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小麦茎基腐病防控技术方案

作者:全国农技中心 2022/3/1 8:28:41
近年来,随着种植制度和耕作方式变化,小麦茎基腐病呈逐年快速加重趋势,已成为我国小麦生产中主要病害之一,对粮食生产安全构成重大威胁。小麦茎基腐病防治,重点要落实预防措施,抓好保健栽培防病、药剂“一拌一喷”等关键环节,控制病菌前期侵染,降低后期发病程度。具体防治技术方案如下。  一、加强保健栽培防病  (1)选用抗耐病品种。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小麦茎基腐病的有效措施,各地要根据近年田间观测和抗性鉴定情况

近年來,隨著種植制度和耕作方式變化,小麥莖基腐病呈逐年快速加重趨勢,已成為我國小麥生產中主要病害之一,對糧食生產安全構成重大威脅。小麥莖基腐病防治,重點要落實預防措施,抓好保健栽培防病、藥劑“一拌一噴”等關鍵環節,控制病菌前期侵染,降低后期發病程度。具體防治技術方案如下。

  

一、加強保健栽培防病

  

(1)選用抗耐病品種。種植抗病品種是防治小麥莖基腐病的有效措施,各地要根據近年田間觀測和抗性鑒定情況,選擇種植適合當地條件的小麥莖基腐病抗耐病品種,或抗逆性強的品種。

  

(2)合理輪作。常年發病較重的小麥-玉米連作區,每隔2—3年,玉米與大豆、棉花、花生、蔬菜等作物進行輪作,切斷菌源連續積累的途徑,降低小麥莖基腐病發生危害。重病田改種大豆等經濟作物。

  

(3)適當深翻。小麥—玉米連作秸稈還田地塊,秸稈盡量打碎腐熟還田,播前土壤深翻,深度約30厘米左右,將表層秸稈或殘留物翻至土層下,壓低病原菌基數,降低病害發生危害。每隔3年深翻一次。

  

(4)適期晚播。各地應根據當地小麥莖基腐病發生和天氣情況,適當推遲小麥播種時間5—10天,晚播地塊需要適當加大播種量并控制播種深度,適宜的播種深度為3—4厘米。

  

(5)精耕細管。土地深翻后,耙細整平。合理施肥,忌偏施氮肥。天氣干旱有利于發病或加重病情,田間管理中需注意及時澆水。鹽堿地區采用深層地下水澆地易導致發病加重,宜采用地表水灌溉。

  

二、加強種子處理

  

秋季小麥播種后至越冬前是小麥莖基腐病菌侵染的關鍵時期,采取種子包衣或拌種處理是有效預防發病的關鍵。可結合小麥其他病害的預防,選用含有咯菌腈、戊唑醇、種菌唑、苯醚甲環唑、吡唑醚菌酯、氰烯菌酯、丙硫菌唑、氟唑菌酰胺等成份的藥劑進行種子處理,對小麥莖基腐病的發生具有良好的兼治效果。如采用苯醚·咯·噻蟲懸浮種衣劑、戊唑醇·吡蟲啉懸浮種衣劑、或吡唑醚·滅菌唑種子處理懸浮劑包衣或拌種處理小麥種子,在防治小麥散黑穗病或紋枯病的同時,對小麥莖基腐病也有較好的兼治效果。另據田間部分省試驗結果,如三氟吡啶胺等一些新型藥劑防效較好,各地可在進一步試驗的基礎上,逐步擴大示范應用面積。

  

三、加強返青期施藥預防

  

在小麥返青早期施藥可進一步控制莖基腐病的危害。可結合小麥紋枯病等苗期其他病害的防治,可選用含有戊唑醇、氟唑菌酰羥胺、丙環唑、嘧菌酯等成份的藥劑噴施小麥莖基部。如采用戊唑醇、氟唑菌酰羥胺、丙環·嘧菌酯、甲基硫菌靈、氰烯·己唑醇、氰烯·戊唑醇等噴霧預防返青期紋枯病、白粉病等的同時,可起到兼防莖基腐病的效果。同時,施藥時注意調低噴頭高度和方向,適當加大用水量,重點噴小麥莖基部,防治效果更為明顯。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