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种子大产业的源头,就是它们!

作者:农财网种业宝典 2024/12/30 10:23:13
种子是农业的源头它们,则是种子的源头一份农作物种质资源可以成就好品种也可以成就大产业!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种质资源工作,2021年,中央印发的种业振兴行动方案将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作为首要行动,把农业种质资源普查作为种业振兴一年开好头、三年打基础的首要任务。近年来,农业农村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种业振兴行动方案的部署要求,组织实施了历史规模最大、覆盖范围最广、参与人数

種子是農業的源頭

它們,則是種子的源頭


一份農作物種質資源

可以成就好品種

也可以成就大產業!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種質資源工作,2021年,中央印發的種業振興行動方案將種質資源保護利用作為首要行動,把農業種質資源普查作為種業振興一年開好頭、三年打基礎的首要任務。


近年來,農業農村部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實種業振興行動方案的部署要求,組織實施了歷史規模最大、覆蓋范圍最廣、參與人數最多的全國農業種質資源普查,摸清了我國農業種質資源的種類數量、區域分布、特征特性等家底。


第三次全國農作物種質資源普查與收集行動對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開展了全面普查,收集各類農作物的種質資源共計13.9萬份絕大多數是包括古老地方品種、種植年限久遠的育成品種和野生近緣植物。


這些種質資源不僅蘊藏優異基因和潛在的育種價值,又具有明顯的區域特色和重大的產業發展前景,對于推動種業創新,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具有重要的意義。


為推動優異農作物種質資源保護,農業農村部自2019年起連續四年向社會遴選發布年度普查發現的十大優異資源,已發布了40份。2023年,從各省報送的優異資源中,又遴選出100份予以發布,共計140份優異資源,其中糧食作物54份,經濟作物是86份。


并將這些優異資源以圖文并茂的方式集結成冊,面向社會公眾普及農作物種質資源普查收集保護利用成效,面向種業企事業單位和育種家展示推介優異資源,提升全民保護利用農作物種質資源責任和意識。(識別文末二維碼可查看完整版推介及典型案例),以下是部分極具代表性的農作物種質資源:


東蘭墨米

來源地:廣西壯族自治區

簡介:屬于粳型糯稻,具有高產、抗病蟲、耐熱的特點,富含花青素。當地中醫常用其治療跌打損傷、風濕痹癥、早期白發及神經衰弱等病癥,有“藥米”之美稱。


圖片



和尚頭小麥

來源:甘肅省

簡介:曾是明清時期貢品,具有極強的抗旱、耐寒、耐瘠薄、耐鹽堿等優異性狀。加工的面粉質地細膩,具備爽口、味香、面筋強的特點。


圖片



白馬牙玉米

來源:湖北省

簡介:具有抗倒、耐旱、耐貧瘠特點,且耐漬能力突出。在耐漬鑒定中,淹水處理30天后其存活率仍高達85.9%,對培育耐漬抗澇玉米新品種具有重要意義。


圖片



尤溪聯合田埂豆

來源:福建省

簡介:是在聯合梯田上收集到的大豆資源,具有早熟、高產、抗病性強的特點,聯合梯田入選聯合國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形成了田間栽稻、田埂種豆的生產模式。


圖片



九月青黃瓜

來源:黑龍江省

簡介:比一般旱黃瓜供果時間長,農歷九月上旬依然瓜秧持綠。單瓜個頭大、產量高,單瓜可達3~4斤。瓜秧抗病、耐澇、持綠性好,是難得的高產、抗逆材料,資源價值突出。


圖片



透心紅胡蘿卜

來源:陜西省

簡介:屬水果型胡蘿卜,具有色紅、形美、芯小、味甜、汁多的特點,種植歷史非常悠久,是制作陜西名小吃岐山臊子面的最佳配菜。


圖片



丹巴黃金莢菜豆

來源:四川省

簡介:特點是生育期短、高抗高產。成熟果莢苗條纖細、顏色金黃、表層平滑光澤,肉質鮮嫩、口感清脆、細嫩無渣。


圖片



循化線辣椒

來源:青海省

簡介:又名長角辣子,質量優良,肉厚味馥,色紅艷麗、細長,有2~3個螺旋度(一彎三勾),是優質的地方品種。


圖片



祁門小紅桔

來源:安徽省

簡介:栽種歷史悠久,抗逆性強、耐寒性突出,極具觀賞性,口感酸甜、果香濃郁,深受消費者青睞。


圖片



野生小柿子

來源:山東省

簡介:普查發現時僅有一棵,有兩百多年的歷史,果似饅頭型,果實特別小,單果重8~20克。具有抗寒、抗病、抗旱、耐瘠薄的特點。


圖片


為加快特色種質資源的深度開發利用,做好土特產文章,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在各省推薦的基礎上,農業農村部又遴選了十大農作物種質資源開發典型案例。


從這些典型案例看,種質資源既是育種創新的基礎,也是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增長點,主要表現為五方面特點:


一是有效帶動了農民增收。江蘇的陽山水蜜桃,2022年被農業農村部列入農業品牌精品培育計劃名單,打造了一條從資源到品種、從品種到品牌的地方特色農業創新之路。


又如廣西的正毛橘紅,被稱為“南方人參”,有“一片橘紅一片金”之說,當地通過成立專業合作機構、產業協會、培育專業大戶等方式,大力發展橘紅產業,讓農民手中的“泥飯碗”逐漸變成了“金飯碗”。


圖片

江蘇陽山水蜜桃

圖片

廣西正毛橘紅


二是深度開發形成品牌效應。云南的千年遮放貢米,以綠色有機為導向,打造精品優質貢米品牌,年產值達4億元以上,帶動3萬余農民增收致富。


又如福建的琯溪蜜柚,重視產業鏈延伸,培育出錦溪集團等多家國家、省、市級農業龍頭企業,帶動輻射了90%以上的農戶,延伸產業價值達100億元以上。


圖片

云南千年遮放貢米


三是創新品種增強產業優勢。內蒙古的磴口華萊士瓜,通過行圃、系圃、原原種圃的“三圃田”提純復壯繁育,形成了色、香、味均優于母本的優良品種,堪稱“瓜中一絕”,在磴口人民心中有著“金蛋蛋”的美稱。


又如上海的崇明金瓜,通過收集種質資源、開展選育雜交育成了“崇金1號”等4個新品種,產品銷往日本和東南亞等地,全年不間斷供應市場。


圖片

上海崇明金瓜


四是依托依托獨特的品質做專用開發。貴州的紅櫻子高粱,憑借獨特品質成為貴州茅臺等眾多釀酒企業的指定原材料,在10多個省市推廣種植,產值超600億元,帶動農戶增收80億元以上。


又如山西的紅山蕎麥,因其區位優勢強、品質獨特、逆境適應性好,發展形成了集育種、生產、加工、銷售為一體的全產業鏈開發模式。


圖片

貴州的紅櫻子高粱


五是發揮資源優勢塑造新產業。浙江的溫嶺小洋薯,是在第三次普查中發現的馬鈴薯資源,當地政府利用“共富工坊”積極開發地方特色種質資源,做大做強小土豆產業,幫助農戶畝均增收3萬多元,年產值4500萬~5000萬元。


又如湖南的羅州冬,是洞庭湖孕育的青皮冬瓜,通過一二三產業融合推進,有效吸納剩余勞動力,實現季節性就業,帶動相關產業發展,增加農民收入。


圖片

湖南羅州冬瓜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