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颜色也能发生变化?请注意,这是出现大问题了
要說農民最看重的是什么,莫過于腳下的土地。近幾十年來,因為粗放式種植,導致土壤問題頻發,如肥力下降、重金屬超標、土壤團粒結構破壞、土壤酸化鹽堿板結等。其中,有一種常見卻又被大眾所忽視的土壤問題,那就是土壤變色現象。
正常情況下,土壤的顏色應是黃褐色或黑褐色,但很多地塊經過多年連續種植會出現“變綠”“變白”“變紅”等現象。
不要小看這一現象,變色說明土壤已經出現嚴重健康問題。要知道,土壤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現象,是因為土壤養分失衡、土壤團粒結構被破壞、土壤中的礦物元素在地面大量聚集,說到底就是土壤發生了鹽堿化、酸化、富營養化。此時,顏色是土壤受害程度的警示標,按照綠、白、紅色依次加重。地面表層有綠苔為輕度土壤危害;地面及地下土壤有綠苔(變綠)或地面有紅藻(變紅)、地面有“白霜”為中度土壤危害;地上和地下的土壤都變紅,則說明土壤受害情況已到了非常嚴重的地步。
土壤變色后的危害性
1、土壤中的綠苔、紅藻使原本疏松通透的土壤間隙發生堵塞,導致作物的根系因缺氧窒息而發生根系受損、吸收不利、生長不良等問題。
2、土壤大量出現綠苔、紅藻的現象,表明土壤已出現了較為嚴重的鹽漬化、酸堿化、板結化等問題,同時也表示土壤養分結構已嚴重失衡、土壤質量和肥力嚴重下降。
3、土壤“變色”會加重各類土傳病害的繁殖與傳播,容易導致作物出現生理性干旱、苗株出現脫水萎焉問題,也容易導致作物上的各類病蟲害情況不斷加重、各類缺素癥狀頻發。
如何對土壤變色進行防治和補救
1、合理增施優質有機肥
施肥時應根據土壤的特性,增施優質有機肥,逐步改善土壤性狀,同時增加土壤中有機質含量、促進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繁殖。建議此時在增施有機肥時,選擇優質的商品有機肥,不要使用農家糞肥。
2、補充優質微生物菌肥或微生物菌劑
在作物種植管理過程中,多增施優質微生物菌肥、微生物菌劑。如此既可以使土壤中聚集的多余礦物質養分分解成可吸收養分,又能提高土壤中殘留鹽分的移動活性,從而達到降低土壤鹽堿度的效果。
3、合理使用化肥
使用化肥時,不要一味貪多。,要根據作物的生長階段及養分需求,嚴格控制用量,并及時補充微量元素肥。建議采取測土配方施肥。選擇肥料時,優先全水溶、全營養、全吸收、低殘留的優質高效水溶肥。
4、強化土壤深翻耕管理
鹽漬化、酸化、板結等嚴重的地塊,需要淺旋耕2年后對全田土壤進行1次30-40公分的深翻耕,這樣對改良土壤環境、改善土壤結構、培育地力等有好的效果,同時可以抑制土壤“變色”。
5、加強田間澆灌的合理性
在田間作物的澆水管理上,不要大水漫灌式澆灌,最好根據天氣和土壤干旱情況、作物對水分的需求,進行噴灌、滴灌以及小水勤澆的方式。這樣可以預防大量水分蒸發而造成地下土壤中的鹽分、多余礦物營養元素等在地面繼續累積。
6、大水沖刷壓鹽和輪植
對于鹽堿化較重、鹽分含量較高的地塊,建議適當通過大水漫灌沖刷,使聚集在淺層土壤中的鹽分向地下深處移動,從而減少地表鹽分含量。另外,大家還可以在田地中種植一些能夠吸收鹽分的禾本科大田作物、豆類的綠肥作物,以此來起到改良土壤、培育地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