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战争开始,我们已没有了能发芽的种子?

作者:锄禾网 2022/11/28 10:29:18
粮食是影响国家安全、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的重要战略物资;是进行政治经济军事攻防策略的可怕武器!可以说谁垄断粮食市场,谁就能掌控世界政治经济主导权。换言之,尽管中国已经拥有强大的工业制造业,但农业依然落后,既不是农业大国,也不是农业强国。美国外交家基辛格曾经说过:“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所有的国家;如果你控制了粮食,你就控制了所有的人。”数据显示,随着中国人口增长和消费提升,粮食出现巨

糧食是影響國家安全、政治穩定、經濟發展和社會和諧的重要戰略物資;是進行政治經濟軍事攻防策略的可怕武器!可以說誰壟斷糧食市場,誰就能掌控世界政治經濟主導權。


換言之,盡管中國已經擁有強大的工業制造業,但農業依然落后,既不是農業大國,也不是農業強國。

美國外交家基辛格曾經說過:“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所有的國家;如果你控制了糧食,你就控制了所有的人。

數據顯示,隨著中國人口增長和消費提升,糧食出現巨大缺口。2017年中國糧食進口1億3千萬噸,大豆和稻米進口量為世界第一。2002年至今,中國的糧食進口量增長了800%。中國已成為全球第一大糧食進口國。
中國的糧食缺口在不斷加大
由于工業化和城市化的影響,中國的耕地面積在以每年40萬公頃的速度減少。雖然中國不甘心淪為糧食純進口國,但農業部官員認為,到21世紀第二個十年結束的時候,很可能會出現這種局面。中國過去一直努力要把糧食進口控制在5%以下,現在看來,沒能做到。政府轉而加大了對國際市場的依賴度。業內認為,農產品也會像石油一樣出現問題,成為農產品的純進口國。
根據《經濟學人》智庫發布的《2013年世界糧食安全指數報告》,西方國家占領了全球糧食安全系數排行榜第一梯隊,中國則位列第42位,大大領先于中國的,包括糧食嚴重依賴進口的日本(18位)和韓國(24位)。如今,中國的雙腳已不可避免地踏上了海外糧食進口的疆土。
糧食戰爭:這樣的警告能不能讓中國猛省?
多年以來,中國的糧食基本上能自給自足,糧食進出口大體相抵。直到前幾年,中國還只是進口很少量的優質大米和少量的小麥,幾乎不進口玉米,堅持自給自足。但是,這種現象正在發生轉變,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進口國,現在又開始把玉米、小麥、大麥和大米等谷物,納入其大宗進口產品名單。 

圖片


對于中國來說,即使中國僅進口5%的玉米,那也將相當于全球玉米交易的1/3或者將近一半。影響竟大到如此程度。早在30多年前,開始進入高速經濟增長階段時,中國就一直面臨一種可怕的預言式警告:中國對糧食日益增長的需求,可能導致全世界的糧食短缺。
不知道這一切能不能讓中國猛省?盡管中國已經擁有了強大而現代的工業,相對較為發達的科學技術水平,但農業依然弱小而落后,弱小而落后的不是中國的農業科技,而是中國的土地制度。
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的現代化強國是一個跛足的現代化強國,如果沒有強大的農業,中國始終在用一條腿在現代化跑道上蹦跶的國家。
如果我們仍在農業的改革開放上謹小慎微,小修小補,保守如斯,如果我們始終視中國的土地制度是中國改革開放的雷區,那么中國的糧食自給率便會不斷下行,中國的農業便會依舊弱小。面對這樣的現狀,能不能讓中國猛省?能不能讓中國在土地制度的改革開放上,有所作為?我們在等待答案。
糧食戰爭早已開始,我們手里卻沒有能發芽的種子
一切不能自留種子的農業模式,都沒有存在的價值。
2018年5月27日下午,有學者去郊外的鄉村徒步,在某山的深處,人跡罕至的地方,遇到一位姓曾的74歲的農民老伯。學者指著大爺屋門前的兩分秧田,問,這個秧苗是什么品種,是自己留種子的嗎?


大爺說,秧田種子是買的,不是自己留的。不能自己留種,必須每年去買牠們的,種子要50元一斤。自己留種則沒有收成。水稻不能自己留種,玉米也不能自己留種,蔬菜不能自己留種啦!聽完我們的心里像針扎一樣的痛。

圖片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這是千萬年來的傳承。為什么我們對于“不能留種”這么大的事情,如此麻木不仁?當農作物失去生育能力的時候,它是受到了什么樣的傷害?遭受了什么樣的折磨?我們問過嗎?我們體恤過嗎?
當農作物不能生育的時候,我們能生育嗎?中國人的生育能力急劇下降,為什么沒有人去追問,沒有人去考證,沒有人去做權威的統計調查,并鎖定原因?當我們對自己的生育能力都不關心的時候,關心其他的東西還有意義嗎?

任何一個物種,要與不斷變化的環境相適應,就必須在其一生中不斷學習,如何適應環境獲取能量。物種在與環境相適應的過程中,會向生殖細胞寫入信息,并且能夠向下一代遺傳。所以,騾子,雜交水稻,無籽西瓜,轉基因,基因編輯等物種,因為生殖細胞不發育,不具備生育能力,因而也就失去了與環境的適應性。

生命必須與環境相適應,才能獲得能量。生育的本質,就是與不可逆的環境相適應。當作物的生殖細胞不存在,環境適應性沒有了,我們的生育能力從哪里來?閹割的家禽家畜可以吃,因為閹割的家禽家畜,它的生殖細胞是發育的。這和轉基因、基因編輯、雜交水稻、騾子、三倍體無籽西瓜不一樣。后者是生殖細胞根本不能發育。
騾子和雜交水稻一樣,也具備所謂的“雜交優勢”,騾子一歲就能長到媽媽5歲的體型,而且力氣特別足。可這樣的“雜交優勢”是以生殖細胞不發育為代價的。這樣的“雜交優勢”有意義嗎?我們不結婚,可以留下彩禮錢;不讀書,可以省下學費錢。這樣肯定更加富裕。可這樣的“富裕”有意義嗎?
老祖先從來沒有吃過沒有生育能力的食物。過去人生活艱苦,大多數生了8個10個孩子基本活了下來。他們那一代人吃的什么?一年才有三餐半肉,生育能力那么旺盛。反觀現在的人,三四十歲就生不了孩子。還有更年輕的,一結婚就生不了孩子。
生不了孩子的痛苦,估計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去體會。
種子天生就應該可以生育,可以自己留種,應該分散在每一個農民的手上。越分散越安全。那才是無法被摧毀的農業模式。哪怕發生戰爭,但是人還可以活下去,文化可以傳承,血脈可以生生不息。

  

玉米不能留種!瓜果、蔬菜不能自己留種,很無奈啊。如果農作物不能留種,并且種子的控制權落入敵對勢力的手中,他們根本不需要發動戰爭,只需要掐斷種子的供應,一個夏天就會餓殍遍野。

自留種子是農民的一種種植方式。我們需要趕快恢復可自留種子的農業。種子安全,人的生存才安全,國家才安全。


農業和糧食問題是國家之本!希望更多的人能夠未雨綢繆,鼓勵農民多種糧食!希望這篇文章能喚醒更多的人關注糧食問題、農業問題!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