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大讲堂:每次喷药时都喜欢加点叶面肥,这样对吗?
生產中能只用噴肥給植物施肥嗎?
生產中只靠噴肥施肥那是萬萬不行的。葉面噴肥可以在其它施肥方式不允許的情況下和一些特定的情況下及時為植物補充所需的養分,只是通過葉片吸收少量養分,一般不超過植物吸收養分總量的5%。葉面肥不錯,但也不是隨便用的,葉面肥再好,也是補充施肥,根本代替不了底肥和追肥。所以廣大果農一定要注意重施基肥,追肥和根外追肥(葉面噴肥)相結合。
噴施葉面肥需要注意哪些?
葉面肥的要點掌握不好,會導致肥效不明顯,甚至出現肥害,需注意以下5點:
1、選擇肥料要適宜
葉面噴施的肥料種類很多,果農可以根據營養元素的缺乏情況確定適當的肥料,對癥下藥。葉面肥料可以是大量元素:氮、磷、鉀;中量元素:鈣、鎂、硫和微量元素:鐵、鋅、錳、硼、銅、鉬。比如,若缺氮可以噴施0.3%-0.5%尿素溶液;缺磷時噴施磷酸銨液;缺鉀時可噴硝酸鉀或磷酸二氫鉀;缺鈣時可在新葉期噴施硝酸鈣液或磷酸氫鈣液;缺鎂時可在新葉期噴施硫酸鎂;缺鐵多用硫酸亞鐵;缺硼以硼砂和硼酸應用最為普遍;錳肥酸性肥,常用的是硫酸錳,屬水溶性速效錳;缺銅常用硫酸銅。
2、噴施濃度要適宜
不同葉面肥噴施濃度不同,濃度過低作用不大,濃度太高會損傷莖葉,在進行葉面噴肥時要依具體情況靈活掌握,配制適合的濃度。在不產生肥害的情況下,適當提高溶液濃度對吸收有利。在多種肥料、農藥混合時,濃度應按比例下降。春季進行噴施,濃度可略高些;夏秋高溫干旱季節噴施,濃度應適當降低。
3、噴施時間要適宜
噴施效果受溫度、光照強度、雨水等影響,盡量避開晴日正午,以避免肥液因快速揮發而影響吸收,同時雨前也不宜噴施葉面肥,防止肥分被雨水淋失。噴施選擇在無風的陰天和晴天早晚進行,此時噴施后葉片濕潤保持時間長,有利于吸收增進肥效。
4、噴施次數要適宜
氮肥、鉀肥被葉面吸收后運輸迅速,能較快到達各個部位,在需肥關鍵期噴施1次即可。磷肥和其他微量元素移動速度較慢,一般要噴施2-3次,可每隔7-10天噴1次,以發揮較好的施肥效果。微量元素鐵、鈣的移動性更差,噴施含鐵肥料以3-4次為宜,需間隔5-7天噴1次。
5、噴施部位要適宜
嫩葉、葉面較大的葉等角質層較薄,吸收養分較易,幼葉的吸收能力比老葉強。葉片葉背氣孔多而大,細胞間隙多,吸收養分比葉面快,吸收能力比葉面強。因此,噴施于嫩葉效果佳,噴時以噴葉背為主。
葉面肥能與其他農藥混合施用嗎?
上面說到葉面肥不能亂用、濫用,特別是與其他農藥等混合時更要注意。如代森錳鋅(包括代森鋅、丙森鋅)是殺菌劑中的主要類型,在病害的防治過程中,不經意就給植物施加了錳鋅葉面肥,所以錳鋅中毒的情況經常發生,出現葉片葉脈發黃,葉背面有紅褐色的銹斑,葉片過早老化發脆等現象。
多數葉面肥屬于復合型的,16種元素中至少有5-6種,另外再添加氨基酸、海藻酸、激素類等物質,有效成分很復雜。多數殺菌劑和殺蟲劑是不能添加葉面肥的。因為葉面肥中的金屬元素往往與農藥發生反應,只要混加后出現渾濁、沉淀、變清、不溶解,輕則農藥失效,重則植物受害,出現葉片發黃、發紅等中毒現象,有百害而無一利,建議葉面肥拿不準盡量不混用。
能混用情況下,要注意農藥和葉面肥的兌入順序,葉面肥尤其是營養型葉面肥,很多是以離子形式存在的。而離子濃度過高容易引發農藥與其發生反應,出現沉淀等,影響藥效。因此,農藥和葉面肥搭配使用時,應該先將葉面肥加水稀釋,再將其他農藥按照可濕性粉劑、懸浮劑、水劑、乳油的順序依次兌入混勻,可減少沉淀等反應發生的可能,風險較小。農藥兌入前進行二次稀釋,可使風險進一步降低。葉面肥與農藥混配時,要隨配隨用,不可留存后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