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看!小麦年后除草有技巧,使用除草剂的最佳时机了解一下~
我國農田雜草有1450多種,分屬87科366屬,嚴重危害的雜草有130余種。其中我國小麥田雜草就有40余科100多種,對小麥造成嚴重影響的有30多種。全國麥田草害面積達30%以上,每年可造成小麥將近50億千克的產量損失。
噴施除草劑的最佳時機:考慮到小麥根腐病在整個生育期內都可能發生,因此,春季是噴施除草劑的理想時間,大約在2月中旬至3月中旬之間。這一時段,麥苗正處于返青到拔節前,但具體時間應依據當地春季的溫度回升情況來確定。主要考量因素包括藥劑對麥苗的安全性、雜草的生長狀況以及除草的徹底性。
適宜的氣溫條件:在春季為麥田噴施除草劑時,應確保白天的氣溫穩定在10度以上,并且連續三天的平均氣溫不低于0度。此外,使用藥劑后的一周內,應避免出現0-5度的劇烈降溫,以保證除草劑的活性,從而防止麥苗受到藥害。
適宜的土壤濕度:春季麥田噴施除草劑時,最佳的土壤濕度大約是50%,這樣的環境最有利于發揮除草劑的藥效。值得注意的是,在噴施除草劑后的6小時內和接下來的3-5天內,應避免降雨,以確保藥劑的效果。
確定最佳的草齡階段:為了更有效地滅殺雜草,春季噴施除草劑時,應確保麥田中的雜草已經長齊,并且處于2-3葉齡的幼苗期。
選擇合適的天氣:為了確保藥液不會因風而飄散,造成不必要的藥害,應選擇晴朗無風或微風的日子進行噴藥。建議在晴天的上午10點至下午3點之間進行,因為此時的氣溫較高,藥物的活性強,雜草吸收藥液的速度也較快。
麥田在春季的除草劑噴施,宜早不宜遲。特別是那些冬季未經處理或處理不徹底的麥田,當小麥開始發芽時,應提前進行除草劑噴施。
一旦小麥進入拔節階段,除草劑的噴施便應停止。
當白天的氣溫持續低于6-10攝氏度,并預測未來3-5天內將有低于0度的天氣時,不宜進行除草劑噴施。簡言之,氣溫過低或天氣不穩定時,應暫停噴藥。
麥田在干旱或缺水時,應提前2-3天澆水,待土壤濕度增加后再噴施除草劑。相反,如果田間濕度過大,應等待土壤稍干后再噴藥。另外,噴藥后的2-3天內應避免澆水。
若在噴施除草劑前后的3天內有降雨,應推遲噴藥。若噴藥后立即下雨,天晴后應將用藥量減半,并進行二次噴施。
大風、陰云、雨雪等天氣條件下,不宜在麥田噴施除草劑。
當麥田的墑情差、麥苗呈現黃弱狀態、遭受凍害或葉部病害時,應暫停噴藥。待麥苗恢復生機后,再進行除草劑噴施。
麥田噴施除草劑時,除了控制藥物用量,還需根據土壤干濕和雜草生長情況調整用水量。通常每畝用水量在30-40公斤,但對于干燥、雜草多或大的田塊,建議增加至50-60公斤,以確保噴藥效果。
在春季,氣溫回升快、降水多、雜草生長迅猛的麥田,如果墑情、溫度和天氣都適宜,應在小麥返青期盡早噴施除草劑。若條件不符,可適當延遲,但最遲不得超過3月中旬,且必須在小麥拔節前完成。
除草劑噴施必須保證均勻、全面,不得有任何遺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