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玉米种业发展简史

作者:种业商务网 2025/2/13 15:57:58
玉米种子行业作为农业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种子市场价值大,一直以来备受行业重视和关注。玉米引进与种植16世纪,玉米由葡萄牙人引入中国,最初在福建、广东等地种植。17-18世纪,逐渐扩展到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成为重要粮食作物。传统育种阶段(20世纪初-1949年)20世纪初,农民通过选择优良单株进行自留种,育种手段较为原始。30-40年代,部分农业科研机构开始研究玉米育种,但规模有限。现代育种起步(1
玉米種子行業作為農業產業鏈中的重要一環,種子市場價值大,一直以來備受行業重視和關注。

玉米引進與種植

16世紀,玉米由葡萄牙人引入中國,最初在福建、廣東等地種植。
17-18世紀,逐漸擴展到長江流域和黃河流域,成為重要糧食作物。

傳統育種階段(20世紀初-1949年)

20世紀初,農民通過選擇優良單株進行自留種,育種手段較為原始。
30-40年代,部分農業科研機構開始研究玉米育種,但規模有限。
現代育種起步(1949年-1970年代)

1949年后,國家重視農業科研,建立多個農業科研機構和試驗站。1950-1960年代,推廣雜交玉米,引進國外優良品種并進行改良。1970年代,雜交玉米育種取得突破,培育出多個高產雜交種,如“中單2號”。

快速發展階段(1980年-1990年代)

80年代,國家加大農業科研投入,玉米育種技術顯著提升。90年代,分子育種技術開始應用,培育出抗病、抗逆性更強的品種。

科技創新階段(2000年-2016年代)

2000年,《種子法》實施,中國正式邁進種子市場化階段。生物技術廣泛應用,轉基因玉米研究取得進展。

2002年起,鄭單958的崛起,成為一代里程碑式品種,推廣速度之快,縱橫時間久,貢獻大。2004年起,先玉335掀起高價值、單粒播種浪潮,改變了中國傳統玉米種植技術,國產玉米種子標準也開始與國際接軌。

2008年起,為調動玉米種植的積極性,我國啟動玉米臨時收儲制度,玉米產業“高價格、高庫存、高補貼”問題凸顯。

2010年,基因組學、分子標記輔助育種等技術推動玉米育種進入新階段。
2011年4月18日,國務院發布《關于加快推進現代農作物種業發展的意見》,明確了種業的基礎性、戰略性核心產業的定位,把種業放在前所未有的高度來重視,我國步入市場導向的商業化育種新進程,制種面積快速提升。

2015年起,為調整種植結構,緩解玉米庫存壓力,開始實施“糧改飼”政策,減少籽粒玉米種植。

2016年,取消玉米的臨時收儲政策,并出臺了按照市場定價、價補分離的玉米生產者補貼政策;政策實施后,國內玉米市場價格大幅下跌;玉米種業逐漸進入寒冬。2016年,新《種子法》施行,綠色通道開啟,玉米品種“井噴”,大品種市場空間變小。同時制修訂配套規章和規范性文件,為依法治種提供法制基礎。修訂《農作物種子生產經營許可證管理辦法》和《主要農作物品種審定辦法》,制定《主要農作物品種區試辦法》、《農業植物品種命名規定》,使得我國種業發展環境得到進一步優化,為推動深化種業體制改革、促進現代種業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

高質量發展階段(2020年代至今)

2020年,臨儲玉米庫存基本消耗殆盡,供需缺口的加大使進口壓力明顯增加,玉米價格開始上行,制種價格開始上漲,市場明顯兩極分化。2020年,轉基因產業化進程提速,至今有13個轉基因玉米產品獲批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

2022年1月,農業農村部對《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評價管理辦法》《主要農作物品種審定辦法》《農作物種子生產經營許可管理辦法》《農業植物品種命名規定》四部規章的部分條款予以了修改。2022年6月,《國家級轉基因玉米品種審定標準(試行)》發布。配套條例修改,相關政策落地,我國轉基因產業化迎來重要節點。

2023年10月17日,農業農村部種業管理司發布國家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初審通過的轉基因玉米、大豆品種目錄,其中轉基因玉米品種37個、轉基因大豆14個。這是繼2022年6月出臺《國家級轉基因大豆、玉米審定標準(試行)》后首次轉基因品種通過國家品種審定。2023年12月25日,農業農村部發布公告,轉基因玉米品種、大豆品種獲得生產經營許可證。

2024年,轉基因玉米和大豆在部分區域商業化種植。

目前玉米種業取得的成就

雜交玉米推廣,顯著提高單產,保障糧食安全,抗病抗逆品種大面積推廣應用,增強玉米抗病蟲害和逆境能力;生物技術應用,轉基因和基因編輯技術提升育種效率;種業市場化,市場化進程加快,涌現出一批具有競爭力的種業企業。

隨著國家推動種業振興全面推進,玉米種業向高質量、綠色發展方向邁進。智能化育種、大數據等技術廣泛應用,玉米種業進入智能化、精準化時代。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