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亏两年终盈利,先达股份靠啥“翻身”?
日前,山東先達農化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先達股份”)發布了2025年第一季度業績預盈公告,預計一季度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為1,830萬~2,130萬元,將實現扭虧為盈。
同期,還公布2024年度業績快報,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24.19億元,歸母凈利潤虧損2,587.55萬元,但較2023年大幅減虧7,822.72萬元。
公開信息顯示,此次業績大幅提升與烯草酮有關。
同行業停產引爆價格
2月14日業內傳出消息,寧夏某企業年產1萬噸烯草酮裝置自1月起停車檢修,復產時間未定。這則消息恰逢海外采購旺季啟動,部分券商分析師迅速發布樂觀預期,認為當前烯草酮價格處于歷史低位,存在較大反彈空間。
作為國內最早實現烯草酮產業化的企業,先達股份在該領域占據重要地位。財報數據顯示,2023年公司烯草酮系列產品產量7352.45噸,占全年營收比重超四成,銷售金額達6.67億元。這已是該股年內第二次異動,1月10-14日曾因“一證一品”政策利好連續三日漲停,同期板塊內美邦股份9連板的強勢表現形成共振。
2月18日公司發布異動公告,承認關注到行業停產傳聞,但強調烯草酮市場競爭激烈現狀。據2023年報披露,該產品均價從2022年的18.32萬元/噸暴跌至9.02萬元/噸,跌幅達50.76%。2024年前三季度均價繼續下滑至7.60萬元/噸,同比再降21.73%。
在價格持續走低背景下,公司采取“以價換量”策略。2024年前三季度烯草酮銷量達8939.12噸,已超2023年全年總量,銷售額6.79億元同樣刷新年度紀錄。業績顯示,雖主要產品仍在成本線徘徊,但通過銷量提升和費用控制,2024年凈利潤虧損較上年收窄。
產能過剩引發行業洗牌
行業數據顯示,國內烯草酮產能已嚴重過剩。近兩年農藥產能向西北地區轉移,導致行業競爭白熱化。先達股份在年報中直言:“價格戰已致產品售價跌破成本線,短期難見好轉跡象。”公司原計劃建設的5000噸/年烯草酮車間已在2023年暫停。
這種行業性困境在財務數據上體現明顯:2022-2023年公司連續兩年虧損,2024年雖虧損收窄,但資產負債率仍達46.68%,高于行業平均水平。為應對困局,公司將戰略重心轉向專利產品創新,暫停產能擴張,重點推進喹草酮、吡唑喹草酯等新產品研發。
轉機出現在海外市場拓展。2024年上半年烯草酮出口量同比激增144%,公司解釋為“海外庫存周期恢復疊加種植面積擴大”。在巴西等主要市場,通過調整銷售策略,先達產品在大豆田除草劑領域的市占率持續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近期獲得北向資金逆勢增持120萬股,但機構持倉比例仍不足3%,游資主導的炒作特征明顯。中信建投分析指出:“行業拐點尚未真正到來,企業需在技術創新與成本控制間尋找平衡。”
盡管公司吡唑喹草酯等新產品已進入推廣期,但5億元的研發投入帶來沉重資金壓力。若海外市場拓展不及預期,或行業價格戰持續,可能影響扭虧進程。目前烯草酮價格仍在6.5-7.6萬元/噸區間波動,較歷史高點下跌超六成,行業復蘇仍需觀察供需結構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