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农业为丰收“加码”

作者:黑龙江日报 2024/8/13 15:17:27
每架次飞机作业面积可达1200多亩。 □文/摄 吴双本报记者 刘大泳 8月初秋,阳光洒满田野,盎然的生机在广袤的田野勃发。 在七星农场有限公司第五管理区大田里,一架载满药剂的飞机

100.jpg

每架次飛機作業面積可達1200多畝。


        □文/攝 吳雙 本報記者 劉大泳


        8月初秋,陽光灑滿田野,盎然的生機在廣袤的田野勃發。


        在七星農場有限公司第五管理區大田里,一架載滿藥劑的飛機騰空而起,開展噴藥作業,霧化的藥液均勻地落在農作物葉面上。


        “每架次作業面積可達1200多畝,全天航化面積可達2萬畝左右,我們還根據每天溫度變化科學調整航化飛行時間,有效確保水稻防病效果達到最佳。”農技人員告訴記者,飛防作業還具有效果好、效率高、進度快等優點,確保高效率、高標準、高質量地完成航化防病任務。


        新技術、新模式、新裝備、新場景正在為佳木斯傳統農業不斷注入新動能。近年來,佳木斯市深入貫徹落實全省智慧農業發展部署,搶抓數字農業發展機遇,持續推動數字技術與農業產業全鏈條謀劃、全環節融合、全過程賦能,加快推動數字賦能農業現代化高質量發展。


        構建數據管理平臺,實現農業信息“數字化”。佳木斯全力構建數據管理平臺,與中國移動、中國聯通等網絡運營商深度合作,將互聯網+、大數據、移動互聯、音視頻、3S技術及專家智慧集成應用到農業生產中,構建農業生產全過程數字化、智能化管理平臺,全面夯實智慧農業發展基礎。


        以富錦市萬畝水田展示區、樺川縣玉成合作社等7個智慧農業示范基地為樣板,佳木斯集中整合區域耕地基礎信息、農事生產需求、金融保險服務等相關數據,實現了“農田水利”一張圖、“農技服務”一張網,為農業生產、加工、銷售提供“一條龍”“一站式”服務。推進天、空、地立體化監測體系應用,通過太空衛星遙感、低空飛機巡田、田間傳感器監測等,對農田土壤墑情、光熱條件等農業生產環境和農作物長勢狀況數據實時采集,隨時為農作物進行全身體檢。


        完善智能決策服務,實現農業管理“科學化”。佳木斯全域推廣應用“數據采集+專家診斷”智能管控模式,形成以縣級智慧農業調度指揮中心為中樞,以986個植保監測點為依托的病蟲草害在線智能化診斷體系,帶動水稻葉齡診斷、側深施肥等20項重點技術全面應用;國儲糧倉全部實現智能化管理,3046套監控設備實現調運安保線上監控;智能灌溉嚴格控制自動閥門實現灌水定額,節水40%以上;創建了全國第一家公益性農業科技咨詢平臺“農科云”服務平臺,全年、全時段、全學科為農業生產經營主體提供屏對屏、線連線、面對面技術指導服務,日均在線觀眾達到1.5萬人以上,實時解答問題200個以上。


        同時,全力推動北斗智能監測終端在保護性耕作、深松整地、秸稈還田等作業中的應用,為農業生產“科學化”“標準化”提供有力保障。今年,保護性耕作作業監測設備達到2086臺,是2023年的2.45倍;全市農業綜合機械化率已連續兩年達到99%以上,全市6個縣(市)全部獲批國家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縣(市)。


        推進產品追蹤溯源,實現農業監管“精準化”。佳木斯實施農產品(5.290, -0.02, -0.38%)質量安全溯源監管,全市316家農產品生產主體入駐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平臺,實現可追溯銷售總量1.9萬噸,合格證打印數量6.6萬張。推動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與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制度相融互促,對納入追溯管理的農產品出具電子合格證,為農產品質量安全加上“雙保險”。發揮大數據優勢,利用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系統數據匯總分析功能,綜合分析研判全市農產品質量安全情況,為針對性采取措施、實施農產品質量安全精準管控提供了有力支撐。


        發展智慧農業對促進農業高質量發展、全面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具有重要意義,也是實現從農業大市到農業強市跨越的必由之路。下一步佳木斯市將立足智慧農業發展潛力差異,強化頂層設計,為實現以智慧農業為代表的現代化農業強市奠定堅實基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