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稻双收,走进云天化“云米”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全面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牢牢守住十八億畝耕地紅線,逐步把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田,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強化農業科技和裝備支撐,健全種糧農民收益保障機制和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確保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作為云天化集團積極融入國家鄉村振興戰略及云南省高原特色現代農業以及“綠色食品牌”的戰略部署,積極向現代高原特色農業轉型升級和發展。2018年借助勐海香米資源稟賦,以訂單農業為切入點,整合“科研+種植+收儲、加工+品牌流通+商貿”水稻產業資源,逐步發展完善訂單農業、飛防植保、農資定制與銷售、特色農產品銷售等相關業務,打通“云米”全產業鏈。進入“十四五”以來,圍繞“四個定位”戰略要求,云天化著力構筑“云南省糧食產業平臺”、“東南亞農業產業平臺”兩個平臺,通過種業、云米、傣王稻、境外“四輪驅動”的盈利主線,全面開啟“云米”產業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在探索創新發展路徑上,云天化積極推廣再生稻種植,即種植一茬收獲兩回,在第一季水稻收割后,留有合適的稻樁,利用稻樁重新發苗、長穗,再收一季。再生稻種植技術適合于3月份種植的水稻,7月份稻谷收獲后的氣候、溫度適合再生稻的生長。較單季種植相比,再生稻增加的種植過程環節不明顯,留有稻樁后進行一次施肥,促進稻苗生長,后期不用追肥、打藥,成熟后進行收割即可。
2019年以來,云天化牽頭帶領勐海當地種植戶,開展了“一種雙收”的再生稻種植模式。該模式在一茬水稻收割后,通過利用水稻套餐肥和科學管理,讓稻樁重新發苗、結穗之后再收一季。再生稻模式不僅有著省種、省工、省肥、省藥、省水、省秧田的特點,同時具備了豐產優質、節本提質、綠色增效的顯著效用。
再生稻模式較常規單季種植相比,產量增加33%,效益增加45%;較熱區一年兩季種植相比,產量降低20%,單效益提升21%,相較于當今人工、農資、燃油等上漲的時期,再生稻種植模式更能為農戶減少種植投入,帶來更大的收益。
經過3年不斷摸索和經驗技術總結,今年種植戶再生稻達到了200公斤/畝,實現了公司和種植戶的共享共贏“雙豐收”。再生稻高產栽培技術不僅能提升稻米產量,同時也能明顯增加農民經濟收入,是落實國家“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對提升糧食及整體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