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国家级小麦品种审定标准,有何重大变化?
作者:农财网种业宝典
2024/10/17 11:15:07
国家级小麦品种审定标准(2024年修订)1 基本条件1.1 抗病性长江上游冬麦品种类型区:条锈病达到中抗及以上,并对白粉病、赤霉病和叶锈病进行鉴定。长江中下游冬麦品种类型区:赤霉病达到中抗及以上,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和纹枯病非全高感。黄淮冬麦南片水地品种类型区:条锈病、赤霉病达到中感及以上;或条锈病、赤霉病之一达到中感及以上,且叶锈病、白粉病和纹枯病非全高感。黄淮冬麦北片水地品种类型区:条锈病、
長江上游冬麥品種類型區:條銹病達到中抗及以上,并對白粉病、赤霉病和葉銹病進行鑒定。長江中下游冬麥品種類型區:赤霉病達到中抗及以上,條銹病、葉銹病、白粉病和紋枯病非全高感。黃淮冬麥南片水地品種類型區:條銹病、赤霉病達到中感及以上;或條銹病、赤霉病之一達到中感及以上,且葉銹病、白粉病和紋枯病非全高感。黃淮冬麥北片水地品種類型區:條銹病、葉銹病、赤霉病、白粉病和紋枯病非全高感。黃淮冬麥旱地品種類型區:條銹病、葉銹病、白粉病和黃矮病非全高感。北部冬麥水地品種類型區:白粉病、條銹病和葉銹病非全高感。北部冬麥旱地品種類型區:白粉病、條銹病、葉銹病和黃矮病非全高感。東北春麥早熟品種類型區:稈銹病達到中感及以上,葉銹病和白粉病非全高感。東北春麥晚熟品種類型區:稈銹病達到中抗及以上,葉銹病、白粉病、赤霉病和根腐病非全高感。西北春麥品種類型區(水地):條銹病、葉銹病、白粉病、黃矮病和赤霉病非全高感。西北春麥品種類型區(旱地):條銹病、葉銹病、白粉病、黃矮病,抗旱性。每年區域試驗倒伏程度≤3級,或倒伏面積≤40.0%的試驗點比例≥70%。北部冬麥水地品種類型區、北部冬麥旱地品種類型區、黃淮冬麥旱地品種類型區、黃淮冬麥北片水地品種類型區抗寒性鑒定,或試驗田間表現,越冬死莖率≤20.0%或不超過對照。長江上游冬麥品種類型區、長江中下游冬麥品種類型區、黃淮冬麥旱地品種類型區、北部冬麥旱地品種類型區、西北春麥品種類型區品種全生育期不長于對照3天;黃淮冬麥南片水地品種類型區、黃淮冬麥北片水地品種類型區品種全生育期不長于對照2天;北部冬麥水地品種類型區品種全生育期不長于對照4天;當國家區試對照品種進行更換時,由小麥專業委員會對相應生育期指標作出調整。分強筋、中強筋、中筋和弱筋四類,各項品質指標要求都可以滿足強筋的為強筋小麥;其中任何一個指標達不到強筋的要求,但可以滿足中強筋的為中強筋小麥;其中任何一個指標達不到中強筋要求的為中筋小麥;達不到弱筋要求的也為中筋小麥。同一品種在不同試驗年份、不同試驗組別、不同試驗渠道中DNA指紋檢測差異位點數應當<2個。申請審定品種應當與已知品種DNA指紋檢測差異位點數≥4個;申請審定品種與已知品種DNA指紋檢測差異位點數=3個時,需進行田間小區種植鑒定證明有重要農藝性狀差異。審定品種與對照同為常規品種或雜交品種且同等級品質,兩年區域試驗平均產量比對照增產≥3.0%,且每年增產≥2.0%,生產試驗比對照增產≥2.0%;每年區域試驗增產≥2.0%、生產試驗增產≥0.0%試驗點比例≥60%。申請審定品種為雜交中筋品種,對照品種為常規中筋品種,每年區域試驗、生產試驗產量比對照增產≥5%,每年區域試驗、生產試驗增產≥5%的試驗點比例≥60%。2.2.1 抗赤霉病品種:抗性鑒定結果長江中下游冬麥區為抗及以上、黃淮冬麥區中抗及以上,每年區域試驗、生產試驗產量比對照增產≥0%,且每年區域試驗、生產試驗增產≥0.0%試驗點比例≥60%。2.2.2 節水品種:節水指數黃淮冬麥區北片水地為區域試驗第一年≥1.2,且兩年平均≥1.2,每年區域試驗、生產試驗產量比對照增產≥0%,且每年區域試驗、生產試驗增產≥0.0%試驗點比例≥60%。2.2.3 節肥品種:在比常規施肥量減少20%以上試驗條件下每年區域試驗、生產試驗產量比常規施肥量的對照增產≥0%,且每年區域試驗、生產試驗增產≥0.0%試驗點比例≥60%。2.2.4 抗旱品種:黃淮冬麥區和北部冬麥區旱地抗旱性鑒定等級為1級的品種,每年區域試驗產量比對照減產≤5%,且每年區域試驗、生產試驗減產≤5%試驗點比例≥60%的品種;抗旱性鑒定等級為2級的品種,每年區域試驗產量比對照減產≤3%,且每年區域試驗、生產試驗減產≤3%試驗點比例≥60%。2.2.5 抗穗發芽品種:小麥抗穗發芽性檢測結果長江上游冬麥區、長江中下游冬麥區達到高抗級別,黃淮冬麥區南片達到中抗及以上級別,每年區域試驗、生產試驗產量比對照增產≥0%,且每年區域試驗、生產試驗增產≥0.0%試驗點比例≥60%。2.2.6 早熟品種:長江上游麥區、長江中下游麥區、北部冬麥區和黃淮冬麥區比對照品種平均早熟2天(含)以上,且每年區域試驗、生產試驗產量比對照增產≥0%,且每年區域試驗、生產試驗增產≥0.0%試驗點比例≥60%。2.2.7 優質品種:滿足下述各項相關指標要求的強筋、中強筋和弱筋小麥為優質品種。強筋小麥:粗蛋白質含量(干基)≥14.0%、濕面筋含量(14%水分基)≥30.5%、吸水率≥60%、穩定時間≥10.0分鐘、最大拉伸阻力Rm.E.U.≥450、拉伸面積≥100cm2。每年區域試驗、生產試驗產量比對照減產≤5%,且每年區域試驗、生產試驗比對照減產≤5%試驗點比例≥60%。中強筋小麥:粗蛋白質含量(干基)≥13.0%、濕面筋含量(14%水分基)≥28.5%、吸水率≥58%、穩定時間≥7.0分鐘、最大拉伸阻力Rm.E.U.≥350、拉伸面積≥80cm2。每年區域試驗、生產試驗產量比對照增產≥0%,且每年區域試驗、生產試驗比對照增產≥0%試驗點比例≥60%。中筋小麥:粗蛋白質含量(干基)≥12.0%、濕面筋含量(14%水分基)≥24.0%、吸水率≥55%、穩定時間≥3.0分鐘、最大拉伸阻力Rm.E.U.≥200、拉伸面積≥50cm2。兩年區域試驗平均產量比對照增產≥3.0%,且每年增產≥2.0%,生產試驗比對照增產≥2.0%;每年區域試驗比對照增產≥2.0%、生產試驗比對照增產≥0.0%試驗點比例≥60%。弱筋小麥:粗蛋白質含量(干基)<12.0%、濕面筋含量(14%水分基)<24.0%、吸水率<55%、穩定時間<3.0分鐘。每年區域試驗、生產試驗產量比對照增產≥0%,且每年區域試驗、生產試驗比對照增產≥0%試驗點比例≥60%。2.3.1 耐鹽堿小麥:耐鹽性鑒定結果為不低于3級的品種。兩年區域試驗平均產量比對照增產≥3.0%,且每年區域試驗比對照增產≥2.0%,生產試驗比對照增產≥2.0%;每年區域試驗增產≥2.0%、生產試驗增產≥0.0%試驗點比例≥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