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姜明:以科技之力,守护黑土地粮仓

作者:中国农资传媒 内容团队 2025/3/10 8:54:40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所长姜明以其深厚的科研背景和扎实的履职实践,成为黑土地保护的实践者与该领域“代言人”。他深知,黑土地是“耕地中的大熊猫”,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石,因此,他将自己的科研智慧与政协委员的职责紧密融合,为黑土地保护注入了强大的科技力量。“我们让科技从实验室走到了田间地头,真正为农民带来了实惠,也为黑土地保护提供了有力支撑。”姜明自豪


圖片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所長姜明以其深厚的科研背景和扎實的履職實踐,成為黑土地保護的實踐者與該領域“代言人”。他深知,黑土地是“耕地中的大熊貓”,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基石,因此,他將自己的科研智慧與政協委員的職責緊密融合,為黑土地保護注入了強大的科技力量。

“我們讓科技從實驗室走到了田間地頭,真正為農民帶來了實惠,也為黑土地保護提供了有力支撐。”姜明自豪地說。自擔任中國科學院“黑土糧倉”科技會戰總指揮以來,他帶領團隊深入田間地頭,構建了針對不同區域的黑土地保護適宜性模式,這些模式覆蓋了東北15.8萬畝核心示范區,通過秸稈還田、免耕播種、條帶耕作、水肥一體等先進技術,既緩解了黑土地退化,又保證了增產增收。

在履職過程中,姜明直面黑土地退化的痛點問題。他深入調研,發現東北黑土地面臨侵蝕溝發育、秸稈打包帶土等現實挑戰,這些問題直接影響了黑土地作為糧食安全“壓艙石”的重要根基。對此,他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針對性的建議,如將侵蝕溝治理與高標準農田建設一體化實施,推動水利與農業部門協同規劃;升級打捆機除塵設備,建立全鏈條評價體系,分類推廣區域適宜的秸稈還田模式等。這些建議得到了國家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并被納入國家侵蝕溝治理專項和相關政策中。

姜明還積極推動自己的履職成果轉化為國家政策。他積極倡導優先支持東北黑土地高標準農田建設,2024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將東北黑土區確定為高標準農田建設的重點區域。同時,他連續兩年在財政部座談會上建議加大黑土地保護資金統籌力度,促進涉農資金向土壤養護、耕地保護等領域傾斜,為黑土地保護提供了有力的資金保障。

黑土地保護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黑土地保護不能奢望畢其功于一役,需要科學施策、全民參與、久久為功。”姜明提出,“提升土壤有機質含量是核心任務,要進一步推廣保護性耕作技術,并通過政策激勵、調動農民積極性。”同時,他還建議將黑土地保護納入“十五五”規劃重大工程,設立重大科技專項,擴大保護覆蓋面,打造特色農業品牌,為鄉村振興增添動力。

姜明告訴記者,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他繼續關注耕地質量提升、高標準農田建設。他驕傲地告訴記者:“捏把黑土冒油花,插根筷子能發芽——這是黑土地的饋贈。黑土地傳到我們這一代人,我們有責任用科技與智慧守護好這份饋贈,為‘大國糧倉’的未來貢獻自己的力量。”

編制 | 心   怡

審校 | 趙光輝

監制 | 陸   璐

文中部分圖片來源網絡,僅供學習、交流使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