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正达种业创新跑出加速度,加速科研能力、平台打造和成果转化效率

作者:中国证券报 2024/1/22 8:33:31
新年刚过,春耕备种正当时。位于陕西省咸阳市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中国中化先正达集团中国(简称″先正达″)杨凌技术中心格外繁忙。杨凌技术中心实验室内科研人员正在对一板板玉米样品进行DNA提取,开展分子检测。在自动化温室,科研人员有条不紊地对不同生长阶段的玉米进行取样、移栽、授粉……  七八个月内就能创制数十万株育种材料、仅用1-2代即可完成目标品种的性状改良、两到三年便可推出具有优良特性的新品

新年剛過,春耕備種正當時。位于陜西省咸陽市楊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的中國中化先正達集團中國(簡稱″先正達″)楊凌技術中心格外繁忙。楊凌技術中心實驗室內科研人員正在對一板板玉米樣品進行DNA提取,開展分子檢測。在自動化溫室,科研人員有條不紊地對不同生長階段的玉米進行取樣、移栽、授粉……

  

七八個月內就能創制數十萬株育種材料、僅用1-2代即可完成目標品種的性狀改良、兩到三年便可推出具有優良特性的新品種……這些通過傳統育種方法難以達成的目標,在楊凌技術中心已成為現實。

  

″先正達以優質品種產出為核心,以科研為驅動力,正加速種業科研能力建設、平臺打造和成果轉化效率。″中國中化相關負責人表示,對標國際一流的現代種業創新平臺,先正達正推動中國種業向育種4.0時代進發。

  

新品種開發和推出提速

  

″過去,傳統育種方法是通過科研人員去田間收集性狀表現,這個過程往往需要很長時間,甚至需要一個作物季才能收集到這些數據。現在通過分子標記,只需要一到兩周,就可以篩選出我們想要的性狀,或者是掌握一些特征。這大大加速了我們育種的流程和速度。″楊凌技術中心分子檢測中心科學家唐鑫銳說。

  

楊凌技術中心是國內為數不多具備工廠化、集成化智能育種能力的平臺,先正達以其為支撐,在近兩年大幅加快了新品種開發和推出的速度。

  

據先正達中國種業戰略與政府事務總監張曉強介紹,2023年,先正達共有121個品種通過國家審定,其中玉米新品種44個,玉米、水稻、大豆過審數量均居行業領先地位。此外,先正達在2023年有14個品種入選農業農村部《2023年國家農作物優良品種推廣目錄》,9個品種入選2023年農業主導品種,為大面積提高糧食單產提供良種支撐。

  

大面積提高糧食單產,助力″糧食千億斤″工程,最大潛力在種子,選育出數量更多、性狀更優的新品種成為發力點。大量田間示范顯示,2022-2023年間,由楊凌技術中心參與選育并通過國審的玉米新品種表現突出:產量均較當前對照品種增產超過5%,平均畝增產30公斤以上。

  

″對于中國中化而言,一方面我們加速新的好品種產出,強化自身供應體系。另一方面通過良種良法的配套,有效踐行國家在推進農業現代化過程當中的技術路徑。隨著這幾年的持續投入,先正達在市場份額方面得到了長足的進步。″張曉強表示。

  

數據顯示,2023年先正達市場領先地位進一步夯實,玉米、水稻、小麥、蔬菜四大作物總體市場份額上升至10.7%。

  

打造生物育種性狀快速整合平臺

  

楊凌技術中心成立于2019年,是先正達投資約3.45億元建設的種質創新和新品種一體化研發平臺。短短3年,楊凌技術中心即在研發育種方面取得顯著成效,大大加速先正達推出系列優秀新品種。

  

″楊凌技術中心建有國內分子檢測能力最高、檢測速度最快的高通量檢測平臺,已實現每年數千萬數據檢測通量,單日檢測通量達數十萬。借助分子標記技術,楊凌技術中心的育種家可以快速準確地從數十萬乃至數百萬材料中篩選出所需基因,而不再單純依賴田間觀察和驗證。″先正達玉米種子開發總監徐加新表示。

  

據介紹,楊凌技術中心打造了國內轉育通量最大、速度最快的生物育種性狀快速整合平臺,每年可實現4-5代的″迭代″能力,遠超國內行業2-3代/年的平均水平。其中的單倍體耦合基因編輯技術,僅用1-2代便可完成目標品種的性狀改良。

  

育種新技術也加速了整個育種進程。″通過數據分析,篩選出具有優良特性、具有高潛力的品系,投放到遍布全國的測試體系。經過兩到三年的測試,最終獲得具有高產穩產、抗病性比較優良的品種,并加快將新品種推向市場。″楊凌技術中心性狀整合中心負責人楊炳鵬表示。

  

對標前沿的生物育種,楊凌技術中心各種″黑科技″比比皆是。例如,國內首創的LED無極調光溫室,可根據玉米生長需求和外界光變化,實現光強動態調節,突破季節限制,針對玉米育種可做到4-5代/年的水平,比傳統育種提速2倍多;國內最大的單倍體工廠化生產平臺,年產百萬株單倍體苗和幾十萬雙單倍體,可以批量化創制優良種質,加速育種流程。

  

種業振興,引擎在科技。″以楊凌技術中心為代表的育種平臺正在發力,攜手行業伙伴,致力于加快中國育種升級迭代的速度。″中國中化相關負責人表示。

  

全面布局育繁推一體化

  

一粒優秀的種子,需要科技的力量;一粒優秀的種子,也需要產業鏈的力量。

  

推進育繁推一體化,是做強種業和種企的必由之路。先正達作為種業陣型企業,圍繞研、育、繁、推等重點環節,在全國范圍內展開布局。

  

據了解,在研發環節,先正達布局了北京創新中心、中種武漢科技中心、三亞南繁中心,并成立了農業農村部水稻玉米生物育種重點實驗室、農業農村部雜交稻新品種創制重點實驗室等一批國家級研發機構,構建了分工協作的種業現代共享技術研發體系。

  

在選育環節,深度利用楊凌技術中心的集成化、工廠化育種平臺能力的同時,先正達抓緊布局各級測試驗證網絡,打通從實驗室到田間的育種″高速公路″。以玉米為例,先正達已經基本完成國內核心生態區的育種測試網絡建設。

  

在擴繁環節,先正達整合戰略品種和核心基地開展制種工作,并與多地政府合作打造區域現代供應鏈中心。″2023年底,與福建建寧縣共建的世界一流水稻種子供應鏈創新中心竣工投產,該中心擁有全球領先的種子加工設備和工藝流程,年水稻種子加工能力達1萬噸,生產效率較常規水平提升10倍。″徐加新表示。

  

在推廣環節,先正達旗下現代農業技術服務平臺(MAP)未來將在其中擔負起重要使命,推廣好品種、提供好服務、延伸價值鏈,實現產前產中產后高效貫通,擴大良種價值最大化,幫助農戶增產增收。

  

″先正達發揮自身全產業鏈布局優勢和全球資源協同優勢,在‘研育繁推’四方面齊發力,打造國內種業龍頭企業;同時采取多元化措施推動種業產業鏈‘研育繁推’上中下游貫通提效,在進一步提升全產業鏈韌性和競爭力上做出有益嘗試。″張曉強表示。

  

對于企業發展,他表示,企業快速發展得益于整合紅利的逐漸釋放。″這兩年公司業務迎來了快速發展期,從種業來看,先正達是全國第一家種業收入突破50億元的種企。從2021年到現在,種業收入連續三年保持了快速增長態勢,2024年有望進一步保持這一增長態勢。″張曉強說。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