藍海。

南京善思生態科技有限公司總裁梁冰表示,納米農藥技術是下一代農藥制劑的核心技術,已成為學界、業界的共識,將納米技術應用于農藥加工,制備具有更多不同特性的納米農藥產品是未來農藥加工的方向,而且在農業農村部等各方的支持下,未來必有一席之地。

明德立達市場部經理、允納研究院院長高威透露,隨著納米材料和技術工藝的迭代升級,我國納米農藥已經取得了長足進步,正迎來實用化的發展新階段。納米技術擁有助推農藥領域出現下一個藍海的實力,保守估計國內納米農藥制劑市場容量在 150 億元左右。

美國聯合市場研究公司發布的數據顯示,2021 年全球納米材料市場價值達到 163億美元,其中納米農藥為 5 億美元;預計到2031 年全球納米材料市場將達到 628 億美元,納米農藥為 16 億美元,復合年均增長率分別達到14.6%和12.5%,發展空間巨大。

在企業層面,南京善思生態、諾普信、明德立達、龍燈中國、江西納農新田、浙江新農化工、邦農達、山東麒麟農化、中科邦安、廣東真格、山東仕邦、惠州銀農等都是納米農藥這個賽道上的佼佼者。

圖片


02

打造品牌要深挖產品價值,做好服務



現在量產推向市場和田間的納米級農藥產品不算少,但是針對某一細分品類的“人氣”產品和品牌都沒有出現,所以這個賽道還算不上擁擠,還不存在所謂的“霸主”。

梁冰表示,納米農藥品牌的打造要堅持長期主義,不存在一蹴而就,沒有捷徑可循。善思一方面不斷進化公司構建的基于納米農藥預混技術的“定制化植保托管服務”模式,不斷積累和擴大善思納米農藥品牌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另一方面,也將涉足渠道的單品銷售,嘗試打造“人氣”產品,帶動整個行業對納米農藥的認識。

高威認為,打造品牌的前提還是要繼續深挖納米農藥價值,深入研究納米農藥的應用價值,減少用藥量,提高吸收率,提高藥效。同時要持續升級產品,加快產品迭代,加大產品的試驗示范廣度,做好技術服務,讓更多的農戶看到實效,進而得到農戶對產品的認可,對品牌的認可。

在山東麒麟農化有限公司總經理王肖看來,打造納米農藥品牌和大品要徐徐圖之。第一要找出納米農藥和普通農藥的諸多差異化特征,優選出最佳的一條進行推廣;第二是要做好納米農藥產品的代表性試驗、示范,用第三方認證等信任狀做背書 ;第三是要利用新媒體的傳播平臺有效傳播,形成傳播矩陣;第四要做好源點客戶布局,利用有效促銷快速鋪貨、分銷;第五是要展開地頭戰,還原農戶價值需求,搶占農戶心智。


氯蟲苯甲酰胺:開啟爆發式增長

要說近幾年最受行業矚目的殺蟲劑農藥產品,一定是氯蟲苯甲酰胺。

從 2022 年 8月13 日在中國的專利到期后至今,氯蟲苯甲酰胺國產化一年多的時間里,在登記、原藥產能端迎來了空前爆發式增長,企業對氯蟲苯甲酰胺的布局熱情全面爆發。


01

制劑登記進入井噴期,復配登記成市場主流



氯蟲苯甲酰胺的高熱和爆發,首先體現在登記數量上。

截至 2023 年 12 月 5 日,中國農藥信息網顯示,國內獲得氯蟲苯甲酰胺登記的產品達到 211 個,包括 71 個單劑,140 個混劑。從劑型看,在懸浮劑、可分散油懸浮劑、水分散粒劑、種子處理懸浮劑、顆粒劑之上又增加了超低容量液劑、微乳劑、微囊懸?。瓚腋?,劑型更為豐富。在長沙植保會富美實的展位上,即將上市的70% 氯蟲苯甲酰胺水分散粒劑也重磅亮相。

因為氯蟲苯甲酰胺與市場主流殺蟲劑產品無交互抗性,與多種大宗殺蟲劑具有良好的相混性,而且為應對當下日益突出的抗性問題,復配登記將會成為未來市場的主流,這從 140 個混劑產品登記數量也可以得到驗證。

目前與氯蟲苯甲酰胺復配的殺蟲劑有效成分主要有殺蟲單、虱螨脲、茚蟲威、高效氯氟氰菊酯、氟氯氰菊酯、溴氰菊酯、甲氧蟲酰肼、吡蚜酮、噻蟲嗪、噻蟲胺、呋蟲胺、吡蟲啉、甲維鹽、蟲螨腈、甲氧蟲酰肼、三氟苯嘧啶、多殺霉素、滅幼脲等。


02

原藥產能擴張過快,產能過剩風險加大



氯蟲苯甲酰胺的高熱和爆發還體現在原藥端。

截至 2023 年 12 月 5 日,中國農藥信息網顯示,國內已批準登記氯蟲苯甲酰胺原藥的公司共有 14 家,分別是遼寧沈陽豐收農藥、河北德瑞化工、山東濰坊潤豐化工、青島恒寧生物、重慶華歌、山東奧坤、內蒙古靈圣作物、山東友道化學、利爾化學、淮安國瑞化工、順毅宜昌化工、響水中山生物等 12 家國內企業,以及富美實(上海)和富美實 2 家外資公司??梢悦黠@看出,目前在這個賽道上競逐的企業依舊以資源和資金雄厚的大型企業為主,中小型農藥企業在氯蟲苯甲酰胺高額的授權成本下還難以入局。

截至目前,國內氯蟲苯甲酰胺投產企業包括內蒙古靈圣、富美實(上海)、山東友道、順毅宜昌、重慶華歌、山東奧坤等。據中農立華報道,截至今年上半年國內氯蟲苯甲酰胺已申報環評產能 86000 噸 / 年以上。而據不完全統計,根據企業布局情況,未來氯蟲苯甲酰胺原藥產能將超過 14 萬噸 / 年。因為公布的新建、擬建項目較多,而且供應增速明顯高于需求增速,國內氯蟲苯甲酰胺原藥產能過剩的風險在持續加大。

隨著原藥有效產能的不斷擴張,今年以來,氯蟲苯甲酰胺原藥價格也持續下降。中農立華原藥價格指數顯示,截至 12 月 3 日,氯蟲苯甲酰胺原藥價格報到 35 萬元 / 噸,售價接近成本,不排除后期成本和價格倒掛可能。

據業內人士預測,氯蟲苯甲酰胺未來競爭優勢將逐步向頭部企業集中,對于中小企業而言,如何定位并選擇產品布局、如何配套產業鏈、如何創新求變差異化發展是核心。

綜上,國產氯蟲苯甲酰胺的機遇期已經來臨,市場容量是可觀的,這個市場注定充滿想象,同時這個市場已經變得人聲鼎沸,硝煙彌漫,大戰開啟。那么,群雄競逐,誰將主宰沉???

很顯然,誰能夠更有效組合資源,誰能夠通過資源獲得自己獨特優勢并率先占領用戶心智,建立品牌,誰就有馳騁發展的機會。這就需要廠商保持專注,放長眼量,將“錨”拋在氯蟲苯甲酰胺市場更遠的地方,在練好產品研發和技術更迭的內功之外,重點做好品牌塑造的潛心深耕,才能行穩致遠。



丙硫菌唑:風口期來了


作為化合物專利到期農藥品種,丙硫菌唑因其在全球殺菌劑領域的極高的商業價值,行業的關注度居高不下,市場熱度也持續飆升。

作為跨國巨頭拜耳公司研制的一種廣譜三唑硫酮類殺菌劑,丙硫菌唑是一款真正意義上集內吸、保護、鏟除、治療四位一體的高效廣譜殺菌劑。自 2004 年上市以來,丙硫菌唑在全球 60 多個國家的麥類、大豆、油菜、水稻、花生、甜菜等作物上得到廣泛的應用,深受農戶好評。

尤其是近年來隨著我國小麥赤霉病高發態勢的加重、土地流轉及集約化程度的提高、施藥方式的加速變革、無人機噴霧和大型機械化噴霧的普及以及統防統治面積的逐漸擴大、施藥人員綜合素質的提高、丙硫菌唑對人體危害風險的基本可控,其使用范圍逐漸擴大,屬于它的風口期來臨。


01

全球市場突破10億美元



丙硫菌唑于 2004 年上市以來得到快速發展,當前已經成為殺菌劑市場第二大、谷物用殺菌劑市場第一大品種。

據公開報道數據,從 2013 年以來,丙硫菌唑穩居全球最暢銷殺菌劑前 10 名的行列,而且市場地位在不斷提升,從 2013 年的第 5位上升到 2020 年的第 2 位,市場規模從8.63億美元增至13.82億美元,占殺菌劑市場的比例為 7.74%,強勁勢頭直逼殺菌劑嘧菌酯的龍頭地位。同時丙硫菌唑使用總量也逐步釋放,全球使用量達到 7400噸左右。經過近 20 年的發展,丙硫菌唑已經成為拜耳的首席殺菌劑產品。


02

登記產品達到 36 個,未達到井噴



隨著丙硫菌唑在中國的化合物專利于 2015 年 11 月 8 日到期,硫化工藝專利 2018 年到期,中國企業紛紛啟動和加大了對丙硫菌唑的登記、生產和推廣。

2019 年1月30日,安徽久易和山東海利爾兩家上市公司取得了原藥登記,5 個丙硫菌唑產品在國內也獲得首次登記。自此,丙硫菌唑正式拉開了進入中國市場的大幕。

中國農藥信息網顯示,截至2023 年 12 月 5 日,丙硫菌唑在國內登記產品已經達到 36 個,其中單劑 30 個,混劑 6 個。制劑劑型主要有懸浮劑、可分散油懸浮劑和專供出口的乳油制劑。目前這些產品主要登記在小麥、花生兩種作物上,用于小麥赤霉病、白粉病和銹病以及花生白絹病的防治。

圖片







由于工藝和成本的限制,目前丙硫菌唑在國內的登記并未出現井噴現象,如果產品登記完全放開,丙硫菌唑市場勢必將在我國迎來較大增長,企業登記的機會空間還非常大。


03

原藥處于擴能高峰期



這兩年國內丙硫菌唑原藥布局和產業化發展也非常迅速。

中國農藥信息網顯示,截至 2023 年12月 5 日,國內丙硫菌唑原藥登記企業 23 家,原藥生產廠家不斷增加,已投產企業包括海利爾、安徽久易、河北興柏、吉林樂斯、上虞新銀邦、山東奧坤等,在產企業產能合計 5000 噸/年 ( 未全部達產 )。根據公開信息不完全統計,丙硫菌唑原藥產能或將超過 5萬噸/年。

根據中農縱橫報道,目前全球丙硫菌唑原藥產能約 9500 噸,2021年全球實際產量約為 8400 噸。今年久易股份、海利爾集團及其子公司、南通泰禾等均披露了擴建丙硫菌唑產能的公告。預計未來 3 年,拜耳公司、久易和海利爾等仍將為全球丙硫菌唑供應端的主要參與者,預計 2024—2025 年全球丙硫菌唑原藥產能將達到 26500 噸。

據了解,目前仍有 10 多家企業正在布局丙硫菌唑市場,可以說,丙硫菌唑目前仍處于擴能高峰期。業內人士表示,隨著企業無序的進入自然也會造成丙硫菌唑產能集中、規?;尼尫?,屆時也會形成產品供過于求的現象,也必將會造成價格的異常波動,預計未來 3-5 年內丙硫菌唑原藥的供應競爭將會不斷激烈化乃至白熱化。

中農立華原藥指數顯示,截至 2023年12月5日,因供給端產能的逐步釋放,供需博弈,丙硫菌唑原藥價格從5月底的28萬元/噸降至18萬元/噸。


04

復配登記將成市場主流



因為丙硫菌唑本身具有中等抗性風險,根據相關研究,長期單一、過量、過頻地施用丙硫菌唑可能使各種病原菌對其產生抗性,而將不同化學藥劑進行復配使用則是可以延緩病原菌對單劑產生抗藥性的方法之一。所以,復配登記也將成丙硫菌唑的市場主流。復配制劑可以有效延緩丙硫菌唑抗性的產生和發展,同時,將丙硫菌唑與其他產品進行復配可以有效產生協同增效作用,進而延長產品的生命周期。

在現有 6 個混劑中,有效成分主要是多菌靈和戊唑醇、肟菌酯、氯氟聯苯吡菌胺,登記空間還非常多。近一年多來,海利爾、安徽久易、溧陽中南化工、潤豐化工都相繼推出了丙硫菌唑復配制劑產品,市場空間進一步被打開,未來可期。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