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阳“天选之种”正式进入地面育苗试验阶段

作者:榆林发布 2023/12/25 15:02:01
12月16日,搭载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到太空育种的榆阳区“天选之种”顺利交接并在陕西大地种业位于海南三亚的南繁基地进入地面育苗试验阶段。2022年11月29日,由榆阳区精选的11类种子搭载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奔赴太空,进行了为期6个多月的太空辐射诱变。这是榆阳区首次参与“太空育种”试验。“希望在太空特殊的环境诱变作用下,这些种子资源会有更多的可能性。”榆阳区农业农村局局长任儒杰全程参与了此次太空育种试

12月16日,搭載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到太空育種的榆陽區“天選之種”順利交接并在陜西大地種業位于海南三亞的南繁基地進入地面育苗試驗階段。

2022年11月29日,由榆陽區精選的11類種子搭載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奔赴太空,進行了為期6個多月的太空輻射誘變。這是榆陽區首次參與“太空育種”試驗。

“希望在太空特殊的環境誘變作用下,這些種子資源會有更多的可能性。”榆陽區農業農村局局長任儒杰全程參與了此次太空育種試驗選種工作,他說,“能夠將具有榆陽本土特色的種子送到太空進行育種試驗,非常興奮和激動。”

據了解,這次“飛天”的種子有山蔥、沙蓋、沙蔥02、馬蘭、蒲公英、野菊花、百日草、五彩石竹、波斯菊、柳葉馬鞭草、牽牛花11個品種,共計133.3克。

12月17日,這批種子已經入種大地種業南繁基地,正式進入地面育苗階段。從科技人員發回的圖片中,可以清晰地看到種子的“新家”整齊排列,每一類種子種植的穴盤上方都貼上了專屬標簽,科技人員將對這些種子進行培育、篩選和驗證。

太空育種試驗成果的運用,將對榆陽區加快種質創新,提升農林產業效益、保障糧食安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榆陽區將積極動員科研力量和資源條件,加強與區外科研機構的合作,借鑒成熟的經驗做法,科學合理安排大田試驗,嚴格按照科研程序和要求進行研究和擴繁,反復培育、層層篩選,力爭獲得適宜榆陽氣候條件的優良新品種,為攥緊“中國種子”、端穩“中國飯碗”積極貢獻榆陽力量。

延伸閱讀:

什么是航天育種?

為何要進行航天育種?

航天育種,就是將農作物種子或試管種苗送到太空,利用太空特殊的、地面無法模擬的環境,如高真空、微重力、宇宙高能離子輻射等的誘變作用,使種子產生變異,再返回地面選育新種子、新材料,培育新品種的作物育種新技術。航天育種具有有益的變異多、變幅大、穩定快,以及高產、優質、早熟、抗病力強等特點。其變異率較普通誘變育種高3~4倍,育種周期較雜交育種縮短約1倍,由8年左右縮短至4年左右。

與傳統育種技術相比,它能在較短的時間內提高農產品的品質,創造出許多新品種,在現代農業的快速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

一顆“太空種子”是如何煉成的?

航天工程系統復雜程度高、技術跨度大,荷載容量彌足珍貴。什么樣的種子才能獲得太空之旅的入場券?落地之后到成功育種又要經歷哪些考驗?

被選中的種子一般要具備兩個條件:一是遺傳性穩定,二是綜合性狀好。能夠獲得太空之旅資格的種子可謂是“天選之種”。

據統計,一般種子在太空中的突變率僅為0.05%~0.5%,沒有變化的種子有很多,只有被宇宙粒子擊中的“幸運兒”才會在返回地面后被挑選出來。同時,由于基因突變具有不定向性,并非所有的種子都往好的方向突變,因此,只有符合要求的種子才能留下來。

挑選出的種子要進行多代篩選培育,同時還要經過風、蟲、旱的考驗,只有通過這些嚴苛的試驗并得到權威部門審定的種子才是真正合格的太空種子。

我國航天育種已取得哪些成果?

我國自1999年神舟一號飛行任務開始開展航天育種搭載實驗,多年來,我國開展的航天育種實驗都取得了哪些成果呢?最新數據顯示,自1999年11月神舟一號首飛及其后的歷次飛行任務中,累計為國內400余家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搭載航天育種實驗項目3000余項,創制出4萬余份空間誘變種質材料,育成水稻、小麥、玉米、大豆、棉花、油料、蔬菜等新品種460多個,顯著提高農作物產量和品質。林草、花卉、中草藥和優質牧草等,也有眾多載人航天工程支持的航天育種研究與應用成果。而中國空間站已步入應用和發展階段,目前也有大量的生物樣本正在空間微重力環境下開展實驗,我們也期待這些航天育種為我們帶來更多神奇。

原標題:《榆陽“天選之種”正式進入地面育苗試驗階段》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