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完善市场准入制度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中央层面首次专门就完善市场准入制度建设出台的政策文件。8月30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了《意见》的相关情况。8月30日,国新办就《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市场准入制度的意见》举行发布会。中国网 郑亮 摄“构建开放透明的市场准入制度体系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临在会上表示,《意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關于完善市場準入制度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這是中央層面首次專門就完善市場準入制度建設出臺的政策文件。8月30日,國新辦舉行新聞發布會,有關部門負責人介紹了《意見》的相關情況。

8月30日,國新辦就《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完善市場準入制度的意見》舉行發布會。中國網 鄭亮 攝
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臨在會上表示,《意見》圍繞“構建開放透明、規范有序、平等競爭、權責清晰、監管有力的市場準入制度體系”作了最新部署。主要內容有以下四個方面亮點。堅持完善清單管理,厘清政府作用邊界。《意見》從準入規則確定、準入事項設定、準入措施調整程序等層面強化了對“全國一張清單”管理模式的支撐,切實維護清單的統一性、規范性和嚴肅性,推動市場準入管理更加規范,更好保障經營主體依法平等進入市場。堅持放寬準入限制,激發市場潛力活力。市場準入是經濟活動的第一道門檻,要推動市場準入限制不斷放寬,推動各類資源要素順暢流動,積極營造更加廣闊的市場空間。堅持優化準入環境,提升市場準入效率。《意見》首次聚焦深海等10個新興領域,從原則路徑、平臺支撐、成果應用轉化、全球科研協同等層面,一體打通束縛產業體系深度轉型升級的堵點卡點,不斷提高準入效率。堅持擴大準入試點,破除隱性準入壁壘。《意見》提出要圍繞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重點領域和重大生產力布局,以法規政策、技術標準、檢測認證、數據體系為抓手,著力破除各類準入障礙,更好促進新技術新產品應用。李春臨表示,國家發展改革委將會同有關部門認真抓好《意見》貫徹落實,持續完善市場準入制度體系,更大力度優化市場準入環境,進一步提振發展預期。2018年,全國統一的市場準入負面清單上線,我國成為首個真正建立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的主要經濟體。清單先后發布4版,事項數量由2018年版的151項縮減到2022年版的117項。“隨著清單實施不斷深入,也出現一些新情況新問題,比如準入措施設立、調整的規則標準還不夠健全,準入壁壘依然較多等。”李春臨說,為此,《意見》堅持問題導向,作出相應制度安排。在完善“全國一張清單”管理方面,《意見》明確,各類按要求編制的全國層面準入類清單目錄,以及產業、投資、環境、國土空間規劃等涉及市場準入的,全部納入負面清單管理。在完善市場準入規則方面,《意見》首次根據不同行業領域性質,分類明確了相應準入規則。對于充分競爭領域,實施寬進嚴管,大幅減少準入限制;對于涉及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和涉及重大生產力布局、戰略性資源開發、重大公共利益的領域,可以設定準入限制,但必須依法依規進行。《意見》對于加強內外資準入政策協同聯動也提出了明確要求。“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屬于國民待遇的一部分,適用于境內外各類經營主體。外資準入負面清單屬于外商投資管理范疇,僅適用于境外投資者。此前,‘兩張清單’在調整中已經做到了緊密銜接,《意見》的要求是對已有成熟做法的明確和固化。”商務部副部長李飛表示,將指導有關地區全面推進實施“兩張清單”,持續優化外資企業服務,為各類企業營造更加高效便利的準入環境。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顛覆性技術快速迭代升級。李春臨介紹,《意見》第7條對如何優化新業態新領域市場準入環境作出了明確的政策安排。——優化準入管理方式。《意見》明確在深海、航天、航空、生命健康、新型能源、人工智能、自主可信計算、信息安全、智慧軌道交通、現代種業等10個新業態新領域,分領域制定優化市場環境實施方案,推動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提高準入效率。——優化創新成果轉化機制。《意見》提出,要“用好先進技術應用推進中心和各類科技成果轉化等創新平臺”,暢通產業體系、創新資源、資本要素、應用場景、制度政策等,推動原創性顛覆性科技創新成果更好地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優化創新資源協同。《意見》重點選取了電子信息、計算科學、深海、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量子科技、現代種業等領域,明確要推動重點企業、研究機構等創新單元和有關地方建立相關領域前沿科研協同模式,積極參與國際市場準入規則和標準的制定,推動重點領域創新成果便捷高效應用。“這對強化前沿領域戰略性布局、增強配置全球先進優質生產要素能力、引領新業態新領域規則標準制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李春臨說。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完善市場準入制度的意見
市場準入制度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基礎制度之一,是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的關鍵。為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完善市場準入制度,深入破除市場準入壁壘,構建開放透明、規范有序、平等競爭、權責清晰、監管有力的市場準入制度體系,經黨中央、國務院同意,現提出如下意見。一、完善市場準入負面清單管理模式。由法律、行政法規、國務院決定、地方性法規設定的市場準入管理措施,省、自治區、直轄市政府規章依法設定的臨時性市場準入管理措施,全部列入全國統一的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各類按要求編制的全國層面準入類清單目錄和產業政策、投資政策、環境政策、國土空間規劃等涉及市場準入的,全部納入市場準入負面清單管理,各類經營主體可依法平等進入清單之外的領域。嚴禁在清單之外違規設立準入許可、違規增設準入條件、自行制定市場準入性質的負面清單,或者在實施特許經營、指定經營、檢測認證等過程中違規設置準入障礙。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實行動態調整,清單事項內容、主管部門等向社會全面公開。二、科學確定市場準入規則。實施寬進嚴管,放開充分競爭領域準入,大幅減少對經營主體的準入限制。對關系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和涉及重大生產力布局、戰略性資源開發、重大公共利益的領域,兼顧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依法實施準入管理。對經營自然壟斷環節業務企業開展壟斷性業務和競爭性業務的范圍進行監管,防止有關企業利用壟斷優勢向上下游競爭性環節延伸或排除、限制上下游競爭性環節的市場競爭。加強金融行業準入監管。前瞻性部署新業態新領域市場準入體系,更好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三、合理設定市場禁入和許可準入事項。需要實施市場準入管理的領域,確有必要的可依法制定市場禁入的措施,或者采取行政審批和限制經營主體資質、股權比例、經營范圍、經營業態、商業模式等許可準入管理辦法。對市場禁入事項,政府依法不予審批、核準,不予辦理有關手續,堅決查處違法違規進入行為。對許可準入事項,地方各級政府要公開法律法規依據、技術標準、許可要求、辦理流程、辦理時限,制定市場準入服務規程,由經營主體按照規定的條件和方式合規進入。對未實施市場禁入或許可準入但按照備案管理的事項,不得以備案名義變相設立許可。四、明確市場準入管理措施調整程序。市場準入管理措施新增或調整前,行業主管部門應按照“誰制定、誰負責”的原則自行開展必要性、安全性、有效性評估,評估通過后,依照法定程序提請制定或修訂法律法規規章等。可能造成經濟運行突發重大風險的,經報黨中央、國務院同意后,可采取臨時性市場準入管理措施。五、加強內外資準入政策協同聯動。加強內外資準入政策調整協同,在不減損現有經營主體準入機會的前提下,堅持國民待遇原則。對外資放開準入限制的,對內資同步放開;在不違反國際協定和承諾的前提下,對內資設定準入門檻的,對外資同步適用。鼓勵海南自由貿易港、自由貿易試驗區等有條件地方探索更加安全、便利、高效的內外資準入協同模式。六、有序放寬服務業準入限制。對不涉及國家安全、社會穩定,可以依靠市場充分競爭提升供給質量的服務業行業領域逐步取消準入限制。對涉及重要民生領域的教育、衛生、體育等行業,穩妥放寬準入限制,優化養老、托育、助殘等行業準入標準。清理不合理的服務業經營主體準入限制,破除跨地區經營行政壁壘,放寬服務業經營主體從事經營活動的資質、股權比例、注冊資金、從業人員、營業場所、經營范圍等要求,不得在環保、衛生、安保、質檢、消防等領域違規設置準入障礙。推動市場準入相關中介服務事項網上公開辦理。七、優化新業態新領域市場準入環境。聚焦深海、航天、航空、生命健康、新型能源、人工智能、自主可信計算、信息安全、智慧軌道交通、現代種業等新業態新領域,按照標準引領、場景開放、市場推動、產業聚集、體系升級的原則和路徑,分領域制定優化市場環境實施方案,推動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提高準入效率。用好先進技術應用推進中心和各類科技成果轉化等創新平臺,暢通產業體系、創新資源、資本要素、應用場景、制度政策等,因地制宜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實施前沿技術領域創新成果應用轉化市場準入環境建設行動,率先推動海陸空全空間智能無人體系應用和標準建設,加快構建綠色能源等領域準入政策體系,積極擴大數字產品市場準入。選取電子信息、計算科學、深海、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量子科技、現代種業等領域,推動重點企業、研究機構等創新單元和有關地方建立相關領域全球前沿科學研究協同模式,積極參與國際市場準入規則和標準制定,推動重點領域創新成果便捷高效應用。八、加大放寬市場準入試點力度。圍繞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重點領域和重大生產力布局,以法規政策、技術標準、檢測認證、數據體系為抓手,更好促進新技術新產品應用,選擇重點地區開展放寬市場準入試點,分批制定和推出放寬市場準入特別措施。抓好已部署的放寬市場準入特別措施落地實施,做好政策評估。實施效果好的地區,可推出新一批特別措施;具備復制推廣條件的特別措施,可在更大范圍推廣應用。九、抓好市場準入制度落實。全面開展市場準入效能評估,優化指標體系,注重發揮第三方機構作用,確保評估過程公開透明,評估結果客觀合理,鼓勵地方結合實際加強評估結果應用。對地方違背市場準入制度情況進行排查,發現一起,整改一起,有關情況納入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和全國城市信用監測范圍并向社會通報。建立與市場準入相適應的監管模式,提升市場綜合監管能力和水平,推動形成政府監管、企業自覺、行業自律、社會監督的格局。十、強化組織實施。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決策部署上來,完善工作機制,加強組織實施、跟蹤評估、總結反饋。重大事項及時向黨中央、國務院請示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