呀!土豆!

作者:《农资与市场》传媒 郭英民 2023/2/27 9:43:34
土豆就是马铃薯,人尽皆知。马铃薯会议是我们的品牌会议,也是我们每年开年之后的“开山之作”,行业内估计也不会否认。去年因为口罩的原因,原本在张家口的会议都到最后一哆嗦了也没有哆嗦成,气得牙根疼。所以,今年的马铃薯会议我们早就有点迫不及待了。明天,第八届中国马铃薯产业生态发展大会就要开幕了,结合前些天和会议负责人去内蒙古、张家口调研的一些所见所闻所思,有一点浅薄的想法。总结了此行的几个关键词,希望此文
土豆就是馬鈴薯,人盡皆知。

馬鈴薯會議是我們的品牌會議,也是我們每年開年之后的“開山之作”,行業內估計也不會否認。
去年因為口罩的原因,原本在張家口的會議都到最后一哆嗦了也沒有哆嗦成,氣得牙根疼。
所以,今年的馬鈴薯會議我們早就有點迫不及待了。
明天,第八屆中國馬鈴薯產業生態發展大會就要開幕了,結合前些天和會議負責人去內蒙古、張家口調研的一些所見所聞所思,有一點淺薄的想法。
總結了此行的幾個關鍵詞,希望此文能為明天的大會虛張一點聲勢!
圖片


李冬虎


應該說,在“薯圈兒”,李冬虎這個名字應該并不陌生。
第一次見到李冬虎是在六年前,和六國的查日輝從烏蘭察布驅車幾百分公里到太卜寺旗,李總除了熱情接待我們之外,還告訴我們他正在瘋狂地學英語,且英語的口語化基本上已經信手拈來。
 
這讓我很吃驚,要知道那個時候李冬虎已經60多歲了,按理說這個年齡在學習上基本上應該躺平了,而且那時的內蒙古格瑞得馬鈴薯有限公司在種薯行業內已經是赫赫有名,他的動力何在呢?
“就是不想躺平,就是想挑戰一下自己。”就是這么簡單的理由,從李冬虎口中說出來,你還就得佩服。“活到老學到老”這句話說起來非常容易,但像李冬虎這么“擰”的老同志,還真就做到了。
六年后,再次見到李冬虎董事長,沒想到又給了我一個詫異!
“我在我們格瑞得設置了50多位經理!”李冬虎輕描淡寫地說。
李總說的“經理”可不是像有一些公司那樣,業務員就是經理,經理就是業務員。他說的經理可是實實在在地崗位負責人。要知道,格瑞得正式員工也就100多人,但是卻有50多位經理,也就是設置了50多位部門或者崗位負責人,有些崗位的經理下面也就一個員工。聽起來有點瘋狂,但細品一下,感覺很正常。
目前我們在馬鈴薯產業上板塊雖然不算很大。但是我們通過多種創新來引領行業在我們公司完美的實現了職業化,我們有個50個經理的管理團隊,90%都是年輕人。些年輕人從進了公司開始就專業的做種薯,同時我們推崇行業的標準化,讓種薯產業鏈的每一個板塊每一個細節都有我們自己的標準
“讓種薯產業鏈的每一個板塊,每一個細節都有他們自己的標準”,我認為這就是李冬虎設置50個經理的初衷所在。而且,李冬虎說,在標準化的基礎上他們還強調推行數字化比如說組培苗多高,生長時間有多長?每瓶苗需要有多少株,都有完整的數字
想想,要把這些細節做到極致,沒有具體的人死死地盯住每一個環節,怎么可能做到?
在李冬虎看來,質量決定產業未來,優質干凈的種僅能為客戶創造高效益能讓格瑞得引領行業可持續發展
我們的種不會污染土樣我們就減少輪作,實現完美的脫毒,少量的肥和能夠產生高效益,從而推動行業進行可持續發展這才是李冬虎的高度。


價格


“價格”對于馬鈴薯產業戰線上的每一個人來說都是極其敏感的。
無論是商品薯還是種薯,市場價格好了,一片歡騰,信心百倍。價格不好了,哀鴻遍野,垂頭喪氣。但是,但是從去年年底到目前為止的馬鈴薯價格,卻讓人有點樂不起來但又跳不起來的感覺,原因何在?
按道理說,1.5元一斤的價格基本上已經創造歷史新高了,但是價格高的背后卻是產量少了。
在河北久恩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總農藝師李治偉看來,今年的價格高是多種原因造成的,但是早霜無疑是導火索。
圖片
“對于馬鈴薯目前幾乎處于歷史最高,我認為這是有多種原因造成的。一是因為去年8月27日的早霜嚴重影響了馬鈴薯的產量,平均每畝減產一噸以上,僅僅是在一作區和二作區總體減產就在100萬噸以上;二是因為隨著疫情的結束,學校食堂、旅游正常化等因素也讓馬鈴薯的需求量大增;三是今年年初,云南產區又經歷了二次早霜,又一次影響了產量,才讓馬鈴薯的價格堅挺到現在。”
李治偉認為,隨著云南產區的大批量商品薯進入市場,價格應該會有所下降。但是也要考慮再加上北方庫存的庫存量有多少,如果庫存量很少,價格可能還會平穩地發展。
張北綠洲農服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光雷認為,馬鈴薯的主要影響在需求端。
需求在變化對我們國家各行各業影響很大有正向的影響也有影響。因為馬鈴薯屬于終端到低端的蔬菜啊,我們國家雖然給它定到主糧 但是它畢竟還是蔬菜 以蔬菜的形式出現。薯條、薯片,加工薯一類屬于中端,這三年的疫情影響主要影響的就是這種人人聚集的這種消費是降低的;第二呢 就是這三年響了互聯網電商銷售,包括現在的拼多多平臺、淘寶平臺,你看馬鈴薯在線上賣的非常火爆。很明顯的變化就是年我們很多三兩以下的三兩左右的都是以鮮食出現了,原來三以下基本上都是打淀粉用。這就導致搶占了很多的加工薯企業,淀粉薯企業的原料市場這也導致了價格的上漲。
當然了,在劉光雷看來,那一場早霜確實給一作區造成了巨大的減產,每畝地差不多減產一噸多,如按100萬畝種植面積,就要減產100多萬噸,肯定要影響價格。
不僅如此,在張北、壩上馬鈴薯產業協會會長、張家口盛源薯業有限公司總經理侯志臣看來,今天這個價格其實在去年秋天大家已經預想到了,因為除了去年的早霜的原因造成減產,今年春節南方的凍害造成的減產也很大,再加上各行各業的復工復產,工廠正常運行,學校復學,以及消費者對馬鈴薯消費習慣的改變等等都是馬鈴薯價格高挺的原因。


成本


記得我們第一年在烏蘭察布開馬鈴薯產業大會的時候,和“薯圈”的人聊,那時候的種植成本從包地租金、化肥、農藥、人工、機械、儲存、運輸等成本加起來也就是2000多元,再加上那時候的產量并不比現在少多少,所以效益還算樂觀。
但是,這一圈兒走下來,發現無論是種薯企業還是種植戶提得最多的就是對越來越高的生產成本的擔憂。
現在的綜合成本超高。租地費,人工費價格都在大幅度增長所以說我們面臨首要挑戰就是高成本的挑戰。我舉個例子土地20年幾乎漲了100倍,人工漲了20倍到30倍,化學成本也漲了2-3倍,如此高的成本對這個行業來說肯定是巨大挑戰
李冬虎說,對于馬鈴薯種薯企業來說,尤其如此。因為種業是重資金的行業,肯定會面臨著資金勞動力短缺成本上升等問題。但是們根據種市場變化及時做了一些的巨大的調整內部來講,就是優化管理提高人和整個環節的效率,通過種種渠道進行融資。外部市場們也根據市場和氣候的變化來收集最新的抗高溫抗熱的一些新品種會根據市場變化做大幅度的調整。
李治偉細算了一下種植成本,地租、化肥、農藥、人工的成本水漲船高,投資的風險更高一些。肥料差不多要增加將近300元的成本,農藥也要增加近百元的成本。細算下來,差不多每畝地的生產成本將近4000元,種薯企業的生產成本甚至會更高。
4000元的生產成本是個什么概念?
一畝馬鈴薯正常的產量高的應該在4噸左右,正常的價格基本上是一斤6毛左右,低的時候甚至到3毛左右,毛收益也就每畝5000元右,減去成本,凈收益是不是有點不忍直視?


挑戰


馬鈴薯產業的發展遇到的挑戰越來越大,這是不諍的事實。
也許,生產成本的增加只是產業發展過程中挑戰之一,調研下來發現,馬鈴薯產業的挑戰和困惑幾乎無處不在。
李治偉說,除了生產成本的挑戰,就是現在土傳病害越來越嚴重,瘡痂病和粉痂病已經成為整個馬鈴薯種植區的痛點和難點,特別是對于種薯企業來說,為了減少病害的發生,只能實行種一年馬鈴薯輪作兩年的方法,種植成本更高了。所以說,無論是對于個體種植者或者種薯企業來說,在控制成本投入的情況下,還要種出優質的馬鈴薯,這是一個考驗。
要知道,久恩公司可是響當當地種薯企業,共流轉土地5萬畝左右,每年種植約1.6畝馬鈴薯,其中種薯種植約1.2畝左右,商品薯種植每年約4000畝。久恩農業有5000多平米的組培生產培養室,每年生產約4萬噸種薯,有生產7萬噸種薯、1億粒微型薯的能力。就是這樣的企業,對于土傳病害的挑戰也是無可奈何。
圖片
不僅是久恩,格瑞得同樣也是如此。李冬虎認為,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馬鈴薯產業也在發展,但是這個產業發展過程中面臨著嚴峻的挑戰越來越緊迫。
“市場相對過剩全國的種植面積過于龐大,生產出來了但是市場消費量,尤其是加工量還非常小,這就導致了我們的市場價格持續低迷放在全球市場來看,也是屬于偏低的水平并且,我們面臨著氣候變化的挑戰。主要表現為高溫災害。我們知道馬鈴薯是低溫的作物,而且也喜歡濕潤那么在高溫干旱的氣候變化中國,對全球的馬鈴薯產業都是嚴峻的挑戰讓適合馬鈴薯種植的區域日趨縮小。
李冬虎認為水源問題也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因為中國是缺水的國家,在冷涼地區有水源適合種馬鈴薯但是目前馬鈴薯的主產區大多處在干旱和半干旱的地區,水源是巨大的挑戰。此外,像馬鈴薯的主產區主要的操作非常粗獷作非常少這樣導致了土壤的各種病害的污染日益嚴重馬鈴薯產業埋下非常大的隱患
挑戰無處不在,但是在侯志臣看來,馬鈴薯產業在不同時期不同的發展階段都會面臨著一些問題和困惑。我覺得我們目前產業發展過程中主要的問題是知識產權的問題,比如說我們現在生產的或者主推的一些品種使用權或者授權上可能跟種子法還是有一些沖突。除此之外,像市場的銷售,市場的價格一直都在困擾著這個產業。


變革


對于任何一個行業而言,變革和創新都必不可少,馬鈴薯種薯企業更是如此。
“說實在的,經過我們20年我們不停的改革,創新,我們現在建立了自己獨有的模式和壁壘。首先,我們顛覆了全球微型薯一級種、二級種的模式,我們整個操作全部用微型種植生產原種模式,原種就直接賣給客戶通過這種模式我們為客戶創造了非常可觀的經濟效益
當然,顛覆要付出非常巨大代價的因為。設計投資方向格瑞得建立了三大組培工廠建立了五個園區來插6000萬株苗,最后產1.2億的微型薯。現在格瑞得已經有能力每年重2.5~3萬畝地的微型薯來生產原種,生產的原種數量超過8萬噸。
這個數字其實就是全球記錄。我們通過顛覆,通過內部不斷的改革提高效率,讓我們三大板塊組培微型薯和田間的原種日成熟成為行業領先的專業公司李冬虎說。
久恩公司也是如此。
“其實,我們久恩農業是集科研與育種為一體的現代化馬鈴薯種薯企業,現在登記的種薯品種有“久恩1號”,正在登記的并通過了DOS認證的還有五個品種。近幾年來,隨著市場上水洗商品薯的需求量急劇增加,公司主要品種的研發方向也在向水洗品種上研究。現在我們已經推出了兩個水洗效果比較好的“久恩8號”和“久恩9號”,一個早熟品種,一個是中晚熟品種。”據李治偉分析,張家口地區目前是國內最好的種薯繁育基地之一,這里的海拔1400米到1600米之間,緯度偏高,氣候冷涼,基本上接近于馬鈴薯原產地的氣候,非常適合馬鈴薯脫毒種薯的生產,也更適合水洗馬鈴薯品種種植。
在品種上,李治偉認為,目前張家口產區,種薯的品類主要有V7、大豐10號、沃土5號等,以商品薯為主的主要有沃土5號、V7、希森6號、大豐10號、久恩8號等為主,加工為主的主要有麥肯1號、大豐5號以及大西洋等品種。
圖片
不可否認,有挑戰,壓力,同時也是機遇和動力。縱觀整個產業,今年加工薯的面積可能會增加一些,但商品薯的種植面積應該會減少。另外,現在不像以前一樣馬鈴薯的種植只集中在一作區和二作區,現在山東、云南、陜西等區域都有大面積的種植,這就對種植者提出了更高地要求,如果在不增加成本的基礎上,生產區高品質的商品應該是所有馬鈴薯從業者關注的方向。
只要馬鈴薯產業從業者認清現實進行多方面的改革和創新。努力提高效率。抱著為客戶提供優質高質量的商品薯和種薯,讓客戶獲得效益,就能夠站穩腳跟,穩定發展

相關推薦