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薯业盛会||袁会珠:提质增效-马铃薯全程植保绿色防控技术!

作者:《农资与市场》传媒 农资与市场 2024/3/2 10:27:30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院 袁会珠马铃薯是我国第四大主粮,关系国家粮食安全,但是马铃薯生产面临诸多痛点,中国常年因晚疫病减产20%-40%,马铃薯并还多、难识别、难防治、毁灭性。种植规模化程度的增加、单一品种的大面积重茬连作、跨区远距离调运种薯以及种植方式的改变,造成我国马铃薯病虫害的发生与流行日趋多样化、严重化和复杂化。晚疫病、早疫病、黑痣病、枯萎病、黑胫病、疮痂病、金针虫、蛴螬、二十八

圖片14.png

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研究院 袁會珠

馬鈴薯是我國第四大主糧,關系國家糧食安全,但是馬鈴薯生產面臨諸多痛點,中國常年因晚疫病減產20%-40%,馬鈴薯并還多、難識別、難防治、毀滅性。

種植規?;潭鹊脑黾?、單一品種的大面積重茬連作、跨區遠距離調運種薯以及種植方式的改變,造成我國馬鈴薯病蟲害的發生與流行日趨多樣化、嚴重化和復雜化。

晚疫病、早疫病、黑痣病、枯萎病、黑脛病、瘡痂病、金針蟲、蠐螬、二十八星瓢蟲、

馬鈴薯塊莖蛾、蚜蟲、薊馬等“六病六蟲”為重點防控對象。

我國馬鈴薯生產上的主要有害生物共計 27 種。晚疫病是全球范圍內馬鈴薯生產上的第一大病害;早疫病是我國馬鈴薯生產上僅次于晚疫病的第二大病害,其發生呈逐年加重之勢;我國馬鈴薯土傳病害的年均發生面積約43.7萬公頃,北方產區重于南方產區。其中,瘡痂病、黑痣病、枯萎病和黑脛病在馬鈴薯各優勢產區均有發生,平均病株率 5%—30%,極端情況下可高達 90%以上。

圖片15.png

袁會珠老師重點分享了馬鈴薯病蟲害防治的幾個新技術:新技術1--微型薯生產中的蛭石消毒技術;新技術2--抗菌產物福萊菌肽的研究與開發;新技術3--馬鈴薯種薯生物處理技術;新技術4--阿泰靈防病增產技術;新技術5—植保飛防施藥技術!

在馬鈴薯全程防控技術層面,袁會珠老師分享了從苗期病蟲害防治技術、地下害蟲防控技術到塊莖形成期防治技術、塊莖膨大期防治技術再到收獲至貯藏期病蟲防控技術。此外袁會珠老師還重點分享了馬鈴薯綠色防控技術:馬鈴薯脫毒苗、生物防治、理化誘控、智慧植保等層面的綠色防控,助力馬鈴薯產業高質量發展。

WechatIMG39.jpg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