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是人们温饱的根本,农资市场发展也越来越快,我国农资目前以经销商、零售商的模式为主。随着疫情、极端天气灾害等影响,农资生意越来越不好做,赚钱越来越难,行情波动较大。明年,农资生意或将面临更加危险的困境。随着存量竞争的日益凸显,农资市场不仅面临洗牌问题,还面临挤压问题,农企、经销商方方面面都会出局,压力与日俱增!农资市场面临的困境技术推广体系和队伍有些“畸形”。农业的进步速度和迭代水平最低,但并不
農業是人們溫飽的根本,農資市場發展也越來越快,我國農資目前以經銷商、零售商的模式為主。隨著疫情、極端天氣災害等影響,農資生意越來越不好做,賺錢越來越難,行情波動較大。明年,農資生意或將面臨更加危險的困境。隨著存量競爭的日益凸顯,農資市場不僅面臨洗牌問題,還面臨擠壓問題,農企、經銷商方方面面都會出局,壓力與日俱增!技術推廣體系和隊伍有些“畸形”。農業的進步速度和迭代水平最低,但并不妨礙很多專注于農業新技術的科學家和小能人出現。可是,能落實到田間地頭的太少,而且更多是摻雜了營銷的“農業新技術”。這就是現在中國農村的農技推廣現狀。
農藥經營許可證不好辦。農業農村部公布的《農藥經營許可管理辦法》規定農藥經營者應當具備下列條件:有農學、植保、農藥等相關專業中專以上學歷或者專業教育培訓機構五十六學時以上的學習經歷,熟悉農藥管理規定,掌握農藥和病蟲害防治專業知識,能夠指導安全合理使用農藥的經營人員;有不少于三十平方米的營業場所、不少于五十平方米的倉儲場所,并與其他商品、生活區域、飲用水源有效隔離;兼營其他農業投入品的,應當具有相對獨立的農藥經營區域,以及有可追溯電子信息碼掃描識別設備和用于記載農藥購進、儲存、銷售等電子臺賬的計算機管理系統等。農資經營的門檻將會越來越高,勢必一部分經銷商萌生退意。離譜的利潤空間。礦石開采受限,環保壓力劇增,人力薪資攀升,運輸費用增高,通貨膨脹壓力加大,食品安全監管趨嚴,化工園區費用增加等,成本大了,價格一定不會低。所以,農資漲價將成為常態。但價格高了,利潤卻不一定高,市場將繼續面臨離譜的利潤空間。抓住核心做好產品。越是競爭白熱化,產品越是能顯得重要。在市場上,產品才是企業征戰市場的神兵利器。只有不斷創新產品,讓產品定位適應市場,才能讓企業在行業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只有將產品運用出獨特優勢,才能無往不利。以農藥行業為例,截至到今年上半年,農藥登記證數量42365個,這些產品市場上已經夠用了,但是能解決問題的好產品非常缺乏。要想長久發展最終還是靠產品效果。看誰能為農民解決更多問題,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才能在洗牌過程中存活下來。
提升專業化服務水平。縱觀農資市場,誰做好了技術服務,誰就能占領更多市場份額。現在,多數農資經銷商已看好技術服務平臺,都在搞技術服務,關鍵是你要不拘一格,不斷創新,把技術服務工作做扎實,不要只留于表面。從之前只會賣肥賣藥到解決作物在生產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解決用戶、零售商產品以外的技術問題,增加解決問題的能力,解決問題越大,專業水平越高,越能在未來的競爭中立足不敗之地。借力整合資源提高能量。健全農業專業化服務體系已經成為很多企業的戰略要點。隨著土地流轉、土壤修復、減肥增效和鄉村振興等國家相關政策的引導下,農民已經分為三類:一是自己種地的農民,用傳統的經銷商去服務他們;二是托管種地的農民,特點是年紀偏大,對農村具有非常深的感情,需要糧食,但是年齡和體力跟不上;三是把土地外包、流轉出去的農民,這部分農民的特點把自家土地承包出去收取一定費用,自己外出打工,不需要糧食。后兩類農民的需求為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提供了廣闊的市場潛力和發展空間。
未來農資行業的發展,能夠解決問題、創造價值的企業、經銷商會越來越好做,只想單純賺種植戶錢的人則會越來越難;未來,有技術服務實力的企業才能走得更穩,更長久,要想站穩腳跟,更需用專業的運營技術武裝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