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花生大会|| 刘娟:花生大面积单产提升施肥技术
河南省農業科學院花生研究所研究員、
國家花生產業技術體系黃淮區域高產栽培崗位科學家 劉娟
花生成為河南許多縣的主導產業,目前面積最大的縣為正陽縣,種植面積在160萬畝左右,其次為鄧州市、唐河縣在80萬畝左右,汝南縣和方城縣種植面積在70萬畝左右,河南省有55個縣(區)花生種植面積超過10萬畝。
我國油料安全形勢嚴峻。我國食用油自給率僅為30%左右,而花生國際競爭力相對最強,是自給率最高的油料產品。
2025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深入推進糧油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行動;進一步擴大糧食單產提升工程實施規模,加大高產高效模式集成推廣力度,推進水肥一體化,促進大面積增產。多措并舉鞏固大豆擴種成果,挖掘油菜、花生擴種潛力。
花生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丘陵山區及沿海、沿河沙土地上,生態條件差。低產是品種、栽培環境、栽培技術等多種原因所致。
低產田缺肥少水是單產低的主要原因。高產田未能做到平衡施肥;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不協調,徒長倒伏;群體結構不合理,群體質量差。如果充分利用光等自然資源,發揮品種遺傳潛力,產量空間很大。
缺乏高產穩產品種;
受氣候因素制約,如干旱、澇害等;
土壤質量差。如土壤結構差、耕層淺、緊實板結等;
栽培管理技術不成熟;
施肥不合理,如氮肥施用多,而磷、鈣肥施用少等;
營養和生殖生長不協調,如營養生長過旺、徒長、倒伏,后期早衰;
連作障礙等。
花生的產量潛力有多高?單粒精播技術攻關連續突破700公斤,2023年山東莒南創造實收畝產865.5公斤的紀錄。
花生本身的產量(產量=單位面積株數X單株結果數X果重)潛力:葉片的光和潛力(凈光合強度大 43-52 mgCO2/dm2/h、光飽和點高)、葉片的功能期、生長冗余(營養體大,無效花、果針、果多)、莢果飽滿度。
通過栽培技術充分發揮花生的高產潛力,多結果、長大果、飽果,實現產量構成因素最佳組合。
“花生喜乏肥”:花生吸收的養分70-80%來自土壤。固氮作物:初花期,根瘤菌開始大量固定空氣中的氮,花生所需的氮素的1/2~2/3由根瘤菌提供。
每生產100千克莢果,需氮5.5 kg、磷1.1 kg、鉀3.3 kg,氮、磷、鉀的比例為5:1:3。
氮、磷主要積累在莢果中,氮占全株的56%~76%,磷在莢果中含量占全株的62%~79%。鉀素在莖中含量較高,占全株的33.3%~39.3%。
氮、磷、鈣的吸收積累高峰均出現在開花下針期-結莢期,鉀素相對有所提前。吸收積累量均隨植株的生育進程而增加,至飽果成熟期達到最大。
花生應優先選用緩、控施和有機肥料,提高利用效率,減少化肥用量。不同生育時期,花生對氮肥吸收利用表現為結莢期>花針期>苗期>飽果期。施用緩/控釋氮肥既可以滿足不同生育期花生對氮的需求,又可以避免生育前期因土壤氮濃度過高對根瘤固氮帶來的不利影響,實現“供需同步”高效施氮。
有條件應采用測土配方施肥或者水肥一體化種植。在沒有測土配方施肥條件的,采取以田定產,以產定肥的辦法。
確定適宜目標產量。花生目標產量可以根據近3年花生平均產量(正常氣候條件)增加10%~15%確定,也可以是花生歷史最高產量。如果目標產量過高,超出通過施用氮肥所能獲得的聲量、容易引起高投入低產出,如果目標產量過低,雖然降低了氮肥用量,但不能充分發揮產量潛力,降低花生產量和經濟效益。
確定適宜氮肥施量。根據確定的目標產量進一步確定適宜氮肥施用量。可以根據目標產和生產田塊的地力水平來確定,具體為:
目標畝產量為300—400kg時,土壤速效氮含量>50mg/kg時,純氮施用量為每畝4—7kg;
目標畝產量為400—500kg時,土壤速效氮含量>100mg/kg時,純施用量為每畝7—10kg;
目標畝產量為500—600kg時,土壤速效氮含量>130mg/kg時,純氮施用量為每畝10—12kg;
目標畝產量為600—700kg時,土壤速效氮含量>150mg/kg時,純氮施用量為每畝12—14kg。
磷肥種類及用量。當土壤速效磷含量<10mg/kg時,磷肥(P205)推薦施用量為每畝5.4—7.8kg;當土壤速效磷含量10—20mg/kg時,磷肥推薦用量為每畝4.9—7.0kg;當土壤速效磷含量20—40mg/kg時,磷肥推薦用量為每畝4.3~6.2kg;當土壤速效磷含量>40mg/kg時,磷肥推薦用量為每畝3.5—5.5kg。
在中性或偏堿土壤上也可用酸性過磷酸鈣作為磷肥,而在酸性土上可用鈣鎂磷肥或磷酸二銨代替三元復合肥。有條件的地區可用含有解磷細菌(1—2kg/t)的加菌復合肥代替普通復合肥,或者用某些新型肥料代替部分或全部磷肥。
確定適宜鉀肥施用量。可以根據土壤鉀素水平來確定鉀肥用量,當速效鉀(K20)含量低于50mg/kg時,鉀肥(K20)用量為每畝6.67—10kg,當速效鉀含量為50—90mg/kg時,鉀(K20)施用量為每畝4—6.67kg,當速效鉀含量高于120mg/kg時鉀肥(K20)施用量為每畝2—4kg。沒有測土條件的地塊可根據土壤質地判斷施鉀量,一般黏土速效鉀含量較高,可少施鉀肥,而沙土往往速效鉀偏低,應增施鉀肥。
選擇適宜的鉀肥種類。花生鉀肥施用應以硫酸鉀為主考慮到成本因素,在酸性土和中性土上可以施用少量氯化鉀,而在鹽堿土上應嚴禁使用氯化鉀。
花生高產高效施肥技術包括3個:
測土配方平衡施肥技術;
大量元素+微量元素+有機肥+復合菌肥施用技術;
花生水肥一體化技術。
測土施肥總策略一是要養分平衡,通過土壤化驗,缺啥補啥。重點關注磷、鉀、鈣、硫、鉬、鐵和硼等營養元素。二是要用量適當。減少氮肥用量,高肥力地塊氮5-6kg;中等肥力地塊氮6-7kg;中下等肥力地塊氮6.5-7.5kg。三是要增施有機肥。優質餅肥、生物炭、生物有機肥。四是要肥料深施。肥料深施5-10cm,氮肥利用率提高8%以上。五是要實行動態管理。做到看天、看地、看長勢 “三看 ”科學追肥。
大量元素+微量元素+有機肥+復合菌肥施用技術(以“三只虎”為例),實驗地點在駐馬店市正陽縣(麥后直播花生)和開封杞縣(蒜茬花生)。
施用三只虎復合菌肥處理的脂肪和油酸含量均高于對照復合肥處理,蛋白質和亞油酸低于復合肥處理,三只虎75kg/畝和三只虎50kg/畝的脂肪分別比復合肥的處理高 2.79%和1.78% ,油酸分別比復合肥的處理高13.42%和9.50%。施用三只虎復合菌肥提高了花生的脂肪和油酸含量,提高了花生的品質。
三只虎復合菌肥料施用可促使花生根系早發,增加了根長、根體系和根表面積,根瘤數量增多,可以提高了根系吸收養分的能力;促進主莖和側枝發育,下針數量增多,有利于莢果發育,飽果增多,有利于產量的形成。從莖的顯微結構來看,施用三只虎肥料的植株生長更健壯,抵御外界不良環境的能力更強以及物質貯藏轉化能力高。
三只虎肥料的施用提高了葉片葉綠素含量,從而提高花生葉片的光合能力,促進了碳水化合物的合成。
技術原:通過滴灌系統同步供水供肥,實現“少量多次”精準調控;
實施條件:需配套水源、過濾設備、滴灌帶及電力設施,適合連片種植(5-20畝);
3大優勢節肥節水:肥料利用率提升30%-50%,節水50%以上;
增產提質:新疆、河北示范田畝產達600-630公斤;
高效管理:千畝施肥1日內完成,適應沙地、鹽堿地等邊際土壤。
花生種植通常采用起壟覆膜、穴播種植,非常適合滴灌水肥一體化。根據覆膜和不覆膜有分為膜下滴灌水肥一體化和起壟滴灌水肥一體化。
滴灌施肥要特別注意的2個問題:
一是過量灌溉問題。土壤長期處于過飽和狀態不利出苗。
二是施肥后的洗管問題。一般先滴水,等管道完全充滿水后開始施肥,原則上施肥時間越長越好。施肥結束后要繼續滴半小時清水,將管道內殘留的肥液全部排出。
水溶肥的優點:
其一,采用水、肥同施,以水帶肥,實現了水肥一體化,施肥效率高,并可以減少施肥總量,發揮肥水協同效應,使肥和水的利用效率都明顯提高。
其二,肥效快,可解決高產作物快速生長期的營養需求。
水溶肥的缺點:
其一,水溶肥料價格普遍較高,不利于普及。
其二,速效性強,難以在土壤中長期保存。用肥量要嚴格控制,如果單次使用稍多,就會造成肥料流失,既降低施肥的經濟效益,達不到高產優質高效的目的,還會造成水環境的污染,不利于可持續發展。
綜上,花生單產提升需以精準施肥為核心,通過“以田定產、以產定肥”策略,結合現代微生物技術與智能灌溉手段,可充分挖掘品種潛力,實現畝產800公斤以上的高產目標。該技術體系不僅為保障國家油料安全提供支撐,也為農戶增產增收開辟可行路徑。
2025花生綠色高產種植大會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