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这七种方法,再也不怕白粉病爆发!
作者:农业信息资讯
2024/8/12 11:36:22
白粉病在全国各地的农业区和各类农作物上都会普遍发生,不论高温干旱、高温高湿、高温干湿交替,白粉病都非常容易发病传播,只要温度和湿度条件适宜,白粉病这种病害在一年四季(冬季主要是温室大棚)和作物的整个生育期内都可以随时发病,除此之外,白粉病对各类作物的叶片、茎秆、秧蔓、枝稍、幼芽、花朵、果实等各个部位组织都有很大的危害性,但白粉病对作物危害最大、最常见的对象是作物的叶片。草莓白粉病一、
白粉病在全國各地的農業區和各類農作物上都會普遍發生,不論高溫干旱、高溫高濕、高溫干濕交替,白粉病都非常容易發病傳播,只要溫度和濕度條件適宜,白粉病這種病害在一年四季(冬季主要是溫室大棚)和作物的整個生育期內都可以隨時發病,除此之外,白粉病對各類作物的葉片、莖稈、秧蔓、枝稍、幼芽、花朵、果實等各個部位組織都有很大的危害性,但白粉病對作物危害最大、最常見的對象是作物的葉片。

一、白粉病頻發的主要原因和容易爆發作物白粉病的地塊
簡單來說,白粉病的發病早晚與發病輕重與溫濕度有直接性的關系,也與作物的品種特性、種植管理水平密切相關,每年春、秋高溫干濕交替的季節是作物白粉病的高發期。一方面,作物的品種在抗病性上具有較大的差異性,不論何種作物,如果選用的是抗病性較強的品種,那么作物生長期內發生白粉病情況則會較少、較輕,而如果使用的是抗病性較差的品種,那么作物生長期內發生白粉病的情況則較多、較重。一方面,白粉病在高溫干濕交替的環境下發病情況比較多且比較重,其中在溫度為20-25度之間、空氣濕度為60%-80%及以上的溫濕度環境中最容易發病,尤其是干濕高溫干濕交替的天氣環境下,最容易導致田間作物上大面積的爆發白粉病,如果氣溫低于10度以下或高于35度以上,白粉病一般很少發生,比如說春季小麥白粉病、葡萄白粉病、黃瓜白粉病等。

一方面,白粉病與作物種植期有很大的關系,春季播種過晚作物(如各類春季瓜果蔬菜)、越夏早播的作物(如越夏黃瓜、番茄等)以及秋季播種過早的作物(如冬小麥),也容易導致作物因為群體數量過大、植株長勢營養不良虛弱以及抗病抗逆性變差等而發生較重的白粉病。一方面,白粉病的發生情況與各類作物的種植密度有密切關系,凡是種植密度過大、群體數量過多的田間作物,因為苗株數量稠密、枝葉交錯層疊,這樣不僅會導致田間的透風透氣透光性變差、苗株底部近地面處濕度過大、這樣的環境非常有利于白粉病的發生、繁殖與傳播,比如說過密種植的小麥及各類瓜果蔬菜等。
一方面,白粉病的發生情況與天氣情況有關,如果作物在生長過程中遇到經常發生降雨的年份或者遇到持續陰雨連綿的天氣,白粉病就會在高濕的環境中快速的爆發傳播。一方面,白粉病的發生情況與過量使用氮肥有很大的關系,凡是經常大量使用氮肥(如尿素、二銨)、磷肥和鉀肥使用不足的作物地塊,作物就會因為枝葉生長過多過密、莖稈葉果嫩弱、苗株通風透光不良、株體自身抗病性變差或因發生倒伏而更容易發生白粉病。除此之外,經常過多、過頻澆大水的地塊和作物,發生白粉病的風險性也會大幅的增加。
凡是播種或采收前沒有進行徹底清田和殺菌消毒的地塊,播種前沒有進行藥物浸拌種的地塊,田間管理粗放、雜草、殘株落葉較多的地塊,土壤黏性重、酸性大的地塊,地勢低洼易積水的地塊,經常澆灌大水或土壤忽干忽濕的地塊、通風排濕不及時的溫濕大棚,長期連茬種植易發生白粉病作物的地塊,種植密度過大或間苗、整枝、打杈、除老黃葉不及時的地塊,經常過量使用大化肥(特別是大過量使用尿素等氮肥)的地塊,都容易造成白粉病的大面積發生與危害。
二、作物白粉病的發病癥狀特點
白粉病主要以危害作物的葉片、葉柄、嫩芽、新梢為主,同時對作物的莖稈、花果、枝蔓、幼芽等都有較大危害性。作物在發生白粉病后,受害葉片會先出現退綠色的黃斑或近圓形的白色粉斑,然后出現畸形、卷曲、皺縮、新葉幼芽難展開等情況,隨著病情的發生,病葉上會逐步的出現白色菌粉層,到病害后期時病葉的白粉斑上還經常會出現針頭大小的黑色小顆粒點,病情嚴重時受害部位上會覆蓋有一層白色的菌霉層。一般來說,作物在被白粉病害侵害后,經常會出現葉片失綠變黃、葉片萎焉黃枯、葉片早落、葉柄變脆、新枝新稍生長遲緩、花果穗畸形或早落、果實口感風味變酸。

三、作物白粉病害的綜合防治方法
不論是是種植大田作物,還是種植經濟作物,或者是種植瓜果蔬菜等作物,對于土壤條件差(如酸化板結土壤)和氣候條件不良(如高溫干濕交替天氣頻繁)的作物種植區,為了減少白粉病或其他病害的發生率和危害情況,建議大家盡量選購抗病性較強的品種種植使用。種苗帶菌是白粉病傳播的一個重要途徑。因此,對于需要播種的作物來說,在播種前建議先提前2-3天把種子放在陽光下進行晾曬殺菌,然后在播種前再把種子用52度左右的溫水中、70度恒溫箱進行浸種殺菌或干熱殺菌,或者用50%多菌靈、72%農用鏈霉素、50%代森銨、75%五路硝基苯等進行藥物拌種殺菌,對于育苗后需要移栽定植的作物來說,建議在移栽定植時使用石灰水、三唑酮、戊唑醇、苯醚甲環唑、三唑酮、福美雙、粉銹寧、多菌靈等藥物進行蘸根或灌穴殺菌處理。
在作物播種前或采收后,應當及時對田間上茬作物殘留的病株殘體、枯枝落葉、殘果雜草等進行徹底的清理,然后集中轉移到天外進行深埋或焚燒,然后對土壤進行20-30公分的深翻后連續晾曬15-20天左右,結合整地可以對育苗床、種植地使用多菌、百菌清、生石灰、硫磺粉做進一步的殺菌處理,在種植模式上建議采取減少病害情況的高畦高壟覆膜種植方法,同時要注意根據地力、品種等進行合理性的密植,一定不可種植密度過大。除此之外,不論種植何種作物,都應當優先選擇土層深厚、土質肥沃、有機質含量較高且土壤疏松通透性較好的中性或弱堿性土壤,板結重、黏性重、酸性重、低洼積水、土壤貧瘠的地塊一般不太適合作物的生長,而且也容易導致病害的發生。
白粉病的發生情況與溫度關系密切,其次是濕度。因此,為了降低白粉病的發病率,作物生長期如果溫度不好調控,就應當通風采光管理,同時要保持土壤水分穩定供給,尤其要避免高溫干旱與高溫高濕的干濕交替情況的發生。在澆水管理上,要注意避免大水漫灌的方式,盡量采取早晚勤澆小水、隔行澆水、噴滴灌的方法,同時在遇到集中降雨或持續陰雨天氣后,要注意在雨后及時進行田間挖溝清渠排水。
不論種植何種作物,施肥都應當以充分發酵腐熟的有機肥或一畫微生物菌劑為主,氮磷鉀化肥要根據作物的類型、不同生長階段科學配比合理使用,氮肥要嚴格控制使用、磷鉀肥可以適量增施,鈣、硼、鐵、鎂、鋅中微量元素要根據缺素情況靈活通過葉面噴施一畫六微補充。對于過酸或過堿的土壤,應當分別有針對性的選擇堿性或酸性肥料進行中和調節酸堿度,對于黏性過重的土壤可以通過土壤摻沙的方式來提高疏通通透性。
6、作物生長期要及時整理植株,以此改善通風透光環境如果種植黃瓜、茄子、辣椒、番茄、西瓜、甜瓜等枝杈分生能力較強的作物,或者是果園中種植果樹,要根據作物的生育期適時且適量的及時進行整枝、打杈、摘心、疏葉、引蔓吊蔓等管理,果樹還應當及時做好樹體的疏枝、拉枝、疏果葉、疏花疏果等修剪管理(如春剪、夏剪、秋剪、冬剪等),確保田地中的作物密度適宜、枝葉分布合理、通風透光環境優良、養分供應充足,這樣可以大幅降低包括白粉病在內多種病蟲害的發生率。
一方面,在白粉病高發期時(如高溫干濕交替天氣或春秋病害高發期),應當加強田間病蟲害的巡查,當發現作物零星發病時,要及時清理病株或病害組織(如病葉、病果等),對于病株病穴周圍的土壤要使用生石灰、多菌靈、百菌清或其殺菌藥物進行藥液灌穴處理。另一方面,在發現田間作物開始發病時,要第一時間搶在病發的早期或初期時及時噴打藥物進行防治,一般來說,在使用藥物防治作物上的白粉病時,應當根據作物的種類和生育期靈活選擇多菌靈、粉銹寧、戊唑醇、丙環唑、枯草芽孢桿菌、多抗霉素、百菌清、嘧菌酯、烯肟菌脂、四氟醚唑、三唑酮、寧南霉素、甲基托布津、氰菌唑、氟硅唑、烯唑醇、石硫合劑、甲基硫菌靈、多氧霉素、咪鮮胺、氟菌唑、環唑醇等藥物進行及時噴施,根據病情程度連續噴施2-3次,直到白粉病完全防治住,噴施安全間隔為7-10天,在使用藥物時要注意根據地塊病害的抗藥性選擇2-3種有效藥物進行交替噴施,一定不可長時間只使用某一種藥物。
除此之外,白粉病在發病后的癥狀表現特征上,與霜霉病有很大的相似性,咱們農民朋友應當注意學會兩種病害的辨別方法,如果咱們農民朋友判斷不準就會延誤最佳防治時機,或者導致作物因藥物使用不當而發生藥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