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处理剂登记现状及未来登记热点分析

作者:现代农业 2024/12/5 10:43:21
来源:《农药科学与管理》2024年第11期作者:天津市农业生态环境监测与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李二虎原标题:种子处理剂的登记现状及展望种子处理为当今世界十分盛行的作物保护手段,其用药少,效率高,对人畜和环境影响小,持效期长,是实现农药减量的重要方式之一,是最为先进的植保理念应用之一。种子处理剂是将1种或多种活性成分(如杀虫剂、杀菌剂、微生物、营养元素等)与粘合剂、着色剂等结合,应用于种子表面。其在种子

來源:《農藥科學與管理》2024年第11期

作者:天津市農業生態環境監測與農產品質量檢測中心李二虎

原標題:種子處理劑的登記現狀及展望


圖片


種子處理為當今世界十分盛行的作物保護手段,其用藥少,效率高,對人畜和環境影響小,持效期長,是實現農藥減量的重要方式之一,是最為先進的植保理念應用之一。種子處理劑是將1種或多種活性成分(如殺蟲劑、殺菌劑、微生物、營養元素等)與粘合劑、著色劑等結合,應用于種子表面。其在種子消毒、緩釋藥肥、防治病蟲鼠害、提高作物抗逆性和降低環境污染等方面均發揮著重要作用,現已在多種作物上廣泛應用,取得較好收益,成為當今農藥使用的重要趨向。本文分析了我國種子處理劑的登記現狀,提出未來展望。


1

種子處理劑的登記現狀

1.1  登記數量

截至2024年8月底,經中國農藥信息網(http://www.chinapesticide.org.cn)查詢,我國現有種子處理劑產品登記證1029個(圖1)。2007年及以前取得的登記證現只保留14個,共有800多個登記證原為臨時登記或因含有高毒農藥等原因取消登記,2007年后我國的種子處理劑產品迎來了快速發展的春天,登記數量逐漸大幅上升。2017年,《農藥管理條例》修訂及配套規章出臺后,開始執行新的登記政策,由于企業需要按照新要求開展試驗,2019—2020年登記數量有所下降;2021年出現高峰,登記數量為151個;2022年后又再度放緩,但總體保持穩中有升。


圖片

圖1  各年份種子處理劑產品登記情況


1.2  登記劑型
現有種子處理劑中,登記劑型有拌種劑、干拌種劑、干粉種衣劑、可濕粉種衣劑、濕拌種劑、水乳種衣劑、懸浮種衣劑、種衣劑、種子處理干粉劑、種子處理可分散粉劑、種子處理可溶粉劑、種子處理乳劑、種子處理微囊懸浮劑、種子處理微囊懸浮-懸浮劑、種子處理懸浮劑、種子處理液劑等劑型。2017年11月1日發布的國標《農藥劑型名稱及代碼》(GB/T19378—2017),替代GB/T19378—2003標準。該標準中取消了種子處理可溶粉劑,將懸浮種衣劑、種子處理懸浮劑和種子處理微囊懸浮劑合并為種子處理懸浮劑。2018—2024年8月底,登記的種子處理劑產品見表1。懸浮種衣劑和種子處理懸浮劑合并計算,兩者總數為407個,占比為89.2%,種子處理懸浮劑為企業登記的主要劑型。


表1  2018年以來種子處理劑產品各劑型登記情況

圖片


1.3  登記的作物及農藥組分
登記的作物主要有小麥、水稻、玉米、大豆、花生、棉花、馬鈴薯、油菜、向日葵。其中,小麥上登記產品353個,水稻上登記產品244個,玉米上登記產品356個,大豆上登記產品49個,花生上登記產品228個(表2)。作者統計了2020—2024年登記的種子處理劑,以登記花生、小麥和玉米作物為主,占登記樣品總量的80%左右,這與目前種子處理劑的市場份額基本相符。


1.3.1  小麥

小麥種子處理劑登記的靶標病害以全蝕病、散黑穗病和根腐病為主;蟲害以蚜蟲為主,其次為金針蟲。由于麥種對種子處理劑的耐受能力比較強且播種量大,對發芽率的要求不如花生、玉米高,技術含量要求相對較低,導致農藥企業競相開發,登記的防治對象基本相同,新增農業生產急需的防治對象少,如對小麥危害比較嚴重的莖基腐病,僅有2個種子處理劑產品登記。


1.3.2  花生

花生種子處理劑登記的靶標病害以根腐病為主,但近幾年花生白絹病的危害加重,其登記產品也逐漸增多;蟲害以蠐螬、蚜蟲為主。農戶對花生種子處理劑有明確的訴求,如需防治花生蠐螬和防止春花生低溫爛種等。因此,花生種子處理劑的產品質量相對比較高,劣質產品市場上很難生存。


1.3.3  玉米

玉米種子處理劑登記的靶標病害主要是絲黑穗病、莖基腐病;蟲害主要是蠐螬、金針蟲、蚜蟲等。但值得關注的是,近幾年草地貪夜蛾的危害越來越嚴重,但登記產品較少;防治玉米線蟲矮化病,目前也無產品登記。玉米種子處理劑用戶主要集中在種業企業,他們對種子處理劑的要求比一般農戶更高,技術開發能力不強的企業很難參與競爭。


1.3.4  大豆

大豆根腐病的發病率高,發生面積廣,為大豆作物上最重要的病害之一,大豆種子處理劑的登記主要以防治根腐病為主;蟲害主要以防治蚜蟲為主。近年來,隨著大豆種植面積增加以及大豆玉米復合種植模式的推廣,對大豆種子處理劑的需求激增,但大豆種子處理劑的登記產品相對較少,且結構不合理,對發生嚴重的孢囊線蟲病防治的登記產品只有4個,防治地下害蟲的登記產品只有2個,遠遠不能滿足農業生產的需要。


1.3.5  水稻

水稻播種方式多樣,南、北方氣候條件以及病蟲害種類均有差異,對種子處理劑的應用技術要求較高,參與開發的水稻種衣劑的企業相對較少,未來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水稻上種子處理劑登記的主要病害為惡苗病、紋枯病、爛秧病、立枯病、干尖線蟲病等。蟲害主要為薊馬、稻飛虱、二化螟等。值得關注的是稻水象甲,是水稻生產上的毀滅性害蟲,是全國農業植物檢疫性有害生物,近年擴散比較迅速,但還沒有產品取得登記。


表2  種子處理劑農藥組分及在作物上登記情況

圖片


由表2可以看出,用于種子處理劑的殺蟲劑品種比較少,目前主要以新煙堿類農藥為主,如噻蟲嗪、噻蟲胺、吡蟲啉、呋蟲胺等,占比≥70%;含有克百威、甲拌磷等高毒農藥的種子處理劑均已取消登記,含有毒死蜱、氟蟲腈、丁硫克百威等限制使用農藥的種子處理劑數量也明顯減少。值得關注的是氯蟲苯甲酰胺、溴氰蟲酰胺等殺蟲劑用于種子處理劑,防治二點委夜蛾、草地貪夜蛾、甜菜夜蛾等害蟲,未來可能會有更多登記產品。硫雙威也用于玉米種子處理劑,已有5個產品取得登記,硫雙威是一種中等毒性的氨基酸酯類殺蟲劑,無慢性中毒、致癌、致畸、致突變的作用,對作物相對安全,對害蟲以胃毒作用為主,對鱗翅目害蟲高效,并且具有殺卵作用,對線蟲防效也比較突出,用于種子處理劑使用性價比高。值得注意的是硫雙威是滅多威的衍生物,存在使用風險。其在印度、越南等國家已禁用;2023年鹿特丹公約化學品審查委員會第十九次會議(CRC19)和斯德哥爾摩公約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審查委員會第十九次會議(POPRC19)對硫雙威的最后管制行動存在較大分歧,決定將其推遲到CRC20會議審議,硫雙威未來的發展方向尚不明確。


種子處理劑中殺菌劑以咯菌腈、精甲霜靈登記品種最多。咯菌腈為非內吸性苯基吡咯類殺菌劑。在種子萌芽時,咯菌腈可被少量吸收,從而可以控制種子和穎果內部的病菌,而且咯菌腈在土壤中幾乎不移動,能夠對作物根部提供長期的保護。由于其安全性和拌種后的超長持效期,目前是水稻、花生、大豆種子處理劑中使用最多的殺菌劑,在小麥和玉米作物中處于第二位,數量略少于苯醚甲環唑和戊唑醇。精甲霜靈對霜霉病菌、疫霉病菌、腐霉病菌有特效,能夠保護作物不受病菌侵染,并在作物感病后阻止病菌在植物體內蔓延和發展。目前來看還沒有較好的替代產品,預計未來登記還會持續增長。小麥種子處理劑主要以三唑類化合物苯醚甲環唑的登記品種較多,其與咯菌腈、噻蟲胺的混配制劑登記產品不斷增加。丙硫菌唑、氟唑環菌胺、氟唑菌酰羥胺、三氟吡啶胺也陸續用于種子處理劑,未來可能會成為登記熱點。目前已知適合包衣防治線蟲的化合物屈指可數,三氟吡啶胺、氟吡菌酰胺、氟唑菌酰羥胺是高效防治鐮刀菌病害的SDHI類殺菌/殺線蟲劑,值得關注。


用于種子處理的植物生長調節劑產品較少,目前登記的有效成分有谷維菌素、萘乙酸、吲哚丁酸、28-表高蕓苔素內酯、赤霉酸、14-羥基蕓苔素甾醇、幾丁聚糖、硅豐環等。


2

登記展望

2.1  以農業生產需求為導向

我國種子處理劑登記不均衡。在玉米、水稻、大豆、小麥等傳統糧食作物上登記較多,在蔬菜、草坪、花卉等高附加值經濟作物上登記較少;相同防治對象登記較多,新增農業生產急需的防治對象登記較少。以農業生產需求為導向開發產品,避免出現惡性競爭已逐漸形成共識,未來在新增登記作物和防治對象上將取得較大發展。


2.2  產品功能多元化

種子處理劑主要作用為防治作物苗期地下害蟲、土傳或種傳病害,減輕中后期病蟲害的發生程度,同時促進種子生根發芽,或者增加植物免疫誘抗功能,提高抗逆性。隨著國家將驅鳥劑列為農藥范疇,部分種子處理劑還需增加驅鳥功能。種子處理劑需要盡可能的將以上功能集合在一起,避免在作物種子在播種前使用多種種衣劑產品帶來的生產不便和可能產生的藥害。但在產品實際開發時也需要綜合考量,進行合理取舍,使其在農藥組分數量、含量、配比上符合農藥登記政策的要求。


2.3  適用范圍精準化

隨著我國種子處理劑進一步發展,其適用范圍將更加精準化。不同作物生長所需的營養成分不同,適應的生長環境不同,病蟲害的發生也不相同,需要根據作物、生長區域以及作物適播性等對種子處理劑進行精準開發。根據登記作物調整成膜物質、農藥組成和配比,實現種藥計量精準化。


2.4  農藥組分高效低毒,劑型更加環保

隨著高毒農藥的禁用,適用于種子處理劑的農藥進一步向高效、低毒、低殘留方向發展。一批新的作用機理、作用方式的農藥品種如氯蟲苯甲酰胺、溴氰蟲酰胺、丙硫菌唑、氟唑環菌胺、三氟吡啶胺、氟唑菌酰羥胺、氟唑菌苯胺等將更廣泛應用到種衣劑中,蛋白多肽類、寡糖類等植物免疫誘抗劑和芽孢桿菌和木霉等生物型種衣劑的創制和研發也將加速。在劑型方面,隨著成膜技術、緩釋技術的進一步研究與應用,微囊懸浮劑等環保緩釋劑型將逐漸成為種子處理劑的開發方向。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