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量中挖潜新增量!!河南,重启!

作者:《农资与市场》传媒 新媒体 2024/12/16 9:48:41
河南素有中原粮仓之称,中原熟,天下足。河南,这个有着1亿亩耕地的农业大省,在中国农资市场版图中,是企业上量的主战场之一。都说打开河南市场,就打开了全国市场。对农资企业来说,现在的河南市场已经是个成熟的市场,是个十足内卷的存量市场。但随着种植结构、作物结构的加速调整,河南对农资需求的变化也在悄然变得多元,新的变量也催化出新的增量。成熟的市场值得重新挖潜,河南,永远值得聚焦。要增量,还是要从河南的大田
河南素有中原糧倉之稱,中原熟,天下足。
河南,這個有著1億畝耕地的農業大省,在中國農資市場版圖中,是企業上量的主戰場之一。
都說打開河南市場,就打開了全國市場。對農資企業來說,現在的河南市場已經是個成熟的市場,是個十足內卷的存量市場。
但隨著種植結構、作物結構的加速調整,河南對農資需求的變化也在悄然變得多元,新的變量也催化出新的增量。
成熟的市場值得重新挖潛,河南,永遠值得聚焦。要增量,還是要從河南的大田沃土中挖潛。





作物體量龐大

河南的增量基礎首先源于龐大的作物體量。

河南是農業大省,耕地面積穩定在1.1億畝以上,位居全國第三位。糧食生產是河南最具分量的“王牌”,也已成為了河南享譽全國乃至全世界的燙金名片和特色標簽。

2023年河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全年全省糧食種植面積1.62億畝,產量 6624.27萬噸,其中小麥種植面積 8529.1萬畝,產量 3549.73萬噸;玉米種植面積 5796.6萬畝,產量 2365.70萬噸。油料種植面積 2415.4萬畝,產量703.04萬噸,其中花生種植面積 1960.56萬畝,產量 638.86萬噸。

截至 2023年底,河南省已建成高標準農田面積 8585萬畝。2024年 5月,河南省印發的《河南省主要糧油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行動方案》提出,到2025年,在高標準農田建成區、示范區基礎上,河南將集中打造1500萬畝小麥高產示范區、2000萬畝玉米高產示范區、80萬畝大豆高產示范區、100萬畝水稻高產示范區,穩定保障糧食產能與安全。

主糧之外,河南也是蔬果大省。2023年河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23年河南省蔬菜種植面積 2699.1萬畝,居全國第 1位;產量7855.78萬噸,居全國第 2位。食用菌產量189.78萬噸。瓜果產量 1502.73萬噸。


河南省大部分為露地蔬菜,設施蔬菜占比在 15%左右。全省 70% 以上的蔬菜種植集中在杞縣、內黃、扶溝、新野、鄧州、滑縣等 50個縣( 市、區)。2023年,河南省設施蔬菜的種植面積達到了395.7萬畝,總產量為766.03萬噸;到 2025年,河南省的設施蔬菜生產面積將達到588萬畝,總產量達到 2000萬噸。

圖片

圖片

圖片






農資市場容量增長穩健

1.6億畝以上的糧食種植面積,2600萬畝以上的蔬菜面積,1900萬畝以上的花生面積,多元且龐大的作物體量造就了河南多元且龐大的農資市場容量。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截至 2021年底,河南農藥使用量為 9.74萬噸;截至 2022年底,河南農用化肥中,氮肥施用量157.58萬噸,磷肥 71.80萬噸,鉀肥 47.58萬噸,復合肥 318.34萬噸。

業內人士表示,河南作物結構豐富,農資需求一直保持旺盛的態勢,整體市場容量在百億元之上。其中,按照我國作物用藥畝成本 50元來計算,河南農藥市場消費大約為 70多億元。隨著近兩年以花生為代表的特色經作的崛起,市場容量得到進一步的釋放,保持穩健增長。

圖片

圖片






特種藥肥、種、藥同播市場潛力巨大

近兩年在河南的大田市場上,在小麥為代表的主糧作物上,特種藥肥成為廠商競逐的新細分熱門品類增量賽道。

2023年河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小麥種植面積為 8529.1萬畝,產量3549.73萬噸。

近年來,受耕作方式變化和氣候異常等因素影響,我國小麥莖基腐病、紋枯病、全蝕病、黑穗病等多種土傳、種傳病害及地下害蟲呈逐年加重發生趨勢,小麥條銹病、白粉病等氣傳病害也呈早發、重發態勢,對小麥安全生產構成了較大的威脅。

小麥莖基腐病屬于小麥根部真菌性土傳病害,從播種到收獲,全生育期均可發病,具有病源復雜性、潛伏周期長、反復侵染、防治難度大、危害嚴重、農戶認知有限等防治難點。這都為藥肥在小麥上的施用和推廣創造了特定需求場景,為此不少企業推出了針對小麥根腐病、紋枯病、全蝕病、白粉病、銹病防治問題的特種藥肥,用于種藥肥同播。

目前河南市面上常見的品類有防蟲藥肥:采用緩釋包膜技術,有效預防小麥蚜蟲,蠐螬、螻蛄等地下害蟲,持效期長達 6 個月以上。防病藥肥:內含高效內吸性殺菌劑,有效預防種子和土壤中病毒病菌的危害,對小麥全蝕病、基腐病等土傳病害效果明顯。

增產藥肥:含氨基酸和中微量元素,根據小麥營養需要緩慢釋放,有效促進小麥出苗早、苗齊苗壯、分蘗多、營養充分、產量高。

河南聚幫生物藥業有限公司北方部營銷總監萬常科表示,藥肥的未來增量市場一定是在河南為代表的大田市場。藥種肥同播是小麥全生育期防治的基礎,有利于壓低小麥整個生育期的病蟲基數。

而特種藥肥種藥同播有巨大的市場潛力,因為隨著土地流轉的加速,特種藥肥能夠以肥帶藥、藥促肥效、調土壯苗、長效持效、使用方便、省時省工的優點被越來越多的散戶和種植大戶所認可。尤其是一些種田大戶種植小麥不再使用傳統的拌種劑,而是用種藥同播的顆粒劑取代。

萬常科認為,目前特種藥肥在小麥上的應用面積在擴大,農戶底肥施用最多,其次是追肥,市場容量已初具規模,占比在逐年增加,預估不低于 30%,市場機會性需求增加,各個廠家都順勢加大了特種藥肥產品的推廣力度。

目前,布局小麥藥肥的企業都推出了適用于小麥種藥同播的特種藥肥產品,例如,遠見·紅火麥巧樂?小麥專用藥肥、河南聚幫的巧播?、麗碧康的康之源?,都適用于小麥種藥同播。

特種藥肥在河南小麥上的應用推廣已經基本邁上正軌,廠商的銷售也漸入佳境,未來要想在小麥上打造藥肥大單品產品一定要安全穩定、市場使用率高、復購頻率高、產品性價比高、產品的差異化性鮮明、核心賣點明確。

同時,企業自身還要有強大的團隊、線上線下的立體營銷和專業的技術服務方案及模式做支撐。

從河南藥肥推廣的方向來看,未來有兩大趨勢 :


一是根據作物特定階段的營養和病蟲害防治需求,通過基施實現有效成分智能精準釋放的緩控釋藥肥未來將搶占部分大肥的市場份額 。


二是將腐植酸、生物刺激素、中微量元素等營養物質與農藥進行復配增效的特種藥肥,將搶占部分特肥產品的市場份額。這類產品可強化功能,精準定位,實現對土壤線蟲、土傳病蟲害等靶標的防控。






花生成新的上量風口

世界花生看中國,中國花生看河南,河南花生種植面積及產量、單產均居國內第一。從國家統計局公布的花生種植面積數據來看,自 2004年起河南花生種植面積就居于國內首位;從 2018年開始,種植面積都穩定在 1800萬畝以上,產量穩定在 500萬噸以上,單產穩定在 300公斤以上。

截至 2023年底,河南花生種植面積達到 1960.56萬畝,產量達到 638.86萬噸,約占全國種植面積的 29%,產量的 39%。

所以,花生已經成為布局河南市場的農資廠商謀求增量的核心作物。

圖片

河南新豫董事長楊傳軍表示,除小麥、玉米之外,花生是近幾年廠商布局最火熱的作物。整體來看,河南花生種植是減種與復興交融的。

因同期玉米價格持續下行,而花生價格表現堅挺,今年驚蟄前后,河南多數花生產區種子銷售情況良好,有的零售店種子都賣空了,農戶的種植積極性非常高。

除了正陽縣及周邊傳統產區因重茬與病蟲害多發導致面積有所減少外,預計 2024年豫南地區新季花生種植面積增幅在 10%,主要集中在上蔡縣、平輿縣、汝南縣、確山縣、桐柏縣。

同時,豫東的開封市、尉氏縣,豫北的新鄉及焦作種植面積增幅也會比較大。

近年來,河南花生產區由于連種重茬、用藥單一、用肥過量導致的莖腐病、根腐病、果腐病、青枯病及白絹病等土傳病害逐年高發,花生早衰落葉,死棵爛苗發生面積也呈現快速增長的態勢,造成花生嚴重減產,有的地塊幾乎絕產。

肥料上,對土傳病害防控、土壤調控有顯著效果的菌劑、菌肥、腐植酸類等功能性特肥產品近幾年在花生上得到大面積的推廣和應用,花生用肥穩步由傳統的大水大肥進入到特肥時代。

湖北三寧農資貿易有限公司農化部部長趙洪濤表示,隨著花生土傳病害的高發,農戶提質增產意識提升,具備改良土壤、預防青枯、白絹病的功能性肥料需求逐年提升,市場日漸打開,銷量也成倍增長。但是礙于花生效益的震蕩,推廣上還面臨不少困擾。

未來,廠商還是要加大花生種植技術培訓,而且要針對性地布置實驗示范田,讓農戶切實感受到功能性肥料可增產增收,這是行業共同責任,也是挖潛增量的機會。

農藥上,土壤處理劑、藥肥在花生上都得到進一步的推廣。憑借突出的殺蟲抗病效果,藥肥在花生市場上和農戶間的認可度逐步拉升,而且隨著這兩年洗牌的加速,也逐漸形成寡頭之勢。


目前在河南花生市場初步形成了以廣西田園為首,廣西樂土、廣東中迅、河南遠見、鄭州沙隆達、陜西標正、波爾森等企業為代表的多品牌共榮的局面。

廣西田園的撒成金?、廣東中迅的根力奇?、河南遠見的紅火?、鄭州沙隆達的倍喜樂?、陜西標正的錦袖?、波爾森小男孩定閑?在花生區都已經是成熟的大單品。


未來,藥肥要想在河南花生市場再上臺階,還是要科學謹慎,對經銷商和農民實事求是,明晰功效,才能謀得更長遠的增量空間。

圖片

圖片

河南農資市場新增量永遠都在。

對企業來說,要在河南這個十足內卷的存量市場上找到新的增量邏輯,明晰增量路徑,還是要做好新的布局考量,重新找到用戶需求和自己的位置,深度做好作物、品類、服務的價值升級。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