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很多农户、机手等多方反应今年玉米机收后掉籽严重,想要寻求解决方法,小编也走访了部分地区,麦田里确实有不少的玉米苗,这要怎么办呢。为充分保障农户种植收益,减少粮食损失,加快玉米机收应用成效,11月25日,由河南省种子协会主办,河南金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2024年玉米机收减损技术研讨会在河南新乡成功召开,会议邀请了河南省种子协会会长、河南金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康广华,河南省农业技术推广
近期,有很多農戶、機手等多方反應今年玉米機收后掉籽嚴重,想要尋求解決方法,小編也走訪了部分地區,麥田里確實有不少的玉米苗,這要怎么辦呢。
為充分保障農戶種植收益,減少糧食損失,加快玉米機收應用成效,11月25日,由河南省種子協會主辦,河南金苑種業股份有限公司承辦的2024年玉米機收減損技術研討會在河南新鄉成功召開,會議邀請了河南省種子協會會長、河南金苑種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康廣華,河南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高級工程師郭棟科長,河南農業大學現代農業裝備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張紅梅教授,河南省種子協會秘書長李相如,以及新鄉市立廣機械、濰柴雷沃重工等機械公司相關負責人,和農機手代表,種地大戶代表一同參加。為了比較不同機型的機收掉籽率多少,會議開始前,與會人員來到金苑種業金苑玉棒博士767的種植基地,采用棍式果穗收獲機、板式果穗收獲機和籽粒收獲機分別對同一地塊的棒博士767進行機收測試。
據了解,該地塊棒博士767于6月10日播種,截止機收時已站立168天,放眼看根系健壯,用手撥莖稈堅韌不倒伏,剝開苞葉籽粒金黃不禿尖,果穗整齊不下垂,符合機收玉米標準。
農業機械化是農業現代化的基礎,秉持著減損就是增產的理念,機收測試結束后,與會人員就測試結果展開激烈討論。郭棟科長表示:東北、西北的機械收獲可借鑒歐美的先進經驗,而黃淮海地區由于其獨特的一年兩熟制和頻發的極端天氣,沒有可借鑒的經驗,河南省2013年開始展開對玉米籽粒直收的探索,期間一直堅持與中國農科院作物科學研究所、漯河市農機中心、河南農大、河南省農科院,還有金苑種業等種企,雷沃、喜盈盈等機械廠家積極合作,共同開拓推動黃淮海玉米機械粒收的發展之路。近年來,籽粒損失率一直在國家標準范圍內的,但仍需以降低損失率為目標切實保障農戶種植收益。
張紅梅教授帶領團隊響應糧食單產提升號召,在全省范圍內對玉米機收減損進行多年調研。會議中,張紅梅教授針對今年玉米掉粒嚴重的現象進行原因總結:1.不同的種植模式(如寬窄行種植、品字形種植等)不能滿足割臺的正常作業需求,導致割臺掉粒;2.極端天氣造成田間積水,導致地塊地勢高的植株健壯,中間低洼處植株矮小,使得機械收獲時低矮果穗容易漏摘;3.收獲作業參數的調整,機械收獲前根據田間果穗的直徑大小、與莖稈的夾角等進行參數調整,但今年不同品種和植株間生長差異大,實際操作中機械參數調整困難,造成田間損失大;4.收獲時機、含水量的大小等也是影響玉米機械直收的影響因素之一。
解決問題的關鍵是明白問題的癥結,張紅梅教授分享了機收掉籽的因素,機械廠家則從機械升級、機手培訓方面入手解決,雷沃濰柴河南大區銷售總監高兵介紹到,目前雷沃已成立了山東省高素質農民培訓班,也將持續加強售前、售中培訓,同時,將持續產品創新研發,力爭從各環節做到減損。新鄉市立廣機械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東升表示,不同的種植模式,不同的行距確實給機械收獲帶來一定的困難,機械更新要跟上種植模式更新的速度,另外要根據不同品種和水分情況選擇不同類型的機械。近幾年,玉米品種普遍脫水速度比較快,加上收獲時期偏晚,收獲時玉米已達到完熟,籽粒水分低,在穗收機械選型上,建議優先選擇板式割臺收獲機械,降低掉籽率。
實際生產中對機械收獲過程最了解的,農機手當之無愧,在此次研討會中,農機手、種植大戶也積極參與討論,并分享自己的觀點,他們一致認為在收獲時,除了割臺,還要看品種的特征特性,品種有脫水速度快慢的區別,收獲方式也有收穗和收粒的區別,針對脫水速度快的品種,應注意適時收獲,出苗后100天左右選擇輥式和板式穗收機械收果穗,110天后選擇板式穗收機收果穗或板式粒收機械直接收粒,可有效降低籽粒損失。
在各方討論后,康廣華會長作出總結發言,希望經過此次會議的召開,解決農戶實際種植生產中的問題,通過會議中多方的共同研討,現在的問題只是階段性問題,下一步,通過穗收機械選型,制定操作規程和栽培技術方案,農機手精細化操作培訓等,將最大限度的減少機收損失,在基數龐大的前提下,損失率減少1%,也是對糧食生產的巨大貢獻。
良種良法相配套,農機農藝相結合,多維度達到機收減損的目標,對增加糧食產量,保障糧食安全,提高農業生產效率,促進農業現代化發展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