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质量达标的玉米种子,价格差别咋那么大呢?
種子是一種特殊商品,質量好,高產就有保證,而劣質種子會給種植戶帶來很大損失。玉米種子質量主要包括以下幾項內容:種子純度、種子發芽率、種子水分、種子凈度、種子加工質量等。
玉米種子質量的好壞,和價格并不是絕對的關系,便宜的種子可以比貴一些的種子產量要高,貴一些的種子也不一定全部都能高產。一般說來,正常的情況是“一分價錢一分貨”!
造成種子(含同一品種)價格差異,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品牌效應
品種井噴,眼花繚亂的品種讓消費者變得無所適從,消費觀念逐漸由原來的選擇品種向選擇品牌上轉移,他們認為:品牌是品種質量的保證、是誠信合作的承諾、是優秀人才的匯聚、是優質服務的保障,“百年老店”遠比“夫妻店”值得信賴。具有品牌優勢企業,由于在市場競爭處于優勢地位,擁有一定的話語權和定價權,所以在價格方面比一般企業顯得比較強勢。
二、制種成本的差異
現在大部分的玉米種子都匯集在甘肅、新疆進行制種,而相當多的種子制種方式是“包產值”進行制種,制種產量高的成本則相對降低,反之制種產量低了成本則相對較高。
有的種子企業為更好地管控種子質量,從源頭上就做的比較到位,例如有專業團隊在基地值守,有專門的種子烘干設備等等,那有些企業委托當地制種戶,一年或許去一回,有的甚至一次沒去過現場,質量是好是壞這些企業能把控嗎?這些都是影響種子價格的因素。
三、品種研發投入的差異
“種地不選種,累死落個空”。趙久然研究員說:同一時間、同一地塊,同一栽培管理方式,不同品種之間的增產貢獻率可超過40%,因此,優良品種在價格上應該高于一般品種,也是影響價格差異主要因素。企業組建有自己專門的研發團隊,從種子選育、審定到推廣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八到十年才能育出一個品種,動輒投入幾百萬甚至上千萬的研發資金;有的企業連個育種人都沒有,更別提研發團隊了,哪個區域哪個階段哪類品種銷售的好,去市場買個類似品種的經營權,要么大不了2到3年弄個暢銷材料審定一下,搖身一變自己還是育種單位的同質化嚴重品種,這些與搞研發種企實際投入能比嗎?這些成本就會在種子價格上有相應的體現。
四、加工的成本
有自己的種子加工生產線,有著完整的種子加工規程,從種子的精選、使用的種衣劑最后到出庫發貨等等這些方面都是有差異的。
以種衣劑為例,便宜的種衣劑幾千塊錢一噸,而貴的種衣劑比如進口的種衣劑價格卻在好幾萬一噸,這個成本的差異,也是造成種子價格差異的一個因素。
五、質量控制的差異
有自己專門的質量管控團隊,有專門的檢驗設備等等,團隊和設備的正常運行都需要成本。
有些企業最多花個300元左右,委托第三方檢測機構做一下種子質量標準四項指標,至于每批次種子都要做的流程,根本無從談起,成本是得到了節省,至于種子質量如何,我們也不得而知。
六、應對市場競爭壓力的價格定位
企業運行的目的獲利,沒有利潤,企業的服務就無從談起。但企業可能面臨著資金鏈斷裂的風險,為了盡快的收回成本,可能會以微利,甚至是沒有利潤,更甚至是低于成本的價格來進行種子銷售,以達到資金回籠,先解決的如何活下來目的。
還有的品種,由于制種量過大,可能存放兩年以上甚至更久,隨著時間的推移,種子質量也隨之下降,可能已經瀕臨種子質量不達標的邊緣了, 如果不進行低價處理,種子質量繼續下降的話,也就不能作為種子銷售了。
影響種子價格的因素有很多,高價位的種子并不等同產量特別高;“價位在每袋65—70元左右的偏高端玉米種子,銷量明顯大幅度提高。而產量一般、價格偏低檔的種子,逐漸顯露被淘汰的趨勢。”他們說的“高端”、“低檔”是按品牌來劃分的,不知道應該是喜是憂?現在買種子到底是品種最重要還是品牌最重要?對于種子的價格過低則存在著很大的風險的,購買時一定要小心再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