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种子协会会长张延秋:生物育种产业化与数字农业技术叠代升级,为一大批企业提供发展空间

作者:中国种子协会 2024/1/19 8:25:54
刚刚过去的三年,种业振兴行动完成″三年打基础″重要安排,五大行动落实落地,取得一批标志性成果和阶段性进展。种业振兴行动由″三年打基础″转入″五年见成效″的新阶段。大家要清醒认识企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对种业产业变革的深刻影响,把握种业发展的趋势。一是重大政策机遇,催生种业变革。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党委政府前所未有地加大对种业的支持。″十四五″全国现代种业发展规划、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建设规划、各地种业振兴

剛剛過去的三年,種業振興行動完成″三年打基礎″重要安排,五大行動落實落地,取得一批標志性成果和階段性進展。種業振興行動由″三年打基礎″轉入″五年見成效″的新階段。大家要清醒認識企業發展的機遇和挑戰,對種業產業變革的深刻影響,把握種業發展的趨勢。


一是重大政策機遇,催生種業變革。


國家有關部門和地方黨委政府前所未有地加大對種業的支持。″十四五″全國現代種業發展規劃、現代種業提升工程建設規劃、各地種業振興行動實施方案,將企業扶優作為重要任務。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將制種大縣獎勵由每年10億元提高到每年20億元,啟動5億元品種推廣后補助項目,″十四五″期間企業承擔種業提升工程項目中央投資16億元。國家和省支持企業牽頭承擔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生物育種產業化和種質資源挖掘等重大科技創新項目。國家開發投資集團注資40億元成立國投種業,現代種業基金規模由10億元增加至25億元。各省建立與國家陣型企業″一對一″聯系機制,江蘇安排3.78億元支持種業企業承擔″揭榜掛帥″項目,湖北每年安排1億元支持培育壯大種業龍頭企業,四川、河南等14個省(市)增加國有資本金組建種業集團。我國一年的種子經營利潤只有70億元左右,巨額資金和社會資本進入種業,將會催生種業″兩極″變化。


二是技術革命機遇,加快種業變革。


2023年,農業農村部審定通過51個玉米、大豆轉基因品種,發布26家企業玉米、大豆轉基因生產經營許可名單,批準第一個大豆基因編輯生物安全證書,標志著我國生物育種產業化進入實質推廣階段,也標志著基因編輯、設計育種、智能設施、生物傳感器、數字農業等顛覆性技術創新及跨界融合發展速度加快。第一,我國種業處于育種2.0向3.0、4.0模式轉型的關鍵期,生物育種產業化與數字農業技術疊代升級,為企業帶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第二,技術革命帶來新的變革機遇,種業企業不再是一個純粹的種子加工銷售企業,必須配合技術服務,需要對轉基因抗蟲技術、抗除草劑特性加深理解,另外轉基因和基因編輯等新技術在減少農藥化肥的使用量的同時,還能改變終端農產品加工品質、改善食用品質和營養特異性。第三,加速資本與技術融合,將催生種業上下游重組及商業模式變革,推動種業產業加速升級。換句話說,種業是高科技產業的屬性會更加凸顯,生物育種等新技術的應用程度會決定企業未來發展命運的變化。


三是種業產業鏈延伸機遇,為一大批企業提供發展空間。


我國種業正在步入現代產業鏈發展階段。從種子到種業,是一個認識上的飛躍;從種業到產業鏈,是對種業認識的又一次飛躍,也是實現種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路徑。我國種子市值從2016年達到1200億元以后,進入到徘徊期,打破徘徊需要增加新動能、拓展新空間。用產業鏈的整合指引種業新階段發展,實現新突破、新突圍、新發展,是部分種子企業轉型發展的重大機遇。發展種業現代產業鏈就是要求種業:向上游種業創新增值,向下游拓展種植服務要增值,向發展國際市場空間、增加技術貿易服務增值。我國農業在發生歷史性變化,農村勞動力老齡化,農業無人種地,農業新技術應用,農民不會種地問題會更為嚴重。農業現代化,種子是基礎。種業向農業生產延伸,用種業專業化產業化理念整合農業產業鏈各關鍵環節,串珠成鏈,發展一批專業化、精細化的農業服務企業,實現補鏈、延鏈、強鏈,把上游創新增值傳導到產品端,促進農業高質量發展。


以上內容節選自中國種子協會會長張延秋在2024年中國種子協會與省級種子協會(商會)會長聯席會議上的講話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