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以来,我国审定通过64个转基因玉米和17个转基因大豆品种

作者:智种网NOVOSEED 2024/9/5 9:23:28
种子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往往取决于其品种的优劣,这一点在转基因技术的应用上尤为明显。被誉为“皇冠上的明珠”的转基因技术,只有在优秀的底盘品种基础上才能发挥最大效用。尽管市场上品种同质化问题依然存在,但随着转基因产业化的推进,品种竞争格局将迎来新的变化。 中国在2006年将转基

        種子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往往取決于其品種的優劣,這一點在轉基因技術的應用上尤為明顯。被譽為“皇冠上的明珠”的轉基因技術,只有在優秀的底盤品種基礎上才能發揮最大效用。盡管市場上品種同質化問題依然存在,但隨著轉基因產業化的推進,品種競爭格局將迎來新的變化。

       中國在2006年將轉基因技術納入國家重大科技專項,與大型飛機和航天工程等并列。如今,轉基因玉米和大豆品種的商業化種植已經起步,預示著種業市場的巨大潛力。目前,國內已經審定通過了多批轉基因玉米和大豆品種,這些品種不僅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也是行業的骨干力量。

       在2023至2024年期間,共有64個轉基因玉米品種通過了官方審定,標志著這些品種在2024年已經可以合法地在市場上銷售和經營。這些轉基因玉米品種是如何培育出來的呢?它們都是在現有的雜交玉米品種基礎上,通過基因工程手段,引入特定的目標基因片段,從而獲得了轉基因的特性。

       目前,根據審定信息,這些轉基因玉米品種主要引入了3種目標性狀:抗蟲性狀、耐除草劑性狀,以及兩者的復合性狀。其中,抗蟲性狀主要針對鱗翅目害蟲,如亞洲玉米螟、粘蟲、棉鈴蟲和草地貪夜蛾等。這些性狀的作用機制是,通過轉基因技術使玉米產生特定的高效殺蟲蛋白,當這些害蟲取食后,蛋白與害蟲腸道細胞的特異性受體結合,導致害蟲死亡。由于這種殺蟲蛋白只對鱗翅目害蟲有效,因此對其他昆蟲和動物是安全的。

       耐除草劑性狀則使玉米能夠耐受草甘膦或草銨膦等除草劑。這種性狀的原理是,通過引入耐除草劑的耐受基因,使玉米能在含有草甘膦的環境中存活,而其他未轉基因的植物則會被除草劑殺死。在使用時,必須使用與該轉基因品種相匹配的草甘膦產品。

       通過對已審定的轉基因玉米品種進行統計分析,可以發現,抗亞洲玉米螟的性狀幾乎涵蓋了90%的審定品種,其次是抗粘蟲和耐草甘膦除草劑性狀。這些轉基因玉米品種的開發和應用,不僅有助于提高作物產量和農業生產效率,還能減少農藥的使用,對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轉基因技術的推廣,不僅能夠提高作物的單產和品質,還能有效應對糧食安全、土地資源有限、病蟲害頻發等挑戰。然而,轉基因技術并非萬能,品種競爭的本質仍是底盤品種的競爭。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市場對優質、高產、多抗、廣適品種的需求始終不變。

       為了適應市場需求,育種企業需要加快轉基因性狀的導入和審定工作。同時,育種過程中應注重保持原有品種的優良性狀,避免性狀轉育過程中的品質下降。此外,為了縮短育種周期,鼓勵直接選育轉基因新品種,以更好地滿足市場需求。

       盡管部分農戶對轉基因種子的效果持懷疑態度,但育種企業仍需堅持科學育種,避免夸大宣傳。目前,國內轉基因性狀產品主要集中在玉米和大豆的抗蟲和耐除草劑方面,但國際種業巨頭已經研發出更多功能的轉基因品種。因此,國內育種企業需要加強科技創新,開發具有多種抗性、高品質、抗旱等特性的新品種。

       基因編輯技術的發展為育種帶來了新的機遇。與轉基因技術相比,基因編輯更加精確、高效,且研發成本較低。中國在基因編輯作物產業化方面正在加速,已經發放了多個基因編輯作物的生物安全證書,預示著基因編輯作物產業化的光明前景。業界期待基因編輯技術能夠帶來農作物育種的新突破,推動種業市場的持續發展。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