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实裂果、裂纹原因总算找全了!原来并不一定是缺钙
在果實生長中后期,往往會出現果實裂紋、裂果開裂的現象,而一旦發生裂果即失去商品價值,病菌易侵入,引起腐爛,造成種植戶的嚴重損失!
有人說,裂果就是缺鈣了,其實因鈣元素缺乏或失調引發裂果只是其中一個原因,有些人往往補了鈣之后還是果實開裂,其實裂果原因不僅僅是缺鈣,還涉及到水分、施肥、管理、品種等多個方面,只有全面分析裂果原因,制定一套綜合防裂措施才能有效預防果實開裂!
綜合分析,果實裂果有下列原因:
一、品種
裂果與品種的生理特性和遺傳特性有很大關系。品種的果型大小、果皮厚度、果實含水量、細胞緊密度、含糖量及含酸量、果皮發育質量都會影響到果實裂果。
葡萄裂果
葡萄品種中,果皮薄、果肉脆的品種易裂,著色期根系吸水速度快、吸水量大的品種易出現開裂。
油桃裂果
油桃品種中,含糖量較高,含酸量較低的品種的裂果較重。
甜瓜、西瓜品種,皮薄且皮脆的品種裂果較重。
所以生產中一定要選擇果皮厚、果實中小型、耐儲運的品種。不過,現在果皮薄,一般賣價比較高,要進行區別對待。
二、管理措施不當
管理措施不當包括溫度變化、土壤水分變化、營養失衡(肥料管理)、人工操作造成的裂果。
1、溫度變化
果實發育前期溫度低,后溫度突然升高,果實迅速膨大,造成裂果。
2、土壤水分急劇變化引起裂果
土壤水分變化造成茄子裂果
作物生長前期干旱,在果實迅速膨大期遇頻繁降雨,根系輸送到果實的水分猛增,果肉細胞會快速膨大,而此時,果皮多已老化,果皮細胞因角質層的限制而膨大慢,就會出現果肉把果皮脹破的情況。
這種情況出現的裂果在葡萄、棗、石榴上較為常見,若前期缺水,會影響幼果膨大,著色期如遇連續降雨或大水漫灌,都會引起大量裂果大發生。
而番茄裂果癥狀較為復雜,有頂裂、環裂、縱裂等。
番茄裂果原因
高溫、強光、干旱等因素會使果蒂附近的果面產生木栓層,果實糖分濃度增高,當久旱后降雨和突然大量澆水,使果實內的果肉迅速膨大,滲透壓(膨壓)增高,會將果皮漲裂,而開裂部位多在受強光、高溫為害最重的果肩部位。
3、營養失衡造成裂果
果實生長期間磷、鉀、鈣對果實裂果影響最大,其次是鎂、硼、鋅、鐵、銅、錳等元素。
當某一種或幾種元素過量,而其他元素含量較低時,裂果就會增加。實際生產中,在作物生長后期,因鈣缺乏、鉀超量造成裂果現象十分常見。目前土壤酸化問題日益突出,由此引起的中微量元素缺乏或失調現象十分普遍,加劇了裂果的發生程度。
缺鈣裂果
西紅柿臍部裂果的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就是礦質元素鈣的缺乏。
蘿卜裂果
水肥供應不均勻,忽多忽少,蘿卜易出現裂根。
因此:
在果實生長期為防止礦質元素供應失調,應該適當控制氮肥的施用量,適當增加微量元素肥料的施量以滿足果實生長發育所需肥料養分,及時補充鈣肥和硼肥及適量微量元素肥料,調節土壤中各種營養元素的比例,氮肥不可過多,否則會影響植株對鈣的吸收。
4、人工操作不當造成裂果
在蔬菜日常生產和栽培管理過程中,為了增加棚內的通風透光性,提高果實的著色程度而過度疏除葉片。
菜農只留下上部幾片葉片,下部的葉片一概疏除,功能葉片不足,制造的光合產物不足,果實得不到充足的營養而表現裂果現象。當西瓜達到采摘標準時,早上和晚上西瓜的含水量是最高的,瓜皮的韌性也是最差的,所以早上或晚上采摘出現西瓜裂瓜的幾率就非常高。
三、激素失衡引起裂果
茄子蘸花時激素處理不當容易造成萼裂。
冬季低溫環境條件下,不用激素處理茄子很難坐果。但是,使用2,4-D生長調節劑濃度過大,或重復使用,或提前到幼蕾期使用,或中午高溫蒸發量大時使用,易誘發萼裂果和畸形果的形成。
另外植物內源激素比例的變化會影響到果皮和果肉生長的速度,當兩者生長速度失衡時就會形成裂果。
在實際生產中,果實發育中后期,因激素失衡造成裂果的現象較為常見。大量使用乙烯利、赤霉素、2,4-D的果園裂果量明顯上升。
四、病蟲危害引起裂果
炭疽病、銹壁虱、紅蜘蛛等為害與裂果有關系,需要注意進行病蟲害的防治。而一些病害也很容易導致裂果現象!
病害引起裂果
炭疽病引起棉花棉鈴裂果
白粉病為害葡萄后果皮硬化失去彈性,硬核期后易從果頂縱裂,形成裂果
紅蜘蛛為害葡萄后,果面形成褐色銹斑,多數從果蒂縱裂,形成裂果。
所以病蟲害要及時防治,減輕因病蟲害而出現裂果。
五、土壤問題
目前土壤酸化問題日益突出,由此引起的中微量元素缺乏或失調現象十分普遍,加劇了裂果的發生程度。連年種植導致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弱,根系分布淺,遇到干旱,根系吸水困難,雨后根系吸水大增,導致果實水分急驟變化造成裂果
平時要多施有機肥,減少化肥施用量,增施微生物菌劑。調節土壤酸化程度,減輕裂果發生程度。
上述這些原因都會導致果實出現裂果,在栽培過程中遇到裂果時,一定要先明確果實發生裂果的原因,再選擇合適的解決方法,把損失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