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种业执法,维护种子市场秩序

作者:中国食品报 2024/1/12 9:36:31
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关键性核心产业,是促进农业长期稳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性因素。2023年5—1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种子法执法检查组先后赴四川、江苏、甘肃、黑龙江、湖南五省份,对种子法实施情况开展执法检查。从检查情况看,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实施种子法,扎实推进种业振兴行动,推动现代种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但与此同时,各地仍存在育种创新能力还需提升、种业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有待加强、种业支撑
種業是國家戰略性、基礎性、關鍵性核心產業,是促進農業長期穩定發展、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根本性因素。2023年5—11月,全國人大常委會種子法執法檢查組先后赴四川、江蘇、甘肅、黑龍江、湖南五省份,對種子法實施情況開展執法檢查。從檢查情況看,各地各部門認真貫徹實施種子法,扎實推進種業振興行動,推動現代種業發展取得積極成效。但與此同時,各地仍存在育種創新能力還需提升、種業知識產權保護力度有待加強、種業支撐保障體系還需完善等問題。


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對執法檢查組關于檢查種子法實施情況的報告進行分組審議時指出,近年來,種子假冒行為更加隱蔽,網絡平臺非法銷售種子明顯增多,假劣種子、帶病苗木坑農害農現象仍時有發生。多位委員強調,要加強種業執法,加大監管力度,維護種子市場秩序。
保護種質資源 夯實育種創新物質基礎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種質資源則是種子的遺傳資源,具有豐富的遺傳多樣性,蘊藏著各種潛在的可利用基因,是育種創新的物質基礎。種子法規定,國家依法保護種質資源,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占和破壞種質資源。

檢查中了解到,我國種質資源保護全面加強,新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覆蓋最廣的農業種質資源普查實施,2015年以來新收集農作物種質資源13.9萬份。

四川省建成6個國家林木種質資源庫和14個省級庫;甘肅省完成了87個縣(市、區)農作物種質資源普查和23個縣區重點調查;江蘇省搶救性保護了“黃金小玉米”等一批地方特色品種資源;湖南省擴建省農作物種質資源庫,已保存資源和親本3萬多份、中間材料近10萬份……

檢查組發現,在種質資源保護和利用方面,還存在重農作物資源、輕林草資源,重保存、輕鑒定,重收集、輕引進等問題,種質資源重復保存、共享利用不足等問題仍待進一步解決。對此,檢查組強調,農業種質資源保護是農業發展的關鍵性問題,必須牢固樹立全面保護、多元化利用理念,加大種質資源庫、種質資源保護區和保護地建設力度,做好種質資源普查、系統調查與搶救性收集工作,夯實育種創新物質基礎。

值得注意的是,海南省近日出臺了《海南省支持種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以下簡稱《措施》)。在支持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方面,《措施》對通過國家級種質資源圃(庫)、省級種質資源圃(庫)和良種良苗繁育基地認定的市場主體,給予30萬元、20萬元一次性獎勵,認定后監測合格的給予每年10萬元運行經費資助。對通過國家級或省級畜禽保種場、核心育種場、良種擴繁推廣基地、種公畜站認定的市場主體,給予80萬元、50萬元一次性獎勵,認定后監測合格的給予每年20萬元運行經費資助。

湖北省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近日審議了《湖北省種子條例(草案)》(以下簡稱《草案》)。湖北素有魚米之鄉美譽,省內種質資源豐富、種業科研實力雄厚,在生豬、油菜、雜交水稻等特色種業方面優勢明顯。為此,《草案》就“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單設一章,強調發揮湖北種質資源大省優勢,從種質資源的收集、保存、鑒定、管理、利用及政策扶持上,補齊育種發展短板,筑牢科研創新基礎。《草案》在國家規定開展5種主要農作物審定、29種非主要農作物登記的基礎上,提出開展其他非主要農作物品種的認定工作,加快推進湖北特色非主要農作物種子的品種選育及產業發展工作,破解湖北中藥材、食用菌等一批特色、優勢、高效的非主要農作物種子在管理服務上無章可循、產業發展上無從著力的困局,促進優勢特色作物品牌培育、全產業鏈發展。
加大監管力度 推進依法治種


種子質量不僅影響農業生產,也直接關系農民能否獲得穩定的生產經營收益。如何守牢風險防控底線,嚴格質量監管,保障安全供種,嚴防發生坑農害農行為?

檢查組了解到,2016—2022年,全國法院共受理植物新品種民事一審案件1939件,審結1746件。近5年來,品種權人勝訴率超七成,案件平均判賠金額42.5萬元,維權“證明難、成本高、賠償低”等難題得到有效緩解。同時,加大涉種子犯罪的刑事懲處力度,及時發布農資打假典型案例,對涉種子犯罪形成有力震懾。

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多位委員表示應加大執法監管力度,推進依法治種。

“在培育研制新品種的情況下,打擊假冒偽劣種子比打擊一般的假冒偽劣日用商品意義更大。有的農民種了假種子、偽劣種子,一年基本上就是顆粒無收了,產生的危害性非常大。”萬立駿委員指出,必須加強對假冒偽劣種子、林草植物及帶病苗木這類和種子有關的犯罪行為的打擊力度。

段春華委員建議,加強基層種子質量監管力度,把住監管源頭,強化對基層種子市場的監督管理,優化執法方式,增強執法能力,確保種子質量監督管理責任和執法職責有效落實。同時,推進聯合執法運行機制,加大農業農村、市場監管、商務、知識產權等多個部門協同聯動執法的力度,形成打擊種業假冒偽劣、套牌侵權行為的合力,并建立電商平臺涉種交易追溯機制,確保種子網上交易安全。此外,還要做好涉種領域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的銜接,推進行政執法和刑事司法立案標準的統一,為種業發展提供良好的法治環境。

“要進一步完善以種子法為核心的法律法規體系,同時認真貫徹落實種子法。對行政機關的罰款行為、種子鑒定行為、扣押行為等進行嚴格規范。”湯維建委員建議,司法機關要進一步加大加強種業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完善種子糾紛多元化解決機制,加大運用懲罰性賠償制度的力度,善于通過檢察機關公益訴訟制度督促依法行政,維護農民合法權益。

《草案》也進一步強化種業依法規范運行,要求規范種子生產經營環節制度,保障種子全程可追溯管理。同時細化了包括許可管理、生產經營檔案管理、網絡銷售行為管理等諸多方面要求。

此外,“由于學習宣傳種子法還缺乏廣度和深度,部分群眾對種子法在農業生產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認識不足,對基本內容知之不多。”張太范委員建議利用新聞媒體、微信公眾號等多種形式,持續加大種子法普法力度和覆蓋面,促進生產經營者增強學法、守法意識,規范生產經營行為,提升群眾知法、懂法、守法意識和能力,形成依法治種、依法興種的良好氛圍。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