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醚脲市场增长空间较大,国内企业重新布局生产
01
丁醚脲發展歷程
丁醚脲又稱殺滿隆、寶路,是由汽巴-嘉基公司(現先正達)開發的一種硫脲類殺蟲、殺螨劑。1991年丁醚脲以Polo(寶路)和Pegasus的商品名正式上市推廣。2014年丁醚脲以1.45億美元的銷售額正式問鼎殺螨劑市場,成為丁醚脲的黃金時期。2018年丁醚脲全球銷售額為0.95億美元,重回2013年水平。
02 丁醚脲的理化性質
丁醚脲英文通用名:diafenthiuron;化學名稱:1-特丁基-3-(2,6-二異丙基-4-苯氧基苯基)硫脲;分子式:C23H32N2OS;相對分子質量:384.58;CAS登錄號:80060-09-9。
其外觀為白色晶體。熔點:144.6~147.7℃;沸點:448.8±55.0℃(760 Torr);密度:1.069±0.06 g/cm3(20℃,760 Torr);閃點:149℃;pKa:12.64±0.70(25℃)。
大鼠急性經口LD50為2,068 mg/kg。其結構式如圖1。
03 丁醚脲的作用機理
丁醚脲與炔螨特作用機理類似,同屬于線粒體ATP合成酶抑制劑。紫外線的照射下,在蟲體內多功能氧化酶的幫助下,丁醚脲可以被分解為一種碳化二亞胺,該物質具有阻礙害蟲體內神經細胞中線粒體的功能,阻斷其呼吸作用及能量轉換,從而達到害蟲僵死的目的。丁醚脲對害蟲主要有觸殺和胃毒兩種作用。在空氣和水中穩定,對光穩定,并且隨著溫度的升高效果增強。同時丁醚脲對蚯蚓、鳥類等生物安全。
丁醚脲不僅對各個時期的螨類有著優秀的生物活性,同時對抗性小菜蛾也表現出優異的防治效果。
04 合成方法
其合成路徑如圖2。
以2,6-二異丙基苯胺為原料,在氫溴酸和雙氧水的作用下溴化得到4-溴-2,6-二異丙基苯胺,隨后在復合催化劑的作用下進行Ullmann C-O偶聯反應得2,6-二異丙基-4-苯氧基苯胺中間體,再與CS2反應得到硫代氨基甲酸鹽,在對甲苯磺酸下進一步得到異硫氰酸酯,最后與叔丁胺進行親核加成反應得目標產物丁醚脲。
05 國際市場情況
丁醚脲于2003年退出歐盟市場,巴西、印度、巴基斯坦成為丁醚脲的主要銷售國,在這些市場中主要用于棉花作物。2019年,安道麥在巴西市場推出Comissario(丁醚脲+聯苯菊酯),用于防治棉花白粉虱,現也在菜豆、甜瓜、番茄、大豆上登記。
06 國內市場情況
1992年丁醚脲由汽巴-嘉基公司在國內進行推廣,1994年獲得臨時登記。目前獲得國內丁醚脲原藥登記的有4家企業。
制劑方面:國內有63家企業登記了丁醚脲制劑,其中單劑產品有41個登記證件,單劑劑型以懸浮劑為主,主要防治對象包括柑橘樹紅蜘蛛、十字花科小菜蛾與菜青蟲、茶樹茶小綠葉蟬、觀賞月季二斑葉螨。復配產品有39家公司的59個登記證件。
(數據統計截止到2022年1月15日)
07 市場展望
近期各原藥廠家開始對丁醚脲產品開啟了新一輪的布局:江蘇好收成韋恩農化股份有限公司在啟東濱江精細化工園區建設年產500噸丁醚脲生產線;江蘇常隆農化有限公司擴建新廠區為年產500噸丁醚脲生產提供原料;江蘇長青農化股份有限公司年產1,600噸丁醚脲原藥及副產品項目于2020年2月完成竣工;海利爾藥業集團恒寧項目一期建設年產2,000噸丁醚脲原料藥及配套中間體(年產2,200噸4-苯氧基-2,6-二異丙基苯基硫脲和年產1,800噸4-苯氧基-2,6-二異丙基苯基硫代異氰酸酯)。
在我國殺蟲劑市場趨于平穩的大背景下,丁醚脲2018年后原藥價格走勢開始逐步上行。從供求關系來看,丁醚脲國內產能尚可滿足市場需求,疊加疫情原因導致的國際訂單向國內傾斜。此時,國內生產企業開始重新布局丁醚脲,可見丁醚脲在殺蟲殺螨劑市場還有巨大的增長空間。
(中農立華原藥 王大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