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种子促振兴,专家探讨新路径
南報網訊(記者 杜瑩)一粒種子,連著“國之大者”,關系糧食安全。12月17日,南京都市圈2023年現代種業高質量發展論壇在南京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舉辦,行業知名專家學者、省市農業部門負責人、重點企業代表等百余人齊聚一堂,共同探討現代種業高質量發展的途徑和對策。
良種對我國糧食增產貢獻率超45%
民以食為天,糧以種為先。記者從此次活動中獲悉,目前我國種子市場規模占全球21.2%,位居世界第二。
“中國良種覆蓋率已達到96%,良種對作物單產貢獻率達45%以上,有效支撐了糧食產量和質量的穩步增長?!敝袊こ淘涸菏咳f建民在現場表示,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實現了農作物矮稈化、雜交化、優質化的三次跨越,育成新品種超過7萬個,水稻、小麥、玉米、大豆等作物經歷了3—7次品種更新換代,帶動全國糧食作物單產從68.6公斤/畝提高到2022年的386.8公斤/畝,提高了4.6倍;全國糧食產量從2264億斤攀升到13730.6億斤,提高5倍。
在種業科技領域,中國更是取得了長足進步:種質資源保護和創新利用成績顯著,我國農作物種質資源保存54萬余份,數量躍居世界第二;完成了多種重要農業生物的測序或重測序,在水稻、小麥等作物基因組學研究上國際領先;生物育種技術創新緊跟國際前沿,生物技術研發能力與水平和發達國家差距明顯縮小。
但萬建民直言,目前中國種業科技發展還面臨基因資源深度挖掘不足、農業生物基礎研究原創不足、重大新品種創制能力亟待提升等“五重挑戰”。其中,我國深度鑒定評價的種質資源不足10%,遺傳多樣性研究與資源有效利用率都比較低,“基因資源深度挖掘不足,制約著我國糧食生產能力及國際市場的占有率?!?/span>
企業成為種業創新的重要力量
今天是花,明天是菜!昨天活動現場,由南京理想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帶來的網紅“黃玫瑰”白菜吸引了不少參會者的目光。該白菜品種不僅觀賞性好,VC含量高,在零下9.6℃的寒冬臘月依然可以“歡快”生長。
江蘇華海種業科技有限公司培育出的螃蟹新品種“金農一號”也毫不遜色,與傳統品種相比,它更加肥大且鮮香甜,現場收獲了不少企業遞來的意向合作書。
打好種業振興戰,企業是重要一環。記者在此次論壇上發現,企業已成為我國種業創新的重要力量。江蘇中江種業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一組數據顯示,全國種業企業數量已從2012年的6003家發展到2021年的7668家,增長超27%;企業種子銷售收入從2012年的681.74億元增長至2021年的879.97億元,增長了29%。
“南京都市圈把種業企業放在種業振興重要位置,聚集了一批具有較強研發能力、產業帶動力的種業企業,如江蘇中江種業股份有限公司、江蘇明天種業科技有限公司、江蘇華海種業科技有限公司等種業企業,為加快推進都市圈種業企業育繁推一體化和全產業鏈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蹦暇┦修r業農村局有關負責人介紹。
據悉,下一步,南京都市圈還將繼續加大種企育種研發投入,支持種企承擔重大科研項目,聯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力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培育更多優質新品種,持續提升企業創新能力水平,加快形成一批有國際競爭力的頭部企業。
生物育種是新一輪種業創新的核心
一粒種子促振興,未來育種方向是什么?現場專家紛紛表示,生物育種已成為提升國家農業核心競爭力的戰略舉措。
“當前,新一輪種業科技革命正在興起,發達國家以及跨國企業集團愈發重視生物種業創新發展,并成為提升國家競爭力的戰略舉措。生物育種是種業創新的核心。因此,我國必須加大生物育種與產業化力度,突破關鍵技術瓶頸,培育戰略性新興生物產業,保障國家食物安全。”萬建民說。
目前,農業農村部正組織開展48種農作物、7.6萬份種質的精準鑒定。萬建民建議,要進一步加強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加強種業基礎研究;攻克基因編輯、合成生物、全基因組選擇、人工智能設計等關鍵技術,實現自主可控。在此基礎上,加快培育重大突破性新品種,把握種業發展主動權。
在揚州大學教授徐辰武看來,種業發展可以分為四個階段,1.0時代是農家育種,2.0時代是雜交育種,3.0時代是分子育種,包括分子標記、基因編輯育種等,4.0時代則是“常規育種+現代生物技術育種+數字化育種”。
“育種4.0時代正迎來以全基因組選擇、基因組編輯、合成生物和人工智能等技術融合發展為標志的新一輪科技革命,我們團隊正聚焦全基因組選擇育種這一方向,讓作物育種更加精準高效。”徐辰武說,相比標記輔助選擇育種,全基因組選擇育種無需進行標記顯著性測驗,適用微效多基因控制性狀,可顯著縮短育種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