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玉米推广种植,中国种业竞争如何变局?
作者:申万宏源研究
2024/9/6 9:49:48
转基因应用最为广泛的是转基因作物。通过转基因技术,赋予转基因作物多种有利性状,如抗虫、耐除草剂、抗逆、改良营养成分、增加营养价值等。美国是全球转基因作物研发和商业化种植的引领者。1994、1995 年,美国率先批 准大豆、棉花、玉米、油菜等转基因作物进入商业化种植。1996 年是全球转基因作物大规模种植元年,6 个国家种植转基因作物 0.02 亿公顷。此后,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快速增加。2019 年
通過轉基因技術,賦予轉基因作物多種有利性狀,如抗蟲、耐除草劑、抗逆、改良營養成分、增加營養價值等。美國是全球轉基因作物研發和商業化種植的引領者。1994、1995 年,美國率先批 準大豆、棉花、玉米、油菜等轉基因作物進入商業化種植。1996 年是全球轉基因作物大規模種植元年,6 個國家種植轉基因作物 0.02 億公頃。此后,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快速增加。2019 年,全球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達到了1.9 億公頃;種植轉基因作物的國家達到 29 個。目前已有 24 種轉基因作物批準進行商業化種植,包括大豆、棉花、油菜、玉米、煙草、馬鈴薯、番茄等。轉基因品種種植面積占比最高的品種分別為大豆、玉米、棉花,占比分別為 48.3%、32.0%和 13.5%;種植面積最大的國家美國、巴西、阿根廷。中國轉基因育種研究開始于 20 世紀 80 年代中期,經歷了“起步-創新-保守-審慎推廣 -快速發展”五個發展階段:中國轉基因育種研究起步較晚,1987 年“863 計劃” (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啟動后,才相繼出現了一批轉基因研究機構。1996 年,華中農業大學研發的轉基因耐貯藏番茄獲準成為中國首個批準的可商品化生產的農業生物基因工程產品。20 世紀 90 年代以來,我國內地主產棉區連年爆發棉鈴蟲,導致全國出現“棉荒”,嚴重影響棉花生產和紡織業,故 1997 年轉基因抗蟲棉在我國率先實現商業化種植并迅速發展。截止到 2020 年,中國已育成抗蟲棉新品種 197 個,累計推廣 5.1 億畝,國產抗蟲棉市場份額達 99%。隨著轉基因技術的產業化應用,全球逐漸形成 了轉基因“3F”發展曲線,從非食用的 Fiber(纖維材料作物,如棉花),到間接食用的 Feed(飼料作物,如玉米),再到直接食用的 Food(糧食作物,如水稻)。中國轉基因技術的產業化應用也遵循了這一發展路徑。1997 年,中國農科院研發的轉基因抗蟲棉花獲批種植;1998 年,北京大學研發的轉基因抗黃瓜花葉病毒番茄在福建廈門進行商品化種植;2006 年,華南農業大學研發出抗番木瓜環斑病毒(PRSV)的轉基因番木瓜 (Huanong No.1)獲批種植;2009 年,轉基因抗蟲水稻“華恢 1 號”及雜交種“Bt 汕 優 63(華中農業大學研發)、轉基因植酸酶BVLA430101 玉米自交系(中國農業科學院 生物技術研究所與奧瑞金公司聯合研發)獲得農業部頒發的安全證書。國家的支持給予了轉基因研究巨大的信心,中國農科院、中國農大、大北農、杭州瑞豐陸續成立,開始進行早期轉基因研究。2010 年后的三年間,轉基因“反轉”呼 聲高漲,圍繞轉基因安全性問題展開激烈爭論,國家轉基因政策開始趨于保守,轉基因水稻和玉米安全證書頒發后,品種審定和生產經營許可等沒有繼續往前推進,轉基因水稻和 玉米的產業化應用止步不前。2013 年,提出“確保安全、自主創新、大膽研究、慎重推廣”轉基因發展 16 字方針。2014 年底,轉基因抗蟲水稻“華恢 1 號”及雜交種“Bt 汕優 63、轉基因 BVLA430101 玉米自交系再次獲得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2020 年 1 月農業農村部批準了大北農申報的的 轉基因抗蟲耐除草劑玉米“DBN9936”和杭州瑞豐申報的“瑞豐 125”(原名“雙抗 12-5”) 在北方春玉米區生產應用的安全證書,這是“時隔十年”中國再次批準主糧領域轉基因安 全證書,標志著中國主糧領域轉基因研發、推廣種植進入新時代。2020-2022 年,中國全面修訂、完備了相關轉基因作物安全評價、品種審定、新品種保護、產品標別等相關法律、法規,更多轉基因性狀獲得安全證書。2019.12-2023.7 已有 18 個轉基因性狀獲得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其中,玉米 15 個,大豆 3 個,轉基因育種成為農業與資本的“風口”。2021 年,國家在科研試驗田啟動了轉基因玉米、大豆產業化試點種植,2022 年試點種植擴展到內蒙古、云南的農戶大田。2023 年試點范圍擴展到河北、內蒙古、吉林、四川、云南 5 個省區 20 個縣,并在甘肅省玉米制種基地安排制種。從試點看,轉基因玉米、大豆抗蟲、耐除草劑性狀表現突出,對草地貪夜蛾等鱗翅目害蟲的防治效果在 90%以上,除草效果在 95%以上;轉基因玉米、大豆可增產 5.6%-11.6%。2023年10月17日,農業農村部公示首批轉基因玉米、大豆品種審定名單,其中包括 37 個轉基因玉米品種和 14 個轉基因大豆品種。2023年12月7日,51 個品種全部通過審定。2023年12月26日,農業農村部頒發全國首批轉基因經營許可證(聯創種業、登海種業等 26 家種 企獲批),轉基因玉米種子正式進入銷售環節。2024年3月19日,農業農村部公示第二批轉基因玉米、大豆品種審定名單,包括 27 個轉基因玉米品種和 3 個轉基因大豆品種。目前,已有 64 個轉基因玉米品種、17 個轉基因大豆品種通過品種審定。2024年5月8日,基因編輯產量性狀改良玉米179AC19-13-13、基因編輯抗病小麥 MLO-KNRNP,抗蟲耐除草劑玉米 BBL2-2獲批抗蟲耐除草劑玉米 BBL2-2。轉基因玉米種植推廣,本質上是玉米種子產品“更新換代”。轉基因玉米種子市場空間分為兩部分:一是轉基因玉米種子銷售量,即轉基因玉米種植面積占比(滲透率);二是轉基因玉米種子終端銷售價格相對同品種非轉基因種子溢價部分(因含轉基因性狀而提價)。轉基因玉米種子增量市場銷售收入在性狀、轉化體、渠道三者之間進行分配,從而形成產業鏈各自領域的市場銷售增加值。轉基因玉米種植推廣,促進玉米種子行業集中度提升。中國玉米種子市場集中度尚不算高。2022 年推廣面積 10 萬畝以上的玉米品種有 948 個,推廣總面積 44427 萬畝, 占總播種面積 69%。銷售本企業雜交玉米種子企業 CR5/CR10/CR20 銷售量分別占全國玉米商品種子使用量 17.97%/25.30%/36.49%。轉基因種子是轉基因性狀與種子(轉化體)的結合體。2022 年經營玉米種子(轉化體) 的企業數量 1988 家。其中,銷售本企業玉米種子 1211 家。玉米轉基因性狀研發企業已有 6 家。性狀企業更愿意與信用好、實力強、品種大的種子企業進行合作。一些實力較弱的小企業或無自主品種的企業,因無法獲得轉基因性狀公司合作,面臨無轉基因玉米品種上市的尷尬,甚至逼迫退出市場;而實力較強的種子企業競爭優勢更加明顯,市場占有率進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