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河南省花生良种联合攻关项目暨开封市种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会在开封市召开。与会领导和专家围绕花生良种联合攻关、种业科技创新、如何充分发挥花生产业新优势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王俊忠,河南农业大学原校长、博士生导师介晓磊教授,开封市委副书记卢志军,河南农业大学副校长兼农学院院长王道文教授,开封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王珏,河南省农业农村厅种业管理处处长王萌,河南省农业
9月12日,河南省花生良種聯合攻關項目暨開封市種業高質量發展推進會在開封市召開。與會領導和專家圍繞花生良種聯合攻關、種業科技創新、如何充分發揮花生產業新優勢等問題進行了深入的交流。
河南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成員、副廳長王俊忠,河南農業大學原校長、博士生導師介曉磊教授,開封市委副書記盧志軍,河南農業大學副校長兼農學院院長王道文教授,開封市人民政府黨組成員王玨,河南省農業農村廳種業管理處處長王萌,河南省農業大學地方合作處處長趙翠萍,河南省農業大學農學院黨委書記賈磊,開封市農業農村局局長劉磊,尉氏縣人民政府縣長陳志剛,河南省農業農村廳、河南農業大學、開封市人民政府、開封市農科院、濮陽市農科院、周口市農科院,及河南省各地市種子站的主要負責人和相關單位領導、專家出席會議。河南省花生良種聯合攻關項目首席專家、河南農業大學教授殷冬梅、河南金沃野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項目總負責人李憲挺參會并做了匯報發言。會議由開封市人民政府黨組成員王鈺主持!
會前,參會嘉賓觀摩了河南省花生良種聯合攻關項目尉氏縣萬畝示范方,對優質、高產、抗病、宜機收花生新品種農大花108、農大花206、農大花201、豫科花1號、沃花2號、沃花6號以及其他新品種田間長勢、飽果率、抗病等情況,進行詳細觀察研判,聽取了金沃野農業董事長李憲挺對萬畝示范方建設情況匯報。
開封市委副書記盧志軍在致辭中指出,近年來,開封市委市政府堅持將傳統強項花生種業及產業作為加快種業振興,打好種業翻身仗的關鍵發力點和重要突破點,聚焦技術攻關、基地建設和良種推廣等重點,堅持產學研用協同發力,在花生種業高質量發展上邁出堅實步伐。盧志軍表示,開封市委市政府將以此次會議為契機,認真學習借鑒兄弟地市專業機構有益經驗,努力把開封打造成全省乃至全國的種業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重要基地。為推進我國種業高質量發展,培育更多花生種子貢獻更大的開封力量。
河南省花生良種聯合攻關項目“優質抗病宜機收花生新品種培育及產業化發展”首席專家、河南農業大學教授殷冬梅做項目實施情況匯報。殷冬梅表示,堅持培育出抗性好、產量高,挖掘優異種質資源和新品種創制,通過項目實施,選育抗性更強、品質更優、產量更高的突破性品種是良種聯合攻關的主要目標。
河南金沃野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憲挺做《河南省農業良種聯合攻關-優質抗病宜機收花生新品種培育及產業化發展項目進展情況報告》匯報。報告介紹了2022-2024年來項目進展情況、取得的突破性成果、采取的有效措施以及為花生產業的發展做出的貢獻,還重點介紹了尉氏縣高油酸花生現代農業產業園的建沒情況和四大基(高)地建設進展。他向大會報告,在聯合攻關項目的示范帶動下,基本達到了高油酸花生生產基地縣和高油酸花生商品米(果)生產基地的標準。
河南農業大學副校長、農學院院長王道文在講話中介紹,河南省花生良種聯合攻關項目,主要針對花生高產優異基因匱乏,育種技術單一,高產優質品種選育緩慢,同質化嚴重,機械化生產技術滯后等瓶頸問題,由河南農業大學農學院殷冬梅教授團隊牽頭,河南金沃野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等單位開展聯合攻關,通過分子育種技術、單倍體育種技術相結合。實施新品種選育的策略,構建高效的花生分子育種技術體系,選育高產優質花生新品種。同時開展花生品種的農技農藝融合技術研究,并結合選育的新品種,集成綠色高產高效配套栽培技術體系,集成適宜的機械化生產技術,實現品種選育與農機農藝協同進步,降低生產成本,提高花生的生產效率。2023年,雙方聯合選育的農大花108、農大花201,農大花206等新品種,在尉氏縣畝產分別達到了511.77公斤、 582.35公斤和501.23公斤,為進一步推動河南省花生現代化產業發展起到了積極的示范作用。
河南農業大學原校長、博導介曉磊
河南農業大學原校長、博導介曉磊介紹了河南農業大學的辦學成就和發展思路,著重詮釋了河南農業大學在頂層設計、核心價值、培育優勢、供需聯結、融合發展、教學改革、科研改革等方面的價值體系與戰略選擇,強調了高等教育供給側應滿足經濟不斷發展需求,促進內涵建設及強化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全面提高教育教學水平。同時,介曉磊表示,良種攻關項目實施,將進一步集基礎研究、技術研發、產品研制、市場推廣、企業孵化和應用推廣為一體,充分發揮平臺的集聚、創新、育人、服務功能,使小花生培育出大產業。
河南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王俊忠
河南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王俊忠在總結講話中對該項目取得的成績表示肯定。同時,王俊忠強調:一是要強化保護創新。加強農作物種質資源的保護利用,挖掘優異種質資源,夯實種業創新基礎;二是要強化科企合作。希望科研單位和重點企業一如既往的依托良種聯合攻關,繼續深化合作,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要瞄準市場需求與生產實際,共同開展新品種和農機農藝融合的技術研究,培育出更多適應性強、產量高、品質優、抗性好的新品種。三是要強化責任擔當。希望廣大農業科技工作者繼續發揚創新精神,勇于擔當作為,不斷攻克種業發展中的關鍵技術難題。四是要強化政策支撐。按照一年開好頭,3年打基礎,5年見成效,10年有突破的部署,持續加強對重點創新工作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