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份梨树如何管理?这篇文章讲清楚!
本月新梢部分停止生長,對營養生長過旺的梨樹,未停長的中長枝要輕度摘心,可使側芽分化,以形成部分花芽,摘心根據樹勢宜在上中旬開始,最遲到下月上旬完成。因為適當晚摘在促使側芽形成腋花芽的同時,可以使側芽不抽二次枝。
中旬最重要的是做好“早生新水”、“長壽”等早熟品種梨的采收工作,分批采收,第一次采收上部、外圍果,占全樹總量的三分之一左右,間隔數天后,再采中部果,再隔數天后采中心、下部果,10—13天左右果子全部采完。這樣延長了果實膨大期限,同時緩和了采收對樹體生理活動的激烈轉變,有利于恢復樹勢,防止采后大量落葉。采收時從樹冠外部到內部,自下而上采收,采摘時要求輕摘輕放,采下果實放在10公斤左右的塑料箱,避免太陽暴曬。
巧施肥可防梨樹黃化病:梨樹黃化病一般是葉子先開始變色,嚴重時整片葉子變白,葉子邊緣會形成壞死斑,再發的新枝葉都比較瘦小,腋芽不充實。黃化病的主要起因是缺鐵,中性土壤中,大肥、大水尤其是偏施氮肥,會造成新枝生長過旺,鐵元素吸收不足,也會使新梢表現出不同程度的缺鐵失綠癥,這種情況下能夠通過平衡施肥、增施有機肥、多施生物肥、控制新梢生長等方法使梨樹黃化病得到控制。
配方施肥為:磷鉀肥1公斤+有機肥3公斤+微生物復合菌300克,硫酸亞鐵適量,芽肥一次,膨果肥一次,越冬肥一次,一年共施 3次。需要特別注意的是,芽肥一定要少上氮肥,重施有機肥和生物肥,正常果樹可適量減少配料。磷鉀肥可用46%以上的復合肥、有機肥可用沼氣液代替,復合菌是枯草芽孢桿菌+膠質芽孢桿菌,或新生力復合菌劑。七月中旬對中熟品種施硫酸鉀肥,初果樹每株0.1公斤(1公斤是2斤),盛產果樹每株0.2公斤。
病蟲害防治方面要注意黑斑病、黑星病、輪紋病,孢子發散可能出現高峰,可用10%博邦1500倍(每桶約30斤水加10克農藥)或10%世高(10苯醚甲環唑水分散粒劑)5000倍(每桶約30斤水加3克農藥),兩種藥交替施用效果更好。
梨小食心蟲對梨果實的危害
梨小食心蟲
梨小食心蟲、刺蛾、梨網蝽等蟲害防治:刺蛾、梨網蝽可用20%滅幼脲3000倍(每桶約30斤水加5克農藥);
紅蜘蛛、梨葉壁虱大量發生,可用2%噻蟲啉1500倍(每桶約30斤水加10克農藥)。
最后推薦兩個用藥方案,方案一:52.25%氯氰毒死蜱乳油2000倍+25%滅幼脲懸浮劑800倍+10%烯啶蟲胺水劑1000倍+20%苯醚甲環唑微乳劑2000倍。
方案二:3.2%甲維氯氰微乳劑1000倍+25%殺鈴脲懸浮劑2000倍+80%烯啶吡蚜酮水分散劑2000倍+43%戊唑醇懸浮劑2000倍液。
上面兩個方案朋友們任選一個就行!
梅雨結束后迎來高溫、干旱的盛夏,要加強土壤管理,覆蓋是土壤管理的重要措施。夏季表土覆蓋后能保持土壤水分,降低地溫,同樣能起到養根保葉作用。覆蓋材料可用雜草,就地取材節約成本,也可用稻草等,如材料不足,可先在樹冠下局部覆草,以后經常收集補充直至全園覆蓋。久不下雨,必須要5—7天內進行灌水一次,灌水宜在傍晚進行,夜灌日排,降低田間溫度。另7月臺風暴雨多發,在土壤水分過多不利于樹體或果實生長發育時,需要及時控水或排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