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农药行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方法路径

作者:中国植保导刊 内容团队 2025/4/28 9:02:14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征,指明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方法和路径。山东农药行业认真学习贯彻有关精神,坚持创新引领、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农药行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现路径。1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础条件1.1行业规模较大截至2024年12月,山东登记农药产品超过1万个,约占全国的21%;生产企业338家,约占全国的

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圍繞發展新質生產力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論述,深刻闡明了新質生產力的內涵特征,指明了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方法和路徑。山東農藥行業認真學習貫徹有關精神,堅持創新引領、因地制宜,積極探索農藥行業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實現路徑。


1
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基礎條件


1.1行業規模較大


截至2024年12月,山東登記農藥產品超過1萬個,約占全國的21%;生產企業338家,約占全國的19%;農藥經營單位4萬家,約占全國的14%,上述指標均位居全國首位。登記農藥試驗單位22家,約占全國的10%,位居全國第3位。2023年,原藥產量22.1萬t,制劑產量48.4萬t,出口量13.44萬t,分別為全國第1、第3、第2位。據山東省農藥行業協會統計,重點監測的70家企業(原藥企業38家,制劑企業32家),2023年總銷售收入512.0億元,利潤30.6億元,上繳稅額10.1億元,出口創匯21.6億美元;2024年上半年,總銷售收入277.7億元,利潤13.7億元,上繳稅額3.6億元,出口創匯10.6億美元。全國農藥銷售收入百強企業中,山東有16家,居全國第2位。


1.2產業布局集中


2022年初,山東省農業農村廳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農藥生產管理的通知》(魯農藥管字〔2022〕1號)(3),要求從嚴控制新增產能,培育農藥發展新動能,優化農藥產業布局,建成省級化工園區84家。目前,在省級化工園區(化工監測點)組織生產的原藥企業占比82%,并培育了山東濰坊濱海化工產業園、濟南商河化工產業園等農藥優勢園區(園區內絕大部分企業為農藥企業,因此稱為“農藥優勢園區”)。其中,濰坊濱海化工產業園集聚原藥企業14家,商河化工產業園集聚制劑企業超過30家。


1.3技術改造提速


近年來,山東省農藥企業大力開發應用綠色低碳、清潔智能的生產工藝,成功投產氟草啶、精草銨膦、氟啶蟲酰胺等綠色產品,吡蟲啉等大噸位農藥品種副產物資源化利用技術研發提速,微通道反應流等先進安全技術加快應用,農藥生產節本增效、減污降碳水平提升明顯。大力推進“機械化換人、自動化減人、智能化無人”改造,新建數字化車間20個以上,搬遷入園的制劑企業基本實現智能化建廠全覆蓋,全省農藥生產自動化水平和人均勞動生產率顯著提升。


1.4創新成果豐碩


1)農藥創新基礎支撐不斷強化。


2019年以來,投資1500萬元建成國家區域農藥風險監測中心1個,建成省級重點實驗室4個,建立國家級平臺5個、省級平臺30個。新設立院士工作站1個,博士后工作站2個,成功申報瞪羚、專精特新等企業100家以上,培育技術創新示范企業40家。


2)創新投入持續增加。


承擔國家重大研發計劃和突破技術瓶頸項目7個,省重大研發計劃9個,研發經費超6億元,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企業創新投入占經營總收入的比重持續提高,與跨國農藥公司研發占比的差距不斷縮小。設立財政專項,扶持特色小宗作物登記用藥聯合試驗,投入并帶動企業投資總計超4000萬元,近1000個農藥產品獲得登記證,產品數量及對病蟲害的覆蓋度均居全國首位。


3)以企業為主體的農藥創新體系初步建成。


149家企業建立研究院等自有研發機構,28家企業擁有新專利化合物,出現了青島清原、海利爾、中農聯合、山東先達、山東康喬等為代表的一批創制類企業,陸續研發一批新產品。2018—2023年,國際標準化組織農藥通用名技術委員會批準公布59個農藥新品種,中國占32個,山東貢獻了其中的15個,占全國的46.9%。據統計,目前山東已登記創制產品19個,約占全國的30%。


2
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制約因素


2.1產能利用率低,缺少大單產品


目前,山東省農藥原藥產能為34.58萬t/年(折百)(4,2023年原藥產能利用率約為64%。雖然農藥登記數量位居全國第一,但產品同質化現象嚴重。在登記的產品中,含阿維菌素的產品超過450個,含吡蟲啉、啶蟲脒的產品均超過200個,缺少具備重要市場影響力的“大單品”,核心競爭力不強,且仍然存在惡性競爭現象。


2.2生產技術落后,改造任務較重


部分原藥生產企業智能化裝備水平低,各工序(段)人工占比較大,人均勞動生產率低,存在操作安全隱患;生產連續化、自動化、清潔化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高濃度廢水、廢鹽綠色處置技術也亟待攻關。因環保壓力,全省70%的農藥企業正常開工天數不足100d,其中超過30家企業處于全年停產狀態。


2.3資源約束加劇,產業鏈不配套


山東是化工大省,氯、溴、硫等資源比較豐富,“三酸兩堿(硝酸、硫酸、鹽酸和氫氧化鈉、碳酸鈉)”以及吡啶等基礎化工產業鏈比較完整,但也階段性受困于磷、氟部分中間體及能源限制,農藥原藥和部分中間體之間需要穩鏈、補鏈和強鏈。


2.4中小企業偏多,市場集中度低


山東中小型農藥企業數量多,年營業收入低于2000萬元規模的小企業占46%。2023年全省338家農藥企業中,營業收入超過20億元的有6家,比2018年增加3家,營業收入超過10億的有12家,比2018年增加6家。盡管行業集中度有所上升,但與江蘇、浙江等發達省份相比仍有較大差距。


2.5企業效益下降,運行壓力較大


據山東省農藥行業協會統計,70家被納入統計監測的原藥、制劑企業,2023年總銷售收入同比下降12.9%,利潤同比下降48.5%,上繳稅額同比下降24.9%,出口創匯同比下降28.9%。2024年上半年總銷售收入雖然同比增長5.1%,但利潤同比下降33.5%,上繳稅額同比下降19.3%,出口創匯同比下降15.6%。近兩年農藥行業面臨競爭加劇、產品售價持續下降、全球行業去庫存等多重壓力,農藥市場復蘇緩慢,不少企業面臨退出市場的壓力。


3
發展農藥行業新質生產力的方法路徑


3.1把創新放在首要位置


科技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要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和科技領軍企業創新主導地位,進一步激發企業創新活力,全面提升創新體系效能,特別是中小農藥企業要加快向創新型、“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3個層級邁進。在技術創新方面,面向重大病蟲草害防控需求,圍繞原創性農藥分子靶標發現,加強低風險、高防效新型化學農藥的原始創新,力爭實現從無到有的重大創新,推出突破性重大綠色農藥新品種。加大微生物農藥、RNAi農藥、植物源農藥和天然海洋生物農藥的研發力度,推進農藥創制迭代更新。在產品創新方面,要對傳統產品進行改進和優化,重點解決乳油類產品的有害溶劑問題、粉劑類產品的粉塵問題,推動農藥制劑向環?;⒐δ芑⒅悄芑⑹×约熬珳适┧幏较虬l展;要挖掘已有產品潛力,試驗并擴大其在新作物、新防治對象及新用法上的登記,擴大應用范圍,實現“老藥新用”;推進復配劑的開發應用,探索將不同作用機理、不同防治范圍、不同作用方式的有效成分合理復配,以提升防效、降低用工成本。在服務創新方面,要適應土地集約化的趨勢,企業應更加關注專業化防治,加強與統防統治等社會化服務組織的對接與合作,實現從單純“賣產品”向“賣產品、賣服務”雙向發力轉型。


3.2推進農藥產業提檔升級


農藥企業發展新質生產力應搶抓機遇,改造生產工藝,促進產業提檔升級。注重培養和引進高端人才,實施人才興企戰略,合理配置管理、創新、技術、生產、市場、服務等各類人才,建立完善的人才梯隊和激勵機制,吸引并留住優秀人才。注重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調動工作積極性,釋放巨大創造力。抓住國家新一輪大規模設備更新機遇,圍繞關鍵工序智能化、關鍵崗位機器人替代、生產過程智能優化控制,加快現有設備升級改造,建設農藥制劑加工的智能工廠或數字化車間,促進設備向數字化、高端化、自動化、智能化轉型。嚴格落實原材料進貨查驗制度,確保所用原材料質量合格、安全環保。貫徹綠色發展理念,不斷優化改進農藥生產工藝,積極引入微通道、管式反應器等連續流集成新工藝、新技術,實現低碳節能、安全、清潔化生產,同時不斷改進包裝工藝,采用環保和便于回收的包裝材質,逐步淘汰鋁箔袋包裝,使用便于回收的大容量包裝物。建立健全農藥綠色生產標準體系和技術規程,完善生產管理制度,提升農藥產品質量,加大污染治理力度,推動現有環境問題整改,堅決守住安全紅線和環保底線。


3.3提升產業鏈條安全水平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著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農藥企業應關注合作配套、資產重組、服務外包等新模式、新場景、新業態,加快產業集團化、集約化發展進程,穩步改變企業“大而不強、小而不專”的狀況。大企業與中小企業可以通過專業分工、服務外包、訂單生產、銷售許可等多種方式整合國內生產資源,不斷延長產業鏈、優化供應鏈,建立以原藥企業為龍頭的完善的產業鏈合作關系,促使農藥加工、復配與原藥企業形成共生體,推動產業鏈上中下游、大中小企業協同創新、協調發展、合作共贏。近年來,我國農藥產業涌現出一批具有創新農藥研發創制能力的企業,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農藥產品及技術。要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推動企業走出去,在農藥行業全球化變革中抓住機遇,積極參與國際市場競爭,切實提高利用和配置全球資源的能力,加快向產業“中高端”及“終端”市場進軍。有能力有優勢的企業要積極參與全球農藥市場的并購整合,開展跨地區、跨所有制的兼并重組,優化管理模式,整合內部資源,壓縮過剩產能,提高產業集中度,建設國際競爭力強的跨國農藥企業集團。


3.4加強規劃引領與政策扶持


農藥行業能否發展新質生產力,除需要企業內因外,還需政策扶持推動外因。農藥行業管理部門應提前謀劃研究“十五五”農藥行業發展規劃,嚴格控制過剩產能、落后產能的建設投產,加大高風險、高污染產能的退出力度。引導農藥生產企業向化工園區集中,爭取規劃用地、能源配給、環保配套、融資貸款等方面扶持政策的落地兌現。充分發揮園區區位優勢和產業鏈優勢,促進產業做大做強。提高農藥生產企業在人、機、料、法、環等方面的許可標準條件,促進農藥生產綠色化、自動化、智能化生產水平穩步提升。積極爭取國家重大科技項目落地山東企業,支持新農藥、新劑型、新工藝研發創新。持續完善農藥監管服務體系,打造懂政策、懂業務、懂技術的監管服務隊伍,全面提升監管服務能力,不斷優化農藥企業發展環境。


作者,王海燕,邢冰寒,張明明,遲歸兵,張耀中(山東省農藥檢定所,山東濟南 250100)

來源,2025年第2期,《中國植保導刊》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