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的稳产&高产
今年黃淮海區域玉米生長遭遇了多重氣候脅迫,前期旱、中期澇、后期病害重,綜合穩定性好的玉米品種備受市場和廣大種植戶的青睞,專家也在說沒有良好的抗災能力,就沒有穩定產量,沒有500萬畝的穩產,那50畝的高產攻關是解決不了實際問題的。那么,面對如此惡劣的氣候環境,種植戶對品種有哪些需求?要耐高溫,保證結實;要抗倒,保證好收獲;要抗病,尤其是抗青枯病和銹病;更要穩產高產,經濟效益才能最大化。
經銷商對玉米品種的需求也是穩產+低風險,近年來,高產、抗倒、大穗、抗病、抗蟲、矮桿、耐密等詞,已然成為玉米品種里熟悉的字眼,同時農戶和鄉鎮零售商朋友也挑花了眼,一個專業知識的不留神就陷入了大減產。那么對于玉米最重要的,真正懂行的人會告訴你,是穩產,穩產是基礎,是品種的綜合穩定性,也就是抗倒伏、抗常見病、抗高溫的穩定性,不以環境喜,不以環境悲。
高產是所有育種者、種子生產者和農作物種植者的共同追求。然而多年的生產實踐告訴我們,單純高產的品種由于抗逆性、適應性和在各種不同的自然生態環境中表現的穩定性比較差,年際之間的產量不穩定,最終農民得到的實際產量反倒有限;相反,一些看似產量一般的品種,但是由于能夠適應各種不同的環境,對于年際之間的氣候差異表現出的抗性強,更受到種植者和市場的歡迎。這是對于一個品種多年在生產實踐中表現規律的進一步認識和把握。
那么,什么是一個品種的產量?它是該品種在不同地理和氣候環境中綜合產量水平的體現,而不是在特定地點高水高肥,精耕細作下“高產攻關”、“產品展示田”的產量;
它應該是符合我國當前大規模農業生產條件和科技水平的真實體現,而不是用紙張計算出來的“理論產量”;
它是不同年際間品種綜合表現的體現,而不應該是風調雨順,順境中的表演;
它是適應市場需求和農民種植意愿的體現,而不是領導號召,“有關專家”呼吁的結果。
農民種地所有的投入都是為了最后的產量產出,最基本的種子一定要給農戶最大的保障,經受不起賭博式的高產不抗倒、抗倒不結實、結實不抗病等任何一方面的摧殘,農戶最需要的是穩定的收入,不能用10%概率去賭畝產2000斤的口號,還是要穩穩的落地一年的收入保障,選擇穩產,才能保障糧食安全。
來源:南北學苑 黃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