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MAP示范农场:如何打造农业服务型联合体
為農業注入“綠”元素 推進綠色農業的生產性服務,是“十四五”農業發展的重要任務,是實現農產品提質增效、鄉村產業振興和低碳農業的重要手段。然而,我國農業生產普遍存在“農戶分散經營、綠色生產技術使用成本高、檸檬市場效應”等制約綠色農業發展的現實問題,需要創新綠色農業生產性服務體系,構建形式多樣、組織有效的綠色農業運營模式。 梳理國內外綠色農業生產性服務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 1、政府、高校、科研單位、龍頭企業、科技公司、專業合作社、農資公司、種植或養殖大戶等多主體協同發揮作用機理、有效合作 2、“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和農業科技服務公司”多元主體共生、利益互鏈是發揮綠色農業生產性服務功能的關鍵 3、農資供給的龍頭企業如何有效融入綠色農業全產業鏈,提供生產性服務 綠色農業生產性服務需要在農業生產和消費的每個環節均注入“綠”元素,從宏觀上看:能夠為農業生產全過程提供“低碳、有機、生態和資源節約”的各類服務;從微觀上看:能夠讓參與主體實現化肥農藥減量化、節能減排技術、提升綠色消費意愿等,有效的綠色農業生產性服務能實現農產品增產、農民增收、農業競爭力提升。 中化MAP戰略 2017年,中化現代農業技術服務平臺(Modern Agriculture Platform)—MAP戰略啟動,包括全程技術跟蹤服務、種子篩選、全程植物營養、全程植保、土壤改良、農業機械服務、訂單服務、金融服務、智慧農業服務等農業生產綠色服務,構建了新型的“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的綠色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模式,實現了“多主體合作、要素合理配置、種植結構優化、農業產值增加和農戶收入增加”等多項目標。內蒙古赤峰市阿魯科爾沁旗MAP示范農場產業扶貧項目則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1、以“合作社”為核心的組織運行模式 根據管理需要,由相關方共同成立項目組,MAP扶貧示范農場嵌入阿魯科爾沁旗專業合作社。各方職責如下: 合作社:作為MAP示范農場的經營主體,合作社法人為農場第一責任人,負責以整村為單位,整合耕地資源,實現耕地的適度規模種植。組織調配人員進行澆水、田間巡查等作業工作。 中化:中化(內蒙古)有限公司負責總體規劃,為MAP農場提供全程技術服務。中化旗下沈陽化工研究院通過定向技術研發為農場提供技術支持。中化農業為合作社提供全程種植管理方案及指導,提供全程種子、全程植物營養、農藥,全程技術監管,技術指導;協助完成移栽、播種等第三方作業對接,監督作業質量;協同合作社對接下游的農產品加工企業等事項。 2、設立“專項賬戶+合作社”的財務管理模式 設立專項財務賬戶,即阿魯科爾沁旗政府財政專項賬戶,聘請項目所需財務人員,建立嚴謹的財務管理機制,制定全程生產成本標準,按照生產流程,支付相關款項。全部款項做到有請示、有審批、有記錄。項目要求各合作社與所在村建立利益鏈接機制,原則上,將MAP示范農場項目總收益的5%,用來壯大村集體經濟收入;將總收益的5%作為防返貧基金;將總收益的20%用于合作社成員分紅。 3、多手段融合農業生產要素配置和激勵機制 內蒙古赤峰市阿魯科爾沁旗MAP綠色農業社會化服務新型聯合體為吸引和激勵更多農戶參與,形成綜合性的激勵機制。 一是鼓勵村干部牽頭成立合作社,以提高群眾代表性和組織化程度 二是基于市場經濟的基本規則,結合工作表現,按照總收益對應一定比例的畝均收益對合作社發起人予以獎勵,形成穩定的利益激勵機制 三是融合黨建,以“共建共榮、創新機制、引領發展、共享共贏”為原則,發揮組織、協調、推動作用,實現黨建促進農業現代化和產業發展 四是科學配置農業生產要素,做到不誤農時,利用機械及時進行各項農事操作,由中化農業和各合作社共同協調第三方作業及監管第三方作業質量 ▲ 運作中的MAP農機 4、探索建立自然災害應急管理服務體系 利用中化農業MAP大數據平臺,提供天氣預報等服務, 探索建立減災救災協調機制、建立災害應急預案機制,對可能出現的自然災害預警,及時采取應對措施,降低災害的影響。 實施成果 中化MAP綠色農業社會化服務新型聯合體,秉承科學至上、綠色環保的理念,為農戶提供先進的全程綜合解決方案,在經濟、生態和社會等方面都取得良好成效。 1、實現土地規模化綠色經營 中化MAP綠色農業生產性服務新型聯合體配合阿魯科爾沁旗政府通過土地整理、水利改造等規劃,將整村土地進行集約化、規模化特色作物種植。2019年推進了阿魯科爾沁旗六個村級專業農業合作社土地綠色規模化經營,土地集約化種植面積合計5970畝,涉及農戶648戶。 2、實現綠色農業生產全過程服務 中化農業MAP為種植戶提供線上、線下相結合的農業綜合服務。 線下:中化農業MAP阿魯科爾沁旗技術服務中心為農戶制定科學的全程作物營養方案,根據方案進行生產定制化的底肥產品和追肥產品。通過使用MAP服務,減少人工成本、時間成本及勞動強度。通過底肥和追肥的精準施肥,也提高了作物對肥料養分的吸收率。 根據不同地塊歷年的草害、病害、蟲害,中化農業MAP阿魯科沁旗技術服務中心制定了科學的植保套餐方案,針對不同階段農藥產品使用時間、使用量、打藥方式等都進行明確規定,保證了除草、防病、防蟲效果。 ▲ 有“變形金剛”之稱的大型噴藥機 線上:利用中化農業MAP智慧農業系統,讓種植戶及時掌握甜菜田間的長勢及病害情況,同時根據MAP智慧農業的天氣預報和田間積溫濕度等情況,及時調整作業時間,做到科學種田。 3、實現綠色農業生產降本增效 制約綠色農業發展的根本因素是成本問題,一般綠色農業成本高,產量低,農戶生產意愿低。中化農業MAP示范農場,通過延長綠色農業產業鏈,全程科學種植和管理,實現了降低成本,提高產品質量和產量的“節本增效”功效。以阿旗-中化農業-MAP扶貧示范農場種植甜菜為例,中化農業MAP技術服務中心為“合作社+農戶(MAP農場)”提供甜菜種子篩選+全程作物營養+全程植保套餐+全程技術跟蹤等綜合服務,MAP農場收入比傳統種植增收380元/畝,含糖率比傳統種植模式提高0.5-1%,含糖率的提高也幫助制糖企業大幅降低生產成本。 4、增加農戶收入渠道履行社會責任 為了充分發揮好中化農業MAP示范農場的扶貧功能,新型聯合體在利益鏈接方面設計了“三重收益”和“三重鏈接”的模式,群眾在農場能得到地租、務工工資和合作社分紅三重收益,“三重利益鏈接”為MAP示范農場將部分利潤用于壯大村集體經濟、扶貧資金和防返貧基金。這種新型利益聯合體模式增加了農戶的收入,解放更多勞動力,具有良好的社會效益。 啟示與思考 中化MAP綠色農業社會化服務新型聯合體以“讓環境更持續、農民更富足、農業更美好”為使命,助推中國綠色農業現代化進程。通過成立農業專業合作社,實施整村土地流轉,發展高標準農作物種植,采取全程服務,借助中化農業產業技術平臺優勢和科技優勢,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效率,實現高產高效,最終以產業分紅方式,使農民從土地經營中實現持續增收致富。 同時,作為政策性較強的項目,“中化農業-MAP扶貧示范農場”將探索持續發展模式,與地方政府的糧食安全、碳中和目標、農業生產公共服務和鄉村振興等“十四五”規劃緊密鏈接,形成參與主體多目標制衡關系,帶動綠色農業生產性服務新型聯合體科學發展,更好地發揮龍頭企業的社會責任和環境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